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變後掠翼飛機圖鑑

可變後掠翼飛機圖鑑

F-14

變後掠翼(英文Variable-sweep wing)飛機可以在飛行中改變機翼後掠角度,能獲得在不同速度和狀態下更優的升阻比。變後掠翼曾一度是種“高大上”的技術,但也存在結構複雜,增加機身重量等弱點。隨著大邊條,翼身融合等技術的應用,變後掠翼的優勢不再,也就停止發展了。

下面一起看看為數不多的幾種變後掠翼飛機。

--------------------------------------------

蘇-17/20/22“裝配匠”(Fitter),是前蘇聯蘇霍依設計局研製的變後掠翼戰鬥轟炸機,1966年8月首飛。該機由固定翼的蘇-7發展而來,主要擔負對地攻擊任務。蘇-20和蘇-22是蘇-17出口型號的名稱。蘇-17出口到安哥拉,也門,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等國,光看這些國家名字就能猜到,蘇-17是沙場老將了。圖為波蘭空軍的蘇-22。

可變後掠翼飛機圖鑑

蘇-22

蘇-24“擊劍手”(Fencer),同為蘇霍依設計局的作品,是一種並列雙座的戰鬥轟炸機。該機發展過程並不順利,變後掠翼的原型機T-6-2於1970年1月首飛。至設計定型,多次發生重大事故,摔死十幾個試飛員。蘇-24也多次出征,但也頻頻折翅,2015年俄空軍的蘇-24在敘利亞被土耳其擊落,今年3月敘政府軍的蘇-24又被擊落了。

可變後掠翼飛機圖鑑

蘇-24

米格-23“鞭撻者”(Flogger),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變後掠翼戰鬥機,1967年6月首飛。米格-23至1985年停產,總產量超過五千架,裝備幾乎全部華約和親蘇的國家,也幾乎打遍了它服役後的各場大大小小的戰爭。

可變後掠翼飛機圖鑑

米格-23

米格-27,是米格-23的對地攻擊改型,1970年8月首飛。北約綽號Flogger-D(鞭撻者-D),但該綽號平常比較少用到,一般就稱其為米格-27了。米格-27沒有記載雷達,所以機頭下削,以改善向下視野,這也是它和米格-23在外形上最明顯的差別。

可變後掠翼飛機圖鑑

米格-27

F-111“土豚”(Aardvark),是通用動力研製的重型變後掠翼戰鬥轟炸機,1964年12月首飛。F-111是世界上第一架服役的變後掠翼飛機。原來打算是海空軍通用,但由於結構超重等原因,海軍型被擱置。F-111有對地攻擊,電子戰,戰略轟炸(FB-111)等型號,除美國空軍,唯一的海外用戶是澳大利亞。

下圖為澳大利亞的F-111C。

可變後掠翼飛機圖鑑

F-111

.

F-14“雄貓”(Tomcat),應該不用多介紹了,格魯曼的傑作,1970年12月首飛。伊朗是該機唯一的海外用戶,估計現在還能飛,並且伊朗首開了F-14擊落敵機的記錄。美國海軍的F-14經典的戰例是在錫德拉灣,1981年8月擊落兩架利比亞的蘇-22,1989年1月又在同個地方擊落兩架還是利比亞的米格-23。同是變後掠翼,咋蘇制戰機就這麼悲催呢...

可變後掠翼飛機圖鑑

F-14

“狂風”(Tornado)是帕那維亞公司(英德意三國合夥)研製的變後掠翼戰鬥機,1973年12月首飛。“狂風”由於涉及“另類”的英國佬,所以三言兩語很難對它進行具體的型號細分。大概就對地攻擊(IDS),防空截擊(ADV),電子戰(ECR)三種不同用途的型號。“狂風”除英德意三家外,就只有沙特裝備。“狂風”參加海灣戰爭時被伊拉克的高射炮擊落多架。下圖為沙特空軍的“狂風”。

可變後掠翼飛機圖鑑

狂風

圖-22M“逆火”(Backfire),是前蘇聯圖波列夫研製的變後掠翼轟炸機,1969年8月首飛。“逆火”原來名稱為圖-26,後來因與美國進行裁軍談判,美國要求裁掉屬於戰略轟炸機的圖-26,而毛子堅持這是跟FB-111差不多的中程轟炸機,並非戰略轟炸機,並改名為圖-22M,以表示這是圖-22“眼罩”的改進型而已,美國佬你就別太在意啦!

可變後掠翼飛機圖鑑

圖-22M

圖-160“海盜旗”(Blackjack),圖波列夫研製的變後掠翼戰略轟炸機,1981年12月首飛。由於其外形優雅,採用白色塗裝,所以俄國內稱其為“白天鵝”。蘇聯解體時,大部分(19架)圖-160是部署在烏克蘭的,所以這批飛機也就成烏克蘭的家當了。後來烏克蘭把其中8架交付給俄羅斯,用於償還天然氣債務。其餘的在美國慫恿下並補貼點錢就給拆解了,只剩下一架進了博物館。普京上臺後,重開圖-160生產線,作為大國重器,勒緊褲腰帶也是要繼續造的。但無奈元氣未復,勒死也弄不出來多少新的。目前俄羅斯有大約16架圖-160在役。

可變後掠翼飛機圖鑑

圖-160

FB-111“土豚”(Aardvark),是F-111基礎上發展的中遠程轟炸機,1967年7月首飛。FB-111是應當時戰略空軍司令部的需求而改進。相比F-111,FB-111加長了機翼,並且換裝更大推力的發動機,換裝了電子設備,增大了載油量和載彈量。FB-111共生產了76架,後來B-1B服役,戰略空軍司令部覺得FB-111沒啥用了,又把大部分改為F-111G,交給空軍戰術中隊使用。

可變後掠翼飛機圖鑑

FB-111

B-1B“槍騎兵”(Lancer),是美國羅克韋爾公司研製的變後掠翼戰略轟炸機,1974年12月首飛。B-1曾短暫下馬,後在里根總統的扶持下又繼續發展,這就是B-1B。目前美國空軍裝備約60架B-1B。

可變後掠翼飛機圖鑑

B-1B

“幻影G”(Mirage G)是法國達索公司研製的變後掠翼戰鬥轟炸機,1967年11月首飛。“幻影G”只製造了三架原型機,後來還摔了一架。由於沒有軍方訂貨,“幻影G”也就停止了發展。

可變後掠翼飛機圖鑑

幻影G

AD-1,是一架驗證機,1979年12月首飛。它的機翼是一塊整體的可變角度,並非真正的變後掠翼,而是斜翼機。該機由美國航空航天局工程師羅伯特·瓊斯設計,魯坦飛機工廠製造。魯坦,就是那個專做奇奇怪怪的飛機的魯坦,以後再介紹。

可變後掠翼飛機圖鑑

AD-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