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疫情期是咱教师最好增长期

红顺视点]:新论:疫情期是咱教师最好增长期

一一特长版假期给教师自我成长的8条建议​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这只黑天鹅,让我们教师过上了闭门不出、长期宅在家的自由支配个人时间的慢生活,与其焦虑恐慌,无所事事的追剧、聊天、玩游戏、刷屏,大把大把浪费时间,虚度光阴,犹如按下学习成长暂停键,不如抓住此次契机,静下心来,统筹谋划自学习、自教育,查找自己的职业短版,充电研修,做一些工作期间原来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大事,把自己变成潜力股、增长股,让自己增值,把自己变成单位稀跌的不可替代的资源。

为此,在这特长版假期,特向中小学普通一线教​师提出关于自我成长的8条建议​。

​建议之一:读书

​一个人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精神发育史;读书是最好的精神化妆品,读书是最高档的身心保健品,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读书多么重要和美好!因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繁忙,一线教师没有整块时间去读书。这个长假,可以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提升自己人文素养;可以读一些教育经典、教育哲学的书,提高自己教育理论水平,同时使自己今后课改实践有理论支撑;可以读一些学科类专业书籍,增加自己知识的宽度、厚度,利于有刃有余的驾驭课堂。

屏读是一种时尚,碎片化阅读也有营养。智能手机让学习能随时随地发生。每天微信公众号有许多值得学习文章,不要看到好文章,急忙转发到朋友圈,自己缺没认真阅读,纯粹为满足虚荣心、为别人做嫁衣;不要看到好文章,急忙收藏,收藏夹里收藏许多文章,但多数都未读,这是一种占有欲,收藏癖,只藏不读,学习就没有实质发生。最好养成将微信文章分类收藏、摘录习惯。建议假期屏读时,先阅读再转发;收藏文章定期阅读、摘录,没用的及时清空。同时趁这个长假,定二至三个研究主题,在微信、公众号、各类平台网站上进行碎片化阅读,读后把重要文章收录到文件夹里,隔一段时间二次再看,认为消化吸收了就删除,这样表面看似与别人一样随意的碎片化阅读,实际上你进行的是碎片化的专题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积淀,你对某个问题认识定能达到一定高度,这就是我推荐的定向碎片化主题串联阅读法。

总之,阅读就是站在大咖的肩膀上看世界。疫情长假,以书为伴,用最静心的阅读填实比天空更空阔的心灵!让每一个宅居的日子因为阅读变得饱满、充盈!让阅读带给我们挺过一切难关的力量!

建议之二:写作

读书是输入,写作就是输出,工作实践就是素材。在过去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们在德育实效、课堂改革、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培优补差、特长生转化、教材研究、研学旅行指导、课程资源开发、家校沟通等诸方面有所潜心实践,有所创意灵感,有所自我反思。我们可以将自己这段教育教学实践史、成长史,用教育叙事、教学反思、课堂实录、课堂札记、小论文等形式整理出来,进而提升自己教育写作、教育科研水平,让自己人生有故事感和作品感。

温馨提示:把自己所感所悟借助简书、便鉴、有道云笔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待有时间把这些零散小片段按主题串联起来,稍一加工就成了一篇有价值文章,多数人文章都是用这种原材料、半成品经过润色加工而成的。

建议之三:继续教育、学历提升、考证书

趁超长假期,可以提前完成继续教育自学的学时与作业;可以静下心来复习功课,为报考高级院校做准备;可以为选报心理咨询师、家庭指导师或其它有价值证书做复习,这样可使自己在单位增值,同时具备随时离开体制的潜质和能力。

建议之四:学习录课、直播等线上教学

疫情期间全面借助互联网居家上课事实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不能全部取代教师职能,但是不会使用科学技术的教师将会被熟练运用技术的教师所取代。

需求是最佳学习动力,趁“停课不停学"这次机遇,快速学习实践掌握录课、直播、翻转课堂、微课制作等网络教学指导技术,加速从传统教师向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型教师转型。

建议之五:赏析揣摩名师名家课堂实录

双循环赏析揣摩课堂实录。首先,在认真阅读课堂实录,在整体观照实录、提炼实录基础上把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然后进一步,把教学设计还原成教学理念,就是学思想、学技术。即把教学理念还原成教学设计,把教学设计再还原成课堂实录。

在对比中学习各师课堂视频:首先,自己在不看视频基础上,思考假设我上这节课会怎么上?写出自己详细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其次,观名师课堂视频,揣摩各师这节课是怎么设计的。第三:思考名师这样设计背后支撑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最后:比较两种设计异同,借鉴吸收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与课堂视频微格学习。借助播放中暂停还原功能,对名师情景导入、问题设计、课堂用语、课堂评价、教学机智、偶发事件处理等环节进行微格揣摩体验感悟、反思。采用"我会怎么做?名师怎么做?为什么他这样做?还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四问法进行。

还要通过实录与视频比照,深入思考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课堂实录?当然也可以归纳名师课堂的共同基因,提炼归纳名师的艺术风格及人身魅力。

建议之六:练字、朗读

加强练字、简笔画、朗读、课件制作等基本功训练,开学后让领导、同事、同学刮目相看。

建议之七:学课标、整本书单元备课。

无​考纲时代已经来临。从今年开始,高中招已取消了延续多年考纲,考什么,学什么时代已成过去时,仅凭大量刷题的熟能生巧备考模式亦已失灵,研究课标,围绕课标备考已成为新常态。

学习课标及专家解读,将课标要求分解到年级、单元,提炼要培养学科素养及渗透的综合素养。

做好整本书备课及前二单元备课,撰写新学期教学实施方案。

老师们,与其浑浑噩噩、焦虑恐慌度过这段时光,不如选择上述建议内容,充电赋能,把疫情期过成咱教师最好增长期。切记:一个人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学习更快的能力;快进则生,中进则退,慢进则衰,不进则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