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紫:“与生俱来”的王者气质背后,是长达数十年的刻意练习

最近央视的《主持人大赛》火爆全网,一开播就受到网民热捧。单单从主持人、评委阵容来看,堪称豪华,有撒贝宁、董卿、康辉等央视著名主持人坐阵;而参赛选手来自于各大电视台,个个实力不可小觑。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32岁的文艺类主持人蔡紫,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和非凡的气质使她一上台就受到众人的瞩目,她近乎完美的表现赢得了在场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蔡紫:“与生俱来”的王者气质背后,是长达数十年的刻意练习

其实12年前,当时是大三的她就来参加过主持人大赛并进入半决赛,12年后她多年的主持人经验使其晋级也变得水到渠成。

当你看到蔡紫精彩绝伦的表现时,你会说她天生就是一块当主持的料,事实真是这样吗?

实际上蔡紫从毕业开始就在BTV、央视工作,多年的职场历练使得其主持水逐步提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对其最好的诠释。

我们常常会认为天赋才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而《天才假象》却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成功无一例外,都是长时间大量练习的成果,后天努力才是成就辉煌的关键所在。

蔡紫:“与生俱来”的王者气质背后,是长达数十年的刻意练习

《天才假象》作者是马修萨伊德,他雄踞英国乒坛榜长达十年,并两次代表英国参加奥运会。而且他通过自学考牛津大学,并以一等成绩毕业,他自身的经历就是对天赋至上理论的最佳反驳。

蔡紫:“与生俱来”的王者气质背后,是长达数十年的刻意练习

天才神话蛊惑了我们,而成功是没有捷径的

小时候的莫扎特在欧洲就引起过轰动,5岁就开始谱写小提琴曲和钢琴曲,6岁时就能和姐姐一起弹琴演奏,10岁就能自行创作不少音乐曲目,对于一个小孩来说,确实是很惊艳的表现。

小莫扎特从一开始就被人贴上了天才的标签,从小就崭露锋芒,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莫扎特在6岁之前的练习时长就已达到3500个小时,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他练习的状态。

从上述事实来看,他的卓越成绩似乎就解释得通了,他并不是不用练习就能出类拔萃,反而他是不断努力练习才能成功的典范。

为何我们会对神童的现象如此痴迷?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他们的练习时长与相同的成年人相比,若我们把6岁的莫扎特与同样练习3500个小时的成年人比较时,他就看起来不会如此突出了。

这就是“冰山错觉”的效应:观众认为卓尔不群的表现源于非同寻常的能力,因为他们见证的是极小的一部分,是台上光鲜亮丽的一刻。

我们时常相信天才的存在,音乐神童莫扎特、发明大王爱迪生等“天才们”的伟大事迹不断在我们耳边环绕,神童的存在反而蛊惑了我们,让我们误以为成功有捷径可走。

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

爱因斯坦的经典名言也证明了努力的重要性,但是就是简单地进行一万小时的练习就足够了吗?

蔡紫:“与生俱来”的王者气质背后,是长达数十年的刻意练习

蔡紫:“与生俱来”的王者气质背后,是长达数十年的刻意练习

如何才能成就卓越?

1、刻意练习

仅依靠“一万小时定律”,不一定就能成就卓越,你需要的是一万小时有目的的练习,即刻意练习。

以开车为例,你觉得你的累计驾驶时间足够长,驾驶技能就提高的越快吗?实则不然,你在开车时心思不在提高驾驶技术上,而是在想晚饭要吃什么,今晚回去看什么电视,你可能一边听着广播,一边在漫不经心的打方向盘,你一直处在“自动驾驶”的模式中。

也许你认为上述案例比较极端,但实际上符合我们大部分人的情况,无止境的时间累积变成了无用功,你的驾驶水平依然没有起色。

刻意练习也许并不容易,但颇有成效。著名高尔夫球手泰格伍兹就把球踩进沙子里,在沙坑中击球,一次又一次地练习,就是为了提升自身的高尔夫水平。

有目的性的练习能指引人们明确目标,促使他们不断打破自身能力的上限,它能带你走出“舒适区”,逐步走向卓越。

有些父母会说,我们的小孩起步也比较早,而且进行大量的练习,为何没有和天才们一样表现出色?

因为只有当你的孩子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真正在意自己做什么时,他们才有可能不断走向成功,心理学家称该要素为“内在动机”。

对已经将动力内化的孩子们而言,大量有目的性的练习不是折磨人,而是充满乐趣的。

蔡紫:“与生俱来”的王者气质背后,是长达数十年的刻意练习

2、找到属于自身的内在动力

我们先来看一个体育方面的案例:1998年,20岁的韩国高尔夫选手朴世莉获得了美国职业女子高尔夫锦标赛冠军,整个韩国因此而沸腾起来,比赛现场挤爆了韩国粉丝,这也是近年来韩国在体育赛事中最令人热血沸腾的时刻。

朴世莉的成功点燃了韩国女子高尔夫的热情,他们拥有强大的民族自豪感,从1998年至2007年,韩国入选美国女子高尔夫球协会的成员由1人猛增到33人。

韩国姑娘们被胜利引爆的民族自豪感,成为她们走向辉煌的内在动力。虽然动力的力量确实不可小觑,但我们也要思考另外一个方面:时间。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作者科伊尔指出,韩国高尔夫从最初默默无名到之后的蓬勃发展,花了五六年时间。

有前期练习量的积累,才可能有后面的辉煌。为何有些人能在多年后继续提升自我,而有些人一开始热情高涨,之后遇到困难就退缩?这是因为他们不能长时间保持动力。

茅塞顿开并不代表成功有捷径可走,成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如何保持动力来持续获得成功呢?

蔡紫:“与生俱来”的王者气质背后,是长达数十年的刻意练习

蔡紫:“与生俱来”的王者气质背后,是长达数十年的刻意练习

运用成长型思维保持动力

“天才神话”的核心观点是能决定我们能否实现卓越的是先天才能,而不是后天练习。

它的破坏力如此大使得大部分人会丧失后天努力提升自我的动力。既然胜利女神只眷顾天才,那我们后天努力的意义何在?

斯坦福大学教授德韦克并不这么认为,于是她做了一个实验来证明他的想法。他们选取了330名五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们解答一系列问题。

她把认为智力由先天决定的学生称为“固定型思维模式”组,相反认为后天努力能够提升能力的学生称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组。

实验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固定性思维组前面还一路连胜,但之后遇到难题几分钟就放弃解答,渐渐丧失信心。

而成长型思维组虽然开始几道题表现不佳,但他们都拥有乐观向上的态度,没有责备自己的智商低,甚至不觉得自己失败了,超过80%的人都能保持甚至提升自身的解题能力。

为何结果差别会如此之大呢?

是因为失败会使得固定性思维者一蹶不振,他们会怀疑自身的智商问题;而对于成长型思维者来说,失败反而是给他们一个学习、不断进步的机会。

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中,每一次挑战是学习的机会,每一次失败是进步的阶梯。

成长型思维能使人即使看到失败的苗头,也能依然保持持续前进的动力。

蔡紫:“与生俱来”的王者气质背后,是长达数十年的刻意练习

你之前会觉得泰格伍兹是一名天才高尔夫运动员,而实际上他5岁的练习时长远超许多人一辈子的练习时长,他并不是所谓的天才,反而是刻苦练习进而成功的典范。

俗话说:“勤能补拙”,带我们走向非凡之路的并不是被高估的天赋,而是长时间的刻意练习。

你拥有的天赋也许能决定你的起点,但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