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真的能換來真心嗎?

我低頭看了看手錶,距離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小時十三分零二秒。

眼前的汽水早就沒了氣泡,被融化的冰一點點沖淡,像半甜不甜的糖水,很膩,還澀牙。

明明點單時說了好幾次“去冰”,結果店員還是習慣性地舀起一大勺,嘩啦啦倒進杯子裡。

在手指觸碰到杯子冰涼的質感前,我早已為他找好了理由:“可能他臨時有事耽擱了”、“會不會是我說太小聲他沒清楚”、“算了他也不是故意的”。

我假裝鎮定地喝了一口汽水,小心翼翼地一點一點吞下。

朋友遲到得心安理得。大概身邊的人都知道我,我就像缺了氣泡的汽水一樣沒脾氣,是個“懂得體諒”的好人。

可我比誰都清楚,那個無論心裡有多不爽、依舊習慣笑臉迎人、無條件滿足他人要求的自己,其實骨子裡並不溫柔。


討好,真的能換來真心嗎?


記得蔣方舟以前談到自己年少成名的經歷,她說過去一直活在眾人的關注中,讓她形成了討好型人格——

希望所有人都能喜歡自己。

“討好”是一個看上去很低調的詞,它怎麼會跟天才作家有所聯繫?但事實上,正如她所說:“在兩個人的相處中,我好像都不會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不會去跟對方爭吵,非常地害怕衝突,非常害怕讓別人不高興。”

很多人會難以理解這種感覺,如果缺少一定的場景。

可我能切身感受。


討好,真的能換來真心嗎?


小時候家族裡熊孩子多,我總被誇獎是最懂事的那個,不調皮,不搗蛋。

為了保持住這個評價,我很小就學會了能迅速察覺出對方不開心的能力。

在床上蹦跳著玩,爸媽經過時瞟了一眼,不用開口,我就會默默走下來,安靜地坐好;

如果某天哥哥回到家,一分鐘內沒有說任何話,那一定是他在學校裡不順心。要是我不乖巧點,少說些話,那麼一定會頂到他的槍口;

甚至連平時不小心弄撒了湯,打碎了碗,都會讓我誠惶誠恐,怕自己被狠揍一頓。

其實說到底,不是因為我真的懂事,而是我害怕。

害怕被罵,害怕捱打。

久而久之,我也就自然而然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感受到一個人不同於平常的低氣壓,學會及時遏制住不好的事件的開端。

這是討好型人格的保命之本。


討好,真的能換來真心嗎?


長大些,在家已經不用那樣心驚膽戰了。

但我已經養成了習慣,讓我無論面對誰,都自覺變成一個假裝乖巧、努力討好、拼命想成為一個讓所有人都喜歡的人。

上學時我是課代表,成績也不錯,班級裡經常會有同學來借我作業抄。多數時候我都不想借,心裡os“整天想著不勞而獲抄別人的”,但話到嘴邊卻變成了:“沒事,你拿去吧。”

甚至如果對方哪天突然沒有找我借作業抄,我的第一反應不是解脫般鬆了口氣,而是開始反省問自己:“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讓他不開心了?”

我不敢麻煩別人,不敢提要求,也不敢看到別人生氣,怕看到他們皺起的眉頭,哪怕只是一秒鐘的時間。

也不會拒絕別人的要求,怕他們因此開始討厭我。


討好,真的能換來真心嗎?


誰對我好一點,都恨不得掏心掏肺,結果又往往被當成驢肝肺。

沒有人會考慮我開不開心。他們默認:

我身上的“好”,是因為我本來就是個溫柔的人;

我沒什麼要求,是因為我本來就是個簡單的人。

於是,久而久之,我只能一直是一個既不敢說“要”、也不敢說“不要”的人。


討好,真的能換來真心嗎?


這樣的我,總是能收到別人“善解人意”的誇獎。

這樣的我,在大人面前受到表揚的次數越來越頻繁,身邊的“朋友”好像也越來越多了。

這種感覺,似乎是一個生活中的小人物,通過自身的努力,終於成為了那個受人敬仰的正面英雄。

可這都是錯覺。

討好型人格,彷彿時時刻刻在幫你玩角色扮演:你喜歡什麼樣的人,我就是什麼樣的我。這個“英雄”沒有靈魂。

我以為自己一直努力在給他人提供方便,以為像我這樣事事順從的人,對什麼都沒有要求的人,是別人最舒服的相處對象。

結果有次和同事吃飯,點菜時有人詢問我的忌口,我剛準備說自己不吃辣的東西,就有人搶過我的話:

“你們別問了,隨便點就行,他沒意見的。”

那一刻很沮喪。


討好,真的能換來真心嗎?


原來自己一直苦心經營的想讓人喜歡的我,卻成了一個沒有自我、不用被顧慮的對象。

“隨便”說多了,會發現自己好像一不小心,真的會變成什麼都隨便的人。

我後來明白,一個不會拒絕、沒有底線的好人,真的不算是什麼好人,只能叫軟柿子。

到頭來,別人的快樂都建立在了自己的痛苦之上,然後可憐巴巴地被用完即棄。

因為自己不敢追求心裡真實想要的東西,總覺得,先滿足別人,自己湊合湊合就行了。

“隨便”、“我都行”、“聽你的”,這樣的話說多了,連自己都會忘掉自己的價值。

而要想改變這一切,先得讓自己學會說“要”與“不要”,事無鉅細。

既不委屈自己去遷就討好別人,也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自己最好的體驗。


討好,真的能換來真心嗎?


/寫在最後/

那些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因為沒有安全感和自信,因為害怕對方離開自己,所以千方百計地成為那個習慣性討好別人的人。

但其實,沒有誰離開了誰就活不了,自己的好壞也不是靠別人的評價。

況且努力討好,本身也並不能因此留下哪個人。

“好”到沒有底線的人,往往更容易被第一個丟棄。


討好,真的能換來真心嗎?


所以,與其事事忍氣吞聲,唯唯諾諾,倒不如酣暢淋漓地說出那個憋了很久的“我要”和“我不要”。

那一刻,你才可以確信你是你,不是為別人而活的你,不是那個被輕易認為是隨便的自己。

人生那麼短,要開心,別低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