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复产的消毒管理关键措施是什么?(附常用消毒剂及特点介绍)


猪场复产的消毒管理关键措施是什么?(附常用消毒剂及特点介绍)

养猪业复产的消毒管理关键措施

方炳虎1 刘国昌2 雍燕2

1,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2,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在目前没有非洲猪瘟疫苗的情况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猪场复产的必备条件,而有效的消毒管理措施又是确保猪场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介绍防控非洲猪瘟的常用消毒剂及特点,并对猪场复产过程中的消毒管理的关键措施进行概述。

一、常用消毒剂的特点与合理使用

常用的消毒药主要有醛类、酚类、碱类、卤素类、季铵盐类、过氧化物类、有机酸类等。消毒剂的作用机理大体可分为三类(表一),但需注意的是有的消毒剂并不是通过一种途径起杀菌作用,例如苯酚高浓度时可使蛋白变性,低浓度时可抑制酶的活性。

表一、常用消毒剂的作用机理

猪场复产的消毒管理关键措施是什么?(附常用消毒剂及特点介绍)


醛类主要以甲醛(福尔马林)、戊二醛(大华农疫灭佳)、复方戊二醛(戊癸消)为主。醛类水溶液与气体均可杀灭各类型微生物,杀灭芽孢需较高浓度或较长时间,如2%碱性戊二醛溶液2min可杀灭细菌繁殖体,但对细菌芽孢,则需作用4小时;戊二醛杀菌作用较甲醛强2~10倍;甲醛对皮肤、黏膜有强刺激性,戊二醛的刺激性较弱。醛类消毒剂通过破坏非洲猪瘟病毒的蛋白质起杀灭作用,在非洲猪瘟防控中,推荐使用戊二醛。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塑料及橡胶制品等消毒,也可用于猪舍、仓库、车辆等的消毒。

酚类主要有复合酚(苯酚+酸)、甲酚皂(甲酚50%+肥皂50%)。酚类消毒剂的作用不受有机物的影响,主要应用于排泄物和厩舍消毒,也可用于车辆消毒。该类消毒剂具有特殊臭味,不宜用于奶牛场和食品加工场地等消毒。

碱类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均有杀灭作用。对生物活体组织、金属器械、棉织物品有强腐蚀性。由于非洲猪瘟耐碱能力强(最适pH为3.9~11.5),因此推荐使用强碱类消毒剂如烧碱(氢氧化钠)、生石灰(氧化钙)等。碱类消毒剂适用于畜舍建筑物、围栏、木质结构、水泥表面、地面以及生产线道路、疫区道路等消毒。

卤素类消毒剂杀菌谱广,对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原虫卵囊、藻类等均有杀灭作用;杀菌作用易受有机物和酸碱类影响;大多数制剂不稳定,所以应现配现用;有较强的刺激性、腐蚀性和漂白的作用,不适于金属制品和有色棉制品消毒。在非洲猪瘟防控中,推荐使用漂白粉(含氯石灰)、二氧化氯。可用于疫区范围内办公室、饲养人员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以及饮水消毒。

季铵盐类消毒剂作用迅速,刺激性弱、毒性低、不腐蚀金属和橡胶制品,但消毒作用受有机物影响较大。季铵盐类消毒剂可直接作用于非洲猪瘟病毒的囊膜,破坏病毒结构起到杀灭作用。推荐使用癸甲溴铵、苯扎溴铵等消毒剂,主要应用于人员消毒、带猪消毒、饮水消毒等;不宜用于受污染的畜禽舍、场地及粪便等消毒。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常用的有过氧乙酸、过硫酸氢钾复合物(单过硫酸氢钾+增效剂+稳定剂+氯化钠)。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兼具酸和氧化剂的作用,易挥发,易溶于水,是一种高效杀菌剂。能杀灭细菌、真菌、病毒和细菌芽孢;低温下仍具有杀菌、杀芽孢能力;过氧乙酸刺激性、腐蚀性强,高浓度可发生爆炸,不稳定。在非洲猪瘟防控中,推荐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粉,是一种非氯氧化型消毒剂,性状稳定,安全有效,主要应用于生产器具、环境、人员通道、带猪消毒以及饮水消毒。

有机酸类可提供低于pH3.9的酸性环境,从而杀灭非洲猪瘟病毒,如各类复合酸化剂在非洲猪瘟防控的饮水消毒中应用广泛。

二、防控非洲猪瘟的消毒方式与消毒药使用

多种消毒剂对非洲猪瘟病毒均有杀灭作用,其中以醛类、酚类、卤素类、碱类、过氧化物类等最为有效。消毒方式主要有高温、喷洒、浸泡、熏蒸等,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参考表二。

表二、防控非洲猪瘟常用消毒方式

猪场复产的消毒管理关键措施是什么?(附常用消毒剂及特点介绍)


三、养猪业复产的消毒管理措施

农业农村部于2019年1月25日颁发新版的《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方案中对疫区封锁时间和解除封锁时间做了新的规定:疫点和疫区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42天后(未采取“哨兵猪”监测措施的)未出现新疫情的;或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15天后,引入哨兵猪继续饲养15天后,哨兵猪未发现临床症状且病原学检测为阴性的,未出现新疫情的,经政府兽医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可解除封锁和恢复生产。

1 复产前的消毒和检测

1.1 消毒前的准备

复产前应根据养殖户规模合理确定消毒人员;准备好消毒器械和工具,如高压冲洗机、防护服、防护手套等;准备好消毒剂,如2%氢氧化钠(烧碱)、2%戊二醛溶液、氯制剂、生石灰等。

1.2 猪舍内的清洗及消毒

彻底清洗是保证猪场消毒效果的前提条件,应对场猪舍内污物、粪便、饲料、垫料、垃圾等进行初步清理,集中收集。

清洗后应使用高压冲洗机将2%烧碱溶液喷洒至猪舍内外环境中。喷洒消毒液时,应按照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原则,即先屋顶、屋梁钢架,再墙壁,最后地面,力求仔细,干净,不留死角。对于猪栏等铁制品,可进行火焰消毒;对于可以浸泡的器具,可采用2%烧碱浸泡24 h消毒。

在重复清洗、消毒两次后,应使用高压冲洗机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洗。冲洗干净后,应由相关人员认真检查冲洗质量。要求冲洗完后,所有设备、墙角、进风口、地面等处无粪便、无灰尘、无蜘蛛网、无污染物。如检查不合格,应按照上述步骤再次进行消毒、冲洗,直至彻底冲洗干净。

检查合格后,可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终末消毒时,可用火焰喷射器对猪舍的墙裙、地面、金属笼具等耐高温的物品进行火焰消毒。对墙面、顶棚和地面喷洒消毒液,可选用多种对非洲猪瘟敏感的消毒剂进行轮换消毒,以表面全部浸湿为标准。

1.3 场区内的环境消毒

对养殖场生活区(办公室、宿舍、食堂等)的屋顶、墙面、地面用2%戊二醛或次氯酸钠喷洒消毒,也可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48 h。

院落和通道地面洒布300g/㎡的生石灰(可使用专门的粉末喷洒设备提高喷洒均匀度)。

进出门口铺设与门同宽、长8米的消毒草垫,洒布戊二醛或烧碱溶液,并保持浸湿状态。

污水要集中收集,按比例投放氯制剂(漂白粉、二氧化氯)消毒。

1.4 采样检测

全部清洗、消毒完成后,可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不同区域进行采样检测,不合格的应立即进行再次清洗、消毒。当猪场全部区域检测合格并进行封闭自然干燥2周后,正式复产前应再次分段以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对重点区域进行采样检测。所有区域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后续复产工作。

2 复产过程中消毒剂使用和管理

复产后,应更加重视消毒措施。对人员、车辆、物资、场地、水源等都要进行定期消毒。

2.1人员消毒

人员日常消毒可使用毒性低、相对安全的消毒剂。如1:200倍稀释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粉或者有效成分为0.05%的苯扎溴铵溶液,该类消毒剂基本上没有腐蚀性,对人体安全。内部人员若要进入养殖场,一般要通过3次过渡和2次洗澡才能进入猪舍。

2.2 车辆消毒

车辆消毒一般要先简单冲洗表面的猪粪便,喷发泡剂后在车辆表面作用30分钟,再用高压水枪进行精洗(约2-3小时);水沥干后(约15-30分钟),再喷洒消毒药,如1:100倍稀释的戊二醛溶液,作用时间约15-30分钟。

车辆驾驶室可选用臭氧进行熏蒸消毒,作用时间为30分钟以上。

2.3 物资消毒

物资消毒一般采用熏蒸的方式。熏蒸可使用熏蒸消毒机雾化相应的消毒药,如戊二醛、过硫酸氢钾复合粉等。一般是喷消毒药5-15分钟。再密封30分钟以上。也有使用紫外灯或臭氧发生器进行臭氧薰蒸消毒。一般作用2-3小时,再静置24小时后,再把物品拿出来。

2.4 场地、栏舍消毒

场地、栏舍可以选择效果确实价格低廉的消毒药,比如常用的饱和生石灰+2%的烧碱喷洒地面,可以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尤其是对ASFV的杀灭效果很好。刚卖完猪冲洗干净的地面就可以这样操作。

2.5 水源消毒

水源消毒主要是氯类消毒剂和酸化剂。最常用的氯类消毒剂为次氯酸钠溶液(绿卫可),可按照20ppm有效氯处理水源,30~60分钟后再饮用,水中残余氯将在0.5~1ppm。酸化剂可使用0.1%的酸酸宝进行猪只饮水消毒,每周添加3-5天,每天8-12小时。

猪场用水一律在水塔消毒后方可供猪群饮用,推荐水塔安装使用连续消毒机,且要确保持续运转。

2.6 消毒记录

每次消毒时,应逐日、逐次进行消毒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消毒地点、消毒时间、消毒人员、消毒药名称、消毒药浓度、消毒方式等内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消毒剂选择方案见表三。

表三、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消毒剂选择方案


猪场复产的消毒管理关键措施是什么?(附常用消毒剂及特点介绍)


猪场复产的消毒管理关键措施是什么?(附常用消毒剂及特点介绍)


四、紧急情况下的消毒管理措施

整理猪场内的所有有机物、污物、粪便、饲料、垫料、垃圾等,并集中存放;所有物品消毒前不得移出场外;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品;备有消毒防护装备、消毒车辆、火焰喷射枪、喷雾器等。

消毒剂的选择。对畜舍、围栏、水泥地面、场区道路等选用2%烧碱进行消毒;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疫区范围内办公、饲养人员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及人员可选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1:200)消毒;车辆及运输工具可选用戊二醛(有效成分浓度为0.1%)清洗消毒;对环境使用40%辛硫磷溶液杀灭蜱虫。

疫点每天消毒3~5次,连续7天,之后每天消毒1次,持续消毒15天;疫区临时消毒站做好出入车辆人员消毒工作,直至解除封锁。

猪场复产的消毒管理关键措施是什么?(附常用消毒剂及特点介绍)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主要从事兽医药理学的教学、科研与科技开发工作。


来源:《猪业》专题策划【防非增产行动】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