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母实为“富一代”,后代入不敷出,或因做京官不能吸兵血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世人皆知《红楼梦》写的是富贵家族贾家的兴衰,而贾府的衰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入不敷出,无人帮护。

那么贾府鼎盛时的收入能有多少,赢利来源又比书中时代多出哪些呢?

先写结论:宁荣二府的富贵起于贾源贾演,他们是“爵一代”,但是财富积累达到顶峰,是在贾代善贾代化这些“爵二代”,贾母(贾代化正妻,史太君)是贾家“富一代”的在世唯一一人。

红楼梦贾母实为“富一代”,后代入不敷出,或因做京官不能吸兵血

贾府入不敷出是王熙凤亲口承认的。

书中王熙凤是贾府的大总管,她和平儿抱怨:“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虽然看破些,无奈一时也难宽放;二则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人也抱怨刻薄;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

红楼梦贾母实为“富一代”,后代入不敷出,或因做京官不能吸兵血

我们可以看出,贾府的排场并非近些年才庞大的,事实是从贾母执掌贾府时,定下的各种吃穿用度规矩;而如今支出没大增,但收入却少了很多了。

红楼梦贾母实为“富一代”,后代入不敷出,或因做京官不能吸兵血

此时贾府的收入有多少呢?

贾府正当的经济来源概括来说有如下三项固定收入:

一、有皇帝起初赐给的8、9处田庄,一处田庄地租正常年景5000两;

二、定期到内务府领取的爵位俸禄;

三、现任官吏(其实只有一人即贾政)的俸禄。

红楼梦贾母实为“富一代”,后代入不敷出,或因做京官不能吸兵血

贾府的灰色收入有:

一、包讼。《红楼梦》第十五回王熙凤铁槛寺弄权,王熙凤借贾琏的名义写了一封书信,就得银三千两。王熙凤能够如此大胆,办起事来轻车熟路,可见这样的事在贾府中常有。

二、孝敬。贾雨村为了讨好贾珍,巧取豪夺了石呆子的财物。

三、贵妃、皇家赏赐。贾元春在入选凤藻宫后,逢年过节对贾府众人都有赏赐,但这样的赏赐在贾府收入中只能算很小一部分。贾蓉就曾说:元春“按时到节,不过是赏些彩绸古董玩意儿,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

四、别敬。第60回: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

五、放贷等。王熙凤一年放贷能有1000多两的收入。

林林总总,一年2万到7万两白银的收入应该是有的,取个中数偏多点,每年收入5万两白银。

刘姥姥说,20两银子够庄户人家过一年,可见这5万两着实不少了。

可这5万两不仅不能应付贾府的挥霍,甚至连基本的开支都不够。那么之所以能够“赫赫扬扬,将及百年”,贾府此前势必另有收入。

红楼梦贾母实为“富一代”,后代入不敷出,或因做京官不能吸兵血

贾府鼎盛时代

从贾源、贾演立功业建立“大宅门”,到贾母定下延续至今的排场规矩,最后贾琏、王熙凤掌家“内囊都上来了”,实际上贾家的财富轨迹是在贾母那一代达到最高,而后便走上了下坡路。

这恰好与贾府的另一条轨迹接近:男丁的官职变化。

贾府“大宅门”的官职和爵位中,

第一代:贾演是宁国公、贾源是荣国公,

第二代:贾代化是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善袭了荣国公爵位

第三代:贾敬是乙卯科进士、贾赦承袭了一等将军之职爵位、贾政仅被额外赐了一个主事之衔,后升为工部员外郎

第四代:贾珍是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琏捐了个五品“同知”官职

第五代:贾蓉是捐的五品龙禁尉

这样一看最大的官是贾代化,他是“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无论是爵位还是职务都是最高的。

而贾母就是贾代善的媳妇,在贾家可是做了54年媳妇。

(第四十七回)贾母也笑道:“可是,我那里记得什么抱着背着的,提起这些事来,不由我不生气!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从没经过这些事。还不离了我这里呢!”

可见,贾源的荣国府比宁国府还要受到皇帝的偏爱,在贾代善一代并没有降等袭爵,还保持着“国公爵位”,而宁国府的贾代化已经降为世袭一等爵。

而贾代化当时还是京营节度使,那么按逻辑来说,贾代善的官职只会比这个高,而不会低。

所以,贾母那一代的官职、爵位都达到了贾府的顶点。而相应的收入就多在这高出后辈很多级的官职上。

红楼梦贾母实为“富一代”,后代入不敷出,或因做京官不能吸兵血

贾府超级财富来源

从书中可知,贾家宁荣二府从第三代开始,已经有意识地走上文官之路,但最大的问题是,由于父祖余荫,子弟没有危机感,即使中了进士也没有外放做官,几代人都守着京城做京官。而最大的京官竟然是贾政这个正五品工部员外郎。

清代京官的收入和外官的收入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一个七品县令的收入多数在1000两以上,同样的七品京官却只有100两不到,是地方官的十分之一。

贾政做正五品京官,俸禄应该是每年80两加上粮食80石,即使加上各种灰色收入,对于贾府的支出纯属杯水车薪。

这就看出贾代善、贾代化那一代的收入是远远超过后辈子孙的——但他们的收入显然不仅仅是俸禄。

贾代化是京营节度使,那么贾代善或为九边统制--王家王子腾就是这条升迁路线。

因此贾氏兄弟当时都是执掌兵权的顶级武官,他们就可以有很多“偏门”可捞了。

武将一般有三种收刮手段,一是吃空饷,二是克扣军饷,三是贪赃枉法。这是每一层的武将会做的事,贾家并不会例外。

前面提到士兵无退役一说,军官亦是如此的,明文规定参将以下军官可服役至63岁,直接带兵打仗的千总、把总可展至66岁;而提督、总兵则无这项要求,什么时候退役,全凭皇帝意志,晚清的江南水陆提督陈化成、福建水师提督陈阶平、浙江提督祝廷彪、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湖南提督杨芳,不是年近七十就是七十好几,其他有的提督为了捞钱八十岁还不退休。

以年羮尧为例,作为清中期顶级武官,身家数百万金。

所以,除了后代贾府的那些正常、灰色收入,来自兵营的真金白银才是贾府兴旺的根本。

同时,贾史王薛四家,前三家都是武将封爵,薛家一个皇商能相提并论,显然是奉皇命做了这三家军头的掮客。

可惜贾府后代无人能进入武将序列,而做文官也没有做到外放督抚、盐道这样的差事。

督抚收入以直隶总督为例:李鸿章曾登门拜访奕䜣,出手就是银票四万两。拜访翁同龢,又是两万两。没有孝敬办不了任何事。抛开位高权重,又喜欢钱的李鸿章不谈,粗略计算,普通直隶总督的年综合收入,怎么也要在18-30万两。折中以25万两计算。


红楼梦贾母实为“富一代”,后代入不敷出,或因做京官不能吸兵血

如果贾家有人能做到督抚一级,宁荣二府的财务状况估计会有很大改善。

贾府的逆袭?

王熙凤的舅舅在书中的起始官职是京营节度使,恰恰与贾代化相同,而随后升九边统制,再升内阁大学士,在书中王家也是四大家族中唯一在上升的,如果不是王子腾暴亡,四大家族或可以再撑一阵。

只有贾政被点过学政、兼职了一次钦差,估计一路走下来的收入还可以补充贾家他这一房。

以曾国藩为例,他做京官至多部侍郎,但欠债也到了数千两,而做一任四川主考后,不仅还清债务,还可以寄回老家几百两。

贾政做学政的收获应能达到几万两,加上钦差也是肥缺,总收入不少于10万两。

而在书的开始,也暗示了贾政这一房还有贾宝玉、贾兰能考中进士,也算延续了贾家一脉。

贾家收入由武将喝兵血转入文官“规费”,不免有很大落差,但从长远看,却是长久存续的必行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