醢(hǎi),古代最初的醬,達官貴人才能吃到,珍貴稀有還健康


飯糰兒的同事小妹最近古裝劇刷的太多,導致沉迷於古風文化,恨不得分分鐘穿越回古代,來一場浪漫的邂逅,體驗刀光劍影的江湖生活,順便渡個劫修個仙煉個丹什麼的。為此,不惜花了大價錢買了漢服,還天天看野史熟悉經典橋段,學習生活技能。飯糰兒只好使出自己的殺手鐧:“請問你能適應他們的飲食嗎?”小妹愣住了,想了半天,默默地把把漢服退了款,繼續追劇了。


今天就讓我們盤一盤中國古代的“醬”。

醢(hǎi),古代最初的醬,達官貴人才能吃到,珍貴稀有還健康

醢(hǎi),是古代十分流行的食物吃法,簡單來說就是肉醬。當然後期也發明出了與其相關的一種刑罰,就是把人剁成肉醬的意思,可以說相當殘忍了。但對於食物來說,種類卻很多。

醢(hǎi),古代最初的醬,達官貴人才能吃到,珍貴稀有還健康

根據《周禮·天官》,周王經常吃各種醢,醢的種類多達十幾種。直至今日,沿海地區也有食用的習慣,比如用小蝦和鹽巴做成的蝦醬,既容易保存,在發酵後,脂肪變成脂肪酸,蛋白質也轉化為氨基酸,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相傳,如今的醬油也是由周公當初吃的肉醬演變而來。魚肉剁成肉泥,再發酵,上面漂著的那層油鹹香適口,下飯增香,清光緒《揭陽縣正續志》記載說:“塗蝦如水中花……土人以佈網濾取之,煮熟色赤,味鮮美,亦可作醢。”潮汕地區稱它為“醢汁”,是不是看上去非常像如今的魚露呢?

《禮記·內則》:“食,蝸醢而苽食雉羹,”這是說:要吃蚌蛤類的肉做成的醬,最好用菰米為飯(一種黑色的稻米,屬於供君王食用的六穀之一),再配上雉羹(燉雞)。可以說相當講究了。還好,蝸是指蚌蛤,如果是蝸牛或者鼻涕蟲,那真的太可怕了。


除了這種常見的食材,貴族還會發掘一些奇異的醬,比如屈原的詩詞中曾形容:“醢豚苦狗,膾苴蓴只”,其中的苦狗可能是膽汁浸漬的狗肉,也可能是燉狗肉蘸苦醬。另外,《周禮·膳夫》中寫到周天子“食用六穀,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甕”,其中的“肝膋”,就是用狗的肝臟,外面裹上狗的網油做成的,狗肉也被做成了狗肉醬。但食狗肉也只有在秦漢時期比較盛行,從魏晉南北朝起,佛教興起,食用狗肉之風漸漸衰弱,到了隋唐以後,狗肉已經成為了難登大雅之堂的菜餚,屬於低級食品。在遊牧民族眼中,狗一直被視作忠誠的夥伴,食用狗肉更被視為難以接受的行為。到了現代,在香港食用狗肉是違法行為,某些區域的狗肉節也被取締,狗狗作為人類的好朋友,終於擺脫了被端上餐桌的悲慘命運。

醢(hǎi),古代最初的醬,達官貴人才能吃到,珍貴稀有還健康


作為奢侈的貴族,是有專門的“醢人”來專門製作用來吃的“醢”的,相當於“下飯醬廠廠長”。人員由閹奴5 人、女醢20人,另加女奴40人組成。而這些人的工作主要是製作醢。醢的原料由另外一班人專門供應。製作醢時,先要把食材改刀切成小塊,然後曬乾除去水分,接下來剁成肉沫,然後把肉沫拌上醯,一種類似醋和酒,幫助發酵的東西,原理和現代做醬油用的粬差不多,密封,放在陰乾的地方等上100天即可。


比如說:蚳,讀作chí,東漢學者鄭玄注稱,“以蚍蜉子為醢也。”蚍蜉子就是螞蟻卵,這些螞蟻卵就由“鱉人”去尋找,專挖螞蟻窩。螞蟻醬專門用來蘸乾肉片,這要犧牲多少螞蟻卵才能做出醬來呢?一直到唐朝,在《嶺表尋異》中還有記載:“交、廣溪洞間,酋長多收蟻卵,淘澤令淨,滷以為醬。或雲其味酷似肉醬,非官客親友,不可得也。”也是用來招待貴客的。

如果飯糰兒同事真的穿越回古代,還要提醒她一下,看到一群人蹲在地上撅著屁股認真的掏螞蟻洞的時候,不要冒然上前打擾,不然還有妨礙公務之嫌呢。


除了螞蟻醬,還有帶骨的獐子肉醬--麋臡;蠃醢:一種細腰蜂做成的醬;脾析--牛百葉醬、蜃--大蛤蜊醬、豚拍--小豬肋肉、雁醢--大雁肉醬、兔醢--兔肉醬,兔子這麼可愛怎麼可以吃兔兔。。。


醢最早的記載距今約3000年,公元前1000年,詩經中記載:“醯醢以薦,或燔或炙”。連孔子都說:“不得其醬,不食《”(摘自論語.鄉黨》),醢作為調味輔料,看來收穫了古人的好評。而且這個醢還不能隨便的吃,要有特定的禮儀。比如招待客人的一方,“膾炙處處,醢醬處內”,說醢要擺放的離客人近一些。而客人“毋歠醢”,就是客人是不能把醬端起來吃的。

醢(hǎi),古代最初的醬,達官貴人才能吃到,珍貴稀有還健康

可畢竟吃得起肉和魚或者螞蟻的,都是貴族,普通平民只能吃植物做成的醬,比如用大豆和麵粉做成的醬,到西漢時期已經廣為流傳了。北魏《齊民要術》中記載了詳細的大豆醬製作方法:麵粉與大豆混合,加入麴黴一培養。大豆含蛋白質為主,麵粉含澱粉較多。蛋白和澱粉同時存在時,有益黴菌的繁殖會更加順利,產生各種酶,充分分解其中的營養物質,變成風味獨特的豆醬。在魏晉南北朝時,豆醬的地位超越了肉醬。

醢(hǎi),古代最初的醬,達官貴人才能吃到,珍貴稀有還健康

在元朝的《居家必用》中有記載做法的醬有:大豆醬、小豆醬、麵醬、豌豆醬、刀豆醬、榆仁醬、淡豆豉等等。元曲中形容“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唐朝以後,豆醬也在生活中牢牢的佔有了一席之地。

醢(hǎi),古代最初的醬,達官貴人才能吃到,珍貴稀有還健康

以小麥為主要原料作出的醬,統稱為甜麵醬,用大豆、黃豆做的醬被稱為豆瓣醬。現如今主要分為這兩大類。甜麵醬對於北方人,可以捲餅,可以炸醬麵,還可以做出各種美味的醬味菜餚。而說起豆瓣醬,不得不提,在清朝時期,四川地區出現用蠶豆和麵粉混合的蠶豆醬。不加辣椒的是甜豆瓣,加了辣椒就是辣豆瓣。“醬者,百味之將帥。帥百味而行”對於川菜,豆瓣醬大概就是靈魂所在了。豆瓣中的皂草苷可延緩人體衰,卵磷脂可除掉血管壁上的膽固醇,保持血管軟化。可以說非常的有益身體健康是老少皆宜的食品,不過據說有種疾病叫做“蠶豆病”,就是一種吃了蠶豆或者蠶豆製品會發生溶血癥,這類人就要繞道而行了。

醢(hǎi),古代最初的醬,達官貴人才能吃到,珍貴稀有還健康

雖然如此,但古人對於果醬的記載實在不多,在《周禮.醢人》中“五齊、七醢、七菹、三臡”中,鄭玄標註“昌本,菖蒲根,切之四寸為菹,凡醢醬縮合,細切為齊,全物若艓為菹”,所以菜被切成段,放入醯醃製,就是“齊”。整顆的菜來醃製叫做菹。而不同的齊和菹要與特定的發酵醬來混合食用。由此看來,並沒有古代蔬菜制醬的技術並不發達,更多的是醃製。類似於如今把蔬菜用麵醬或豆瓣醃製後食用。


“北人不可無醬,南人不可無豉”,醬由3000多年前,慢慢進化到如今,已經深深的在人們的生活中刻下了印記。由最初的單純保存食物,到如今提煉食物的鮮味作為調味品,隨著技術的發展,醬慢慢進化成一種烹飪方法“醬法”,中國作為醬的創始國,不但在中國範圍內開闢了新的飲食天地,更流傳到海外,衍生出了更多的形式。說到這裡,飯糰兒趕緊下單叫了炸醬麵,準備給同事小妹普及一下醬的知識,畢竟小妹以為古代沒有鹽和糖,難以忍受。但其實有“醬”這種神奇的存在,好吃起來可一點也不含糊。


文字:王笑


點擊查看往期內容:


在這個快節奏的996時代,有著吃不完的外賣,加不完的班。在這個年紀,你無法自由的放飛自我,也同時承擔著上有老下有小的責任。不斷感受到亞健康的生活狀態傳遞給你身體的預警,你悄然意識到有一個健康身體的重要性,你想要開始去健身,想要開始注重飲食。但是下班需要應酬,週末需要陪孩子去課外班的你,從沒有多餘的時間真正的為自己考慮。

我們,【肥瘦相煎】,一個專注於傳播健康理念的品牌,想要為你的生活帶來一些改變。我們有專業的健身營養大師、超會研究健康低卡美食的大廚、天才畫手設計師、還有一群精英同事專注服務於有需求的你。從此你不需要去自己查那些難以理念的健身詞彙冥思苦想是什麼意思,你也不用費心去想吃什麼會長多少卡洛里。

我們用漫畫形式帶你輕鬆讀懂【做飯那點事兒】,我們用簡單幽默的文字讓你明白如何快速做出一道適合自己的【低卡美食】,同時我們也販賣貼合生活的漫畫人生。

薯條兒、飯糰兒、凱哥,我們旗下的三個IP人物每週都會為你帶來不一樣的故事,關注我們,加入肥瘦家族,從此你也是可以給別人科普知識的大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