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都”河南:艱難困苦,淬鍊成鋼

“千年帝都”河南:艱難困苦,淬鍊成鋼


· 追憶河南,腦海裡蹦出了開篇這句話:風水輪流轉。

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抱著手機刷著各類新聞資訊,沉浸其中,容易“見樹忘林”,如果可以跳出來,歷史興替、風水輪轉,這樣的大局大勢,我們會看得更清楚。

現在我們身處一個數字經濟、信息經濟引領風騷的新經濟、高科技時代,“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當屬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而廣東在過去可是蠻荒之地,流放犯人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只是荔枝吃到吐的蘇東坡的幽默豁達;

往前追溯,工業時代,現在需要各種政策振興的東三省以及山東,可是當時的網紅打卡地,人潮湧入地,是共和國的脊樑和驕傲;

再往前追溯,農業社會,四季分明、水源充沛、沃野千里的平原地區,才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在這幾千年漫長的農業社會中,如果有人造衛星俯視大地的話,河南就是夜空中那顆最閃亮的星。

“千年帝都”河南:艱難困苦,淬鍊成鋼

千年帝都

古代農業社會簡單而乏味,資源稀缺,人口有限,經濟中心基本上順其然成為政治中心。

今天的產糧大省——河南,在農耕為主的社會里,地多、水多、糧多、人多,成了歷代中原王朝的定都首選之地和核心統治區域。

自五帝時期,河南就是全國的文明發祥地,前三帝均定都河南。黃帝時期的都城是有熊,即今天的河南鄭州新鄭;顓頊時期和帝嚳時期的都城是帝丘,即今天的河南濮陽。

政權世襲罔替之後,封建王朝的帝王們不忘初心,繼續選擇河南作為首都。

夏朝的都城除了有一小段時期在山西外,其餘全部位於河南,分別在鄭州、禹州、濮陽、洛陽、濟源、開封和安陽;商朝除了有過河北和山東的都城外,大部分時間也是定都河南,分別在洛陽、鄭州、濮陽、安陽和淇縣;西周的都城有一段時間在洛陽,東周則直接定都洛陽;春秋戰國前期實力最強的魏國,都城是大梁,今天的開封,彼時大梁相當於今日紐約;西漢亡後,東漢高管們另起爐灶,定都洛陽,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遷都許昌,繼續牢牢抓住河南這個核心區域不放鬆。

三國歸晉之後,西晉定都洛陽,洛陽紙貴的成語就是誕生在這個時期,自此,洛陽成為重要的定都候選城,要麼首都,要麼副都,包括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隋朝和唐朝,都曾定都過洛陽一段時間;五代時期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都城要麼在開封,要麼在洛陽。

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將都城定在東京開封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開封。北宋時期是開封幾千年來最輝煌的時刻,不僅是全國的中心,還是世界的中心,人口超百萬之眾的世界第一大都市,GDP更是全球霸榜,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畫的就是當時開封繁華的市場經濟。

靖康恥後,北宋亡,殘餘高管們收拾爛攤子組建了南宋小朝廷,先是定都南京應天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後因離敵人太近,國防不安全,遷都臨安府,今杭州。“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嘲諷的就是亡國者忘家忘本,苟安一隅。

自此,河南跨越三千多年的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歷史地位就此結束。從靖康之恥算起,河南不復當年的光輝時刻馬上要有900年了。

朝代興亡,洛陽哀傷。司馬光路過洛陽時賦詩憑弔: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盪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煙愁雨嘯奈華生,宮闕簪裾舊帝京。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千年帝都”河南:艱難困苦,淬鍊成鋼


“千年帝都”河南:艱難困苦,淬鍊成鋼

艱難困苦

農業社會生產力有限,資源稀缺,吃不飽那就搶唄,導致政權更替頻繁,“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河南人民近距離看到的王朝興衰最多,享受的首都紅利最多,同樣的,承受的苦難也最多。

題目中我特意用了“淬鍊”兩個字,“淬”字含水,經常氾濫決堤的黃河水;“煉”字帶火,常年肆虐蔓延的戰火,來暗示河南人民曾經的水深火熱、福禍相依。

“千年帝都”河南:艱難困苦,淬鍊成鋼

水深

笑也黃河,哭也黃河。

黃河衝破太行山與秦嶺聯手構成的重重封鎖進入河南後,給河南帶來了千里沃野,成為天下糧倉,哺育了無數中華子孫,但封建王朝可不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濫採亂伐,大興土木,加之黃河附近人口越來越多,黃河區域的森林覆蓋率迅速下降,黃河開始從水利變為水患。

根據黃河水利委員會的統計,在1946年前的2500多年間,黃河決口氾濫多達1593次,平均每三年就要決口兩次,大改道26次,而每一次的決口和改道的背後都是數以萬計的生靈塗炭。

據史料記載,開封在歷史上因為黃河水氾濫導致的滅頂之災有六次,以至於產生了世界罕見的“城摞城”現象。在開封地下,有地下3米的清開封城、地下5米的明開封城、地下6米的金汴京城、地下8米的宋汴梁城、地下10米的唐汴州城、地下12米的魏國大梁城。層層疊壓的6座古城,見證了黃河水患給黃河流域民眾帶來的深重災難。

除了天災,還有人禍。

北宋時期,士大夫們擔心北方的遼國順黃河進攻汴梁,罔顧黃河北行的天然流向,執意將黃河改道南流,導致多次決口。

明朝末年,李自成三次圍攻開封,屢攻不下,最後一次大水漫城,釀成人間慘禍。

抗日期間,國民政府為了抵制日軍,炸開黃河花園口,這次決口讓黃河氾濫八年,河南、安徽、江蘇3省44個縣市受災,32%的耕地被大水淹沒,數十萬老百姓猝不及防,葬身魚腹,上千萬人流離失所,形成了如今所謂的“黃泛區”,並間接導致了慘絕人寰的1942河南大饑荒,數千萬人淪為難民,僅河南一地就有300萬農民死於飢餓。

國民政府在《豫省災況紀實》中這樣勾勒黃泛區災難圖:黃泛區居民因事前毫無聞知,猝不及備,堤防驟潰,洪流踵至;財物田廬,悉付流水。當時澎湃動地,呼號震天,其悲駭慘痛之狀,實有未忍溯想。

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啊,見證了黃河沿岸千百年的滄海桑田。如果說有什麼沒變,大概只有河邊人民的苦難。

“千年帝都”河南:艱難困苦,淬鍊成鋼

火熱

笑也中原,哭也中原。

中州是河南的古稱,因為河南位居古代九州之中,又名中土、中原,都是“中”字開頭,估計也是這個原因,“中”成了河南方言使用最頻繁的漢字,也是河南方言的代表字。

和平年代,位於“天下至中之原野”的河南地區是經濟富庶、文化興盛、交通便利、英才雲集的地方,晉朝就有“天下名人,中州過半”的說法。

可這沃野千里的平原,和平時期是糧倉,到了戰爭時期就成了戰場。

由於地處正中,河南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從來就有“十省通衢,九州腹地”之稱,所以河南地區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得中原者得天下,逐鹿中原,方可定鼎天下。而所謂逐鹿中原,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塗炭河南人民。

一馬平川、一望無際、一無阻礙的平原地勢,導致戰爭時期無險可守,河南自古號稱“四戰之地”,是指從各個方向都可以進攻河南。加之河南大部分時間都是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所以每逢戰亂,河南首當其衝,成為群雄逐鹿的戰場,朝代更替時期更是如此。

從商周時期的牧野之戰,到東周列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大多數戰爭都是在河南打的。還有後來的楚漢爭霸、三國割據,再到八王之亂,安史之亂。魏晉南北朝,或是南北對峙,或是東西對峙,河南就像夾在中間的受氣包,幾乎是無日不戰、無地不戰。根據歷史地理學家施和金統計,明代以前,河南發生戰爭數量居全國各省份之首,有820次之多。

和歐洲的德國一樣,無論從東到西還是從南到北,都要打這過。河南的位置決定了這裡註定是一個戰爭災難的高發區。

被戰爭蹂躪的噩夢,一直到民國時期也沒有得到改觀。

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張作霖的奉系獨佔東北,馮國璋、曹錕的直系則佔據了直隸、江蘇、湖北和江西四省,而段祺瑞的皖系則據有山東、安徽、浙江等地,還有閻錫山獨佔山西。

幾乎所有的地盤都已被瓜分,只剩下河南成了無人佔據的“三不管地帶”,因為易攻難守的“四戰之地”是個燙手山芋。

但這不僅不是河南的幸運,反而成為河南不幸的開始。沒人佔據,就沒人建設;沒人保護,就有人欺負。

北洋軍閥時期,發生在河南的大的戰爭,有胡憨戰爭、魯豫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直皖戰爭、國奉戰爭、北伐戰爭等多場戰爭。在北洋政府、各系軍閥、地方武裝、土匪等多股力量輪番蹂躪之下,河南人民苦不堪言,經濟也遭受了毀滅性的破壞。

古人若生在河南,就是選擇了hard模式。天上來的黃河水剛蹂躪完,地上來的官兵又來燒殺搶掠抓壯丁。所以歷史上,不小心選擇了出生在戰亂時期的河南人會選擇用腳投票,惹不起還躲不起嘛。

據歷史學家統計,五胡亂華時期,河南人南遷90萬人,佔北方人口的八分之一;安史之亂、藩鎮割據、黃巢之亂、五代十國時期,河南南遷人口大概有400萬之多,從這時起,河南人口數再也沒有回到過過去一直的全國第一;靖康之難到宋金對峙局面基本穩定期間,河南南遷人口達到600萬;元末中原喪亂,河南人口再次遭到毀滅性打擊,史載明太祖在位時,“土著之民,流離軍伍,不存什一”。

明朝為了迅速恢復河南人口,主要採取了“山西填河南”的政策,至今河南許多地方民間還留存著所謂“老家是山西洪洞大槐樹下”的傳說。

被長期的戰爭打怕了,所以河南被動挨打、被迫逃跑的時候多,主動挑事、主動打人的很少。你看,河南最多災多難,但農民起義很少有河南人挑頭的。“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河南人民比誰都熱愛和平,渴望和平。

“千年帝都”河南:艱難困苦,淬鍊成鋼


“千年帝都”河南:艱難困苦,淬鍊成鋼

淬鍊成鋼

新中國成立,戰亂終結,四戰之地變身九州通衢;黃河得治,水患變水利,龍羊峽、劉家峽、三門峽、小浪底……一個個利在千秋的水利樞紐工程馴服了桀驁的黃河,黃河再也沒有決過口,歲歲安瀾的夙願得以實現。

歷經千年的磨難與四海為家,河南人終於可以安定下來了,難得的綠水青山與和平穩定的生產環境,讓飽經滄桑的河南人民鼓足幹勁,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找回屬於自己的桂冠。

“千年帝都”河南:艱難困苦,淬鍊成鋼

有水有田,努力產糧

1978年,河南全省糧食總產量僅419億斤,需要從全國十幾個省份調運糧食。而到了2019年,河南糧食總產量高達1339.08億斤,連續14年超過千億斤,位居全國第二,其中夏糧產量穩居全國第一,小麥產量佔全國四分之一,奪回了“中國糧倉”的地位,並且每年還調出400億斤原糧及其加工製品,為維護全國糧食市場穩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河南貢獻。

“千年帝都”河南:艱難困苦,淬鍊成鋼

人暢其行,貨暢其流,坐實九州通衢

2018年底,河南全省公路通車總里程26.9萬公里,居全國第3位;每百平方公里土地擁有公路161.1公里,居全國第4位;農村公路23.1萬公里,居全國第4位。

從1994年第一條高速公路通車,到2019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6967公里,並連通所有縣城,位列全國第5位。

2020年,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鐵路網戰略構想將全部落地實施,鄭州正成為全國的鄭州。

“千年帝都”河南:艱難困苦,淬鍊成鋼

空港經濟,用飛機實現飛躍

2013年3月,河南獲批全國首個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如今已成為鄭州乃至河南的經濟新增長極。從2010年富士康決定進駐到同年獲批中部首個綜合保稅區,2013年躋身全國首個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國家級新區,再到2017年臨空產業超越北上廣居全國27個大型空港經濟區第一,鄭州航空港實驗區短短數年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能級躍遷。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也已從區域性機場發展成為全球重要的航空物流樞紐,並在2017年一舉超越長沙和武漢,奪得中部機場客、貨運量雙料冠軍。

“千年帝都”河南:艱難困苦,淬鍊成鋼

從積貧積弱到連續突破,經濟實現歷史跨越

河南全省生產總值在1949年僅20.88億元的基礎上連續跨越幾個大的標誌性臺階,分別於1971、1991、2005年跨越百億元、千億元、萬億元臺階,又分別在2010、2013、2016、2019年邁上2萬億元、3萬億元、4萬億元、5萬億元四個新臺階。

全省經濟總量從1978年的全國第九位,到2004年起穩居全國第5位,僅次於沿海傳統經濟大省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成為內陸的領頭羊。

2019年河南的GDP達5.43萬億,同比增長7%,增速在前五名中排第一。

省會鄭州,發展更為迅速,GDP在5年內連跨5個千億臺階,2018年首破萬億,人口突破千萬,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從最初的縣城一躍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精準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初,河南有貧困縣53個,貧困村9536個;貧困人口698萬,數量居全國第三。

就在上個月底,河南省政府宣佈,全省53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河南再無貧困縣。

外仗國家崛起,內靠人民創造,河南在被蹂躪過無數次的爛攤子上取得這樣的進步顯然付出了更多的汗水。

國家也越來越重視河南的崛起對中部地區的帶動作用,2018年起,江浙滬的官員集體空降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來自江蘇,省長尹弘來自上海,鄭州市委書記徐立毅來自浙江,顯然意義非凡,這也讓我們對明天的河南有了更多的期待。這次抗疫中,“抄河南作業”一度成為熱搜,早預防早隔離早治療,河南有先見之名,效率也非常高,如今1272例確診病例,只剩3例未出院。

從百廢待興到百業繁榮,從蹂躪成泥到淬鍊成鋼,河南正在用自己的努力迎接風水流轉回來。

“千年帝都”河南:艱難困苦,淬鍊成鋼


“千年帝都”河南:艱難困苦,淬鍊成鋼

兩個呼籲

“千年帝都”河南:艱難困苦,淬鍊成鋼

教育是最好的投資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應天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其中有兩個位於河南,這相當於古代中國有一半的985高校集中在河南。上文也說到,晉朝就有“天下名人,中州過半”的說法,這就對應起來了,足見古代河南教育和文化事業繁盛至極。

然而令人唏噓的是,現在的河南,985高校一所也沒有,211高校只有一所:鄭州大學。鄭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作為萬億俱樂部城市,沒有幾所雙一流高校顯然與身家不相稱。河南作為人口大省、經濟大省,沒有數十所重點高校也不合適。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聚集才能推動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歷史上包括中科大在內的多所高校欲落戶河南而不得,固然有現實因素,但也有目光不夠長遠的原因。

崑山作為一個縣級市,成功引入美國杜克大學和中國武漢大學,在崑山合作辦學,高起點組建了崑山杜克大學,類似的還有寧波諾丁漢大學、溫州肯恩大學,這兩個也只是地級市發起的,河南作為一個大省,鄭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如果不好創新的話,為什麼不可以效仿呢?

教育永遠都是最好的投資。

“千年帝都”河南:艱難困苦,淬鍊成鋼

河南是共同的老家

寫河南,沒法迴避地域黑的問題。

如果有“被黑排行榜”,河南肯定長期排在前三。

前面寫河南過去的水深火熱,我不知道大家看了是什麼感受,反正我覺得很心酸,如果你再去讀杜甫的“三吏”“三別”,就更能感知那些個體的脆弱無助、流離失所的艱辛、妻離子散的痛苦,外出逃難、乞食他人、寄人籬下,被蔑視被嘲諷被誤解是在所難免的。

如果這是我們自己的家鄉,我們肯定會同情難過自己的同胞,長嘆息以掩涕兮。然而,追溯歷史,河南有可能就是我們大多數人最初的家鄉,畢竟河南遷徙到了全國各地那麼多人。

中國的一萬多個姓氏,起源於河南的有一千五百個,今天常見的一百個大姓中,源於河南的有七十三個。河南在央視上做的風光宣傳片,主題就是“老家河南”。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現在的河南正在趕追沿海,引領中西部,全面步入小康社會,新河南,新氣象,所以我們也要用新眼光看待河南,祝福河南。

中不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