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歐洲各國曆史都讓我說的差不多了,今天我們來聊一個“小國”——奧地利。之前每個國家的發展歷史都被我總結出一個脈絡特點,而奧地利的特點就是:身處歐陸中心,各民族在此碰撞,你方唱罷我登場,變化不斷、精彩連連。

說奧地利是一個小國,是因為今天的它跟歷史上的它相比早已黯然失色,從面積上講也非常小,但奧地利在歐洲歷史上曾經是不可一世的,甚至做過基督教世界的領袖國。那麼奧地利是怎麼從無到有建立國家?又是怎麼從巔峰王座一路下滑的呢?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 伊比利亞人來了

我們就不從穿草裙時候說起了,畢竟我對原始社會的服裝設計也不太瞭解。考古發現最早生活在這裡的是伊比利亞人,伊比利亞是指今天的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半島,至於奧地利這裡的伊比利亞人是從半島遷徙而來還是半島上由這裡遷徙而去,史學界爭議不斷。奧地利地理位置比較特殊,位於歐陸中心偏南地帶,又由於整個歐洲文明是從南邊發展起來的,因此這個“中心偏南”就是成了“核心的核心”。這直接導致此地的民族往來極為頻繁。

  • 凱爾特人來了

凱爾特人在歐洲普遍存在,是今天很多歐洲國家的“先民”。雖然凱爾特人的文明稍微顯得先進一點,但也只限於使用鐵器、建立類似小王國性質的部落,但仍沒有留下本民族文字記載。他們的“文職人員”叫德魯伊,身兼法官、牧師、醫生等性質的角色,唯獨不會身兼“詩人、史官”。所以他們在奧地利生活的歷史雖然時間很長,但沒有什麼像樣的事件記載值得我們去深挖。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 拉丁人來了

也正是因為文明的強弱對比,南邊亞平寧半島上受古希臘文明影響強大起來的羅馬帝國來了。本來古羅馬人的活動範圍僅限於半島中部,後來一步步做到環抱地中海,由於阿爾卑斯山的阻隔,雖然緊挨著奧地利地區卻一直沒有能全面佔領。直到地中海成為內湖,羅馬皇帝才開始著手翻山越嶺去這些“不太重要的蠻荒之地”擴張。當然這裡的土著在古羅馬方陣面前不堪一擊,今天的奧地利地區很快就被吞併,從此隸屬於不同的羅馬行省,大致上東部隸屬潘諾尼亞省、西部隸屬瑙裡庫姆省。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 匈人驅趕著日耳曼人來了

日耳曼人原本生活在中歐北部和北歐地區,那裡天寒地凍極少有其他民族願意前往,只是在南部與羅馬帝國交界的地方會時常發生摩擦。而且幾百年間羅馬帝國也沒怎麼能推進多少,始終在奧地利以北的邊界線徘徊。雖然南邊打不進去,但東邊行,從亞洲西部和歐洲東北部席捲而來的匈人對日耳曼人展開了掠奪式入侵。被打的無法生存的日耳曼人各部族,紛紛選擇離開家園向南遷徙,因為向西就是大海了,當然也有日耳曼分支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跨海來到不列顛。

當這批“野蠻人”南下的時候,羅馬帝國早已分裂為東西羅馬,且西羅馬帝國正處於急速衰落期。日耳曼人中法蘭克人佔領了高盧大部;西哥特人佔領了高盧東部並繼續深入到伊比利亞半島;倫巴第途徑奧地利進入亞平寧半島北部;東哥特人也走這條路線並一直深入到亞平寧南部、登西西里島;巴伐利亞人稍微往南走了點,沒有翻越阿爾卑斯山,當匈人的災禍過去後,他們又返回了故地。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在這一系列部族的遷徙中,你會發現除了法蘭克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外,其他日耳曼分支幾乎都經過奧地利地區。這就造成這樣一種局面:當其他地區被特定部族佔領後建立自己的王國,並逐漸發展為今天我們熟知的英、法等國的時候,奧地利地區還在被陸續經過或返回的部族所輪番統治,先是倫巴第人,然後是東哥特和西哥特,最後是巴伐利亞人。

  • 斯拉夫人來了

從歐洲各大種族的後續發展來看,整個歐洲形成了後來主要的三大民族,南拉丁、西日耳曼、東邊的斯拉夫。沒錯,被匈人驅趕的不僅有日耳曼人,還有俄羅斯平原上的斯拉夫人,他們一路向西南逃竄,一部分進入了巴爾幹半島,另一部分也來到了奧地利地區。經過這一輪各民族“移形換位大法”,奧地利地區已經成為當時歐洲各主要民族摻雜最嚴重的的核心點。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 法蘭克人還是來了

正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當初由於遷徙路線原因沒有參與奧地利這一地區統治的法蘭克人,在今天的法國西北部逐漸發展強大,最終統一高盧地區並一路向東擴張,到查理曼大帝(撲克裡的紅桃老K)在位時期幾乎把西歐大陸都納入囊中,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奧地利。由此法蘭克帝國也就成了法理上的西羅馬帝國“接班人”。當查理曼大帝被羅馬教皇加冕後,也就給日後統治歐陸的神羅和奧地利以“羅馬正宗”的傳統支撐。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法蘭克帝國一分為三後,奧地利隸屬東法蘭克王國。之前的文字表述中我們叫它“奧地利”是為了方便大家明白各種族來到了這塊區域,但當時並不叫奧地利,而是各民族統治時期都有各自的叫法,直到東法蘭克王國才把這一地區正式取名為——奧地利。

  • 匈人後裔來了

前面提到日耳曼和斯拉夫人都被匈人驅趕的千里大遷徙,雖然後來匈人由於遊牧民族的特性,搶了東西就走,但還是有星星點點的匈人留在了各地,散落在中歐和東歐大陸上,這裡一小撮兒、那裡一小撮兒。其中奧地利東部就有匈人留下的後裔名叫馬扎爾人,他們還是作為遊牧民族,入侵併佔領了奧地利東部大量土地。後來我們管馬扎爾人叫做——匈牙利人。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 日耳曼人收拾局面

東法蘭克王國經歷由於國王分封給諸子所造成的分裂局面後,到奧托一世時不僅統一了原先的東法蘭克,還把同樣因分封而分裂的中法蘭克北部也納入自己管轄範圍。這樣一來,當初龐大的法蘭克帝國,現在除了西法蘭克(法蘭西)和中法蘭克南部(意大利半島)以外,又重歸一王。自信心爆棚的奧托一世稱帝,併成功得到教皇的加冕。由於自認為是羅馬帝國繼承者,因此這個擴張後的東法蘭克王國改名為羅馬帝國;由於奧托一世覺得當初的羅馬帝國也不如自己現在的成就,又在國名前面加上神聖二字;又由於史學界從後世角度來看,這個所謂的神羅真的不足以和羅馬帝國相提並論,且只是歐洲局部的帝國,根據後來這個帝國裡的日耳曼人主體形成了特定的德意志民族,因此史學界給這個帝國的國名前面又加了德意志三個字,就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說的——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奧托一世在擴張的過程中,很輕易的將馬爾扎人驅趕出去,並正式在奧地利單獨設立行政區,被稱為邊疆區。由於歐洲進入中世紀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標誌就是,帝國不再是中央和行省的管理模式,而變成了各種等級森嚴的爵位分封。在奧地利單獨設區之後,奧托一世就把這裡分封給了巴本堡家族,由於巴本堡家族當時的主人是邊疆伯爵爵位,因此奧地利成了伯國。深耕於此的巴本堡家族越做越強,到公元1156年,奧地利被提升為公國,巴本堡家族正式遷都維也納。

  • 馬扎爾人又來了

遊牧民族是不斷流動的,他們不可能像農業定居民族那樣在有限的土地上越做越強,他們要想做大必須要不斷擴大土地,要不然只能在草木生長好的年份安分守己,氣候不好的年份外出掠奪。因此當初被奧托一世趕跑的馬扎爾人再一次入侵奧地利,並與這裡的巴本堡家族守軍展開激戰。親臨前線的奧地利公國國王腓特烈二世陣亡,由於其沒留下子嗣,導致巴本堡家族在奧地利的統治終結。根據繼承法奧地利公國由血緣關係最近的波西米亞國國王繼承(波西米亞也就是今天的捷克)。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 哈布斯堡來了

神聖羅馬帝國從奧托一世登基開始便因為政權與教權的爭鬥而與羅馬教皇不和,他的繼承者亨利四世更是與教皇打的不可開交,出現了很多諸如開除皇帝教籍、皇帝給教皇下跪請罪等典故。在那個基督教一統歐洲的年代,跟教皇對著幹就會惹得天怒人怨。神羅內部的這些個公國、伯國開始站在教皇一邊共同打擊皇帝。這直接導致了神羅皇權的急速下滑,沒過幾代帝國內部就形成了各自為政的分裂局面。

這種分裂到最嚴重的的時候,神羅變成了一個擁有一千多個獨立政權的合集。當然這個合集也是有名義上的皇帝的,只不過皇帝的產生不是繼承,而是靠選帝侯制度,就是神羅內部幾個最大的諸侯國國君擁有選舉皇帝的權利,被選舉人也在這幾個當中產生,因此被稱為選帝侯。

當統治今天阿爾薩斯和瑞士北部的哈布斯堡家族主人魯道夫被推選為皇帝時,同樣強大的波斯米亞國王表示不同意,1278年兩個諸侯國展開激戰,魯道夫勝利並從波西米亞手裡奪過了奧地利的統治權,他也就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奠基人。從此開始直到一戰結束,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奧地利長達6個世紀。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哈布斯堡王朝不僅統治奧地利,後來還領有除英、法、北歐以外幾乎整個歐陸,其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各種聯姻,換句話說哈布斯堡家族真是長得好、生育能力強且吃透了中世紀繼承法的這樣一個家族。很多領土都是在“埋下聯姻種子”之後多年,不經意間就成了自家的國土。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這個家族雖然一直把持著神羅皇帝的位置。但除了在奧地利令行禁止以外,與其他的神羅成員國保持的是一種微妙的關係。就是當皇帝巡遊時,各國的公爵、伯爵都按規矩給予最高規格的迎奉和接待,對其無比的尊敬,但當皇帝讓他們派兵打某地或者伸手給他們要錢的時候,他們裝聾作啞不理睬,逼急了還能幾個諸侯聯合起來抵抗皇帝。因此奧地利在神羅內部一直是一個“不招待見的老大哥”。面對英、法、奧斯曼等外人時,奧地利出面,其他諸侯都馬首是瞻,而在國內卻各有各的小算盤。因此逐漸的神羅皇帝開始傾向於專心把奧地利這塊自留地經營好,出征擴張也只靠奧地利軍隊。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在哈布斯堡統治奧地利之前,不得不說這塊土地就像誰都能進的“旅遊勝地”,而此後就變成了奧地利向外擴張侵吞周邊民族的歷史了。當時的波西米亞已經衰落、馬扎爾人也已經在奧地利東部建立的自己的勢力範圍匈牙利,奧地利首先吞併了這兩個國家。

  • 土耳其人來了

過了匈牙利就要面對已經擴張到巴爾幹半島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了,此時節正是奧斯曼鼎盛大肆擴張的時代,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奧地利也處於鼎盛時代。來得不是時候的奧斯曼帝國被奧地利和波蘭聯軍擊敗,從此逐漸形成了以奧地利為中心的奧匈帝國,併成為了中歐霸主。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 二哥來了

但問題是神羅分裂了那麼多年,也不可能除了奧地利就沒有其他強大起來的諸侯國。原先的勃蘭登堡合併波蘭的的諸侯國普魯士之後,就慢慢在德意志北部做大了,而且逐漸向西蔓延至今天科隆,從此神羅內部出現了南北雙雄的局面。當然以當時普魯士的實力還不足以跟奧地利抗衡,名義上還是緊跟皇帝步伐的,“大哥和二哥”還曾聯合瓜分波蘭。這裡要提一句的是,瓜分波蘭事件你不能以今天的“國別”思維去想象,因為那時無論神羅還是波蘭都不是統一的君主專制國家,都是諸侯林立只在名義上有一個共主,諸侯國的國君(可能是個公爵、也可能是個伯爵)才是每個單一利益體的代言人。可以說那時候歐陸除了法國都在分裂,這才出現了在同一帝國內兩個諸侯國合作打波蘭,而波蘭其他諸侯國只會看著不管的局面。

當然南北雙雄除了合作這一兩次之外,剩下的全都是掐架了。奧地利治下有一塊即肥沃面積還大的西里西亞省,跟北邊的普魯士還交界,雙方為了這個省展開了多次爭奪戰,全過程歷時二十三年,每次都是奧地利失敗,每次又都不願意承認失敗而繼續打,最終在1763年,奧地利徹底承認割讓西里西亞給普魯士。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 拿破崙來了

由於一家獨大的局面被徹底打破,神聖羅馬帝國也就名存實亡了,可就是這最後的“帝國空殼”還遭受了拿破崙的重擊。哈布斯堡家族不是到處聯姻麼?法國王后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人,結果在大革命中跟著路易十六一起被送上了斷頭臺,因此奧地利成為了數次反法同盟中最激烈的成員之一。1806年橫掃歐洲的拿破崙擊敗了21個神羅諸侯國,並把它們組織起來脫離神羅,單獨成立了一個叫萊茵聯邦的政治實體,自任護國公。隨著拿破崙鐵蹄的不斷前進,加入萊茵聯邦的諸侯國越來越多,最後只剩下包括“大哥”、“二哥”在內的四個諸侯國沒有加入,自此神聖羅馬帝國徹底滅亡。直到奧地利也被擊敗後,哈布斯堡家族才不得不放棄神羅皇帝的頭銜,改稱奧地利皇帝。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 二哥又來了

拿破崙被封印之後萊茵聯邦也隨之解體,由於距離神羅滅亡時間短暫,加之它們本來就都同屬一個德意志民族,於是又走到了一起,不過這次不是以帝國的形式,而是建立了德意志聯盟。聯盟成立後排座次奧地利還是老大哥,各國都有自己的皇帝或國王,還是各自為政。聯盟的混亂時局不是列舉幾個具體歷史事件就能體會的到的,而且容易說多了就亂。

這樣吧,我來把國家擬人化表述,你來腦補:在德意志這個大家庭裡,老大哥實力強勁,單獨開的公司業務拓展很快,慢慢的做到了其他家族成員的總和還大,老大哥賺了錢自己花,又不可能分給大家。而且由於老大哥精力有限,只能把自己公司的業務拓展放在首位,且由於地理位置扼住了小弟們前往南方和東方的貿易通道,有點壟斷的味道瀰漫開來。與此同時強壯的二哥只好挑起這個家庭的重擔,帶著一群小兄弟們在北邊自己創業,當他們為了多發展點貿易打算取消各小弟之間關稅的時候,老大哥還不讓,於是兄弟倆只能一決雌雄。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經過普奧戰爭奧地利的失敗,兩國於1866年簽訂了戰後條約,用我之前那種表述方式,這一條約的內容就是老二對老大說:“大哥,我也不殺你,你走吧,我們這些小兄弟們改門換面,過窮了、過富了都與你無關”。就這樣不包括奧地利的、新的德意志聯盟成立,自然這次選舉的盟主是普魯士,而且這個聯盟後來一路打到法國巴黎,並在凡爾賽宮裡結束了這個鬆散聯盟,華麗變身為統一的德國,也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而同樣是德意志民族最重要成員的奧地利,卻因為被“趕出家門”而獨自在外漂泊,之所以說漂泊,是因為它開始走下坡路了。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首先以奧地利為中心的奧匈帝國內部開始隨著帝國的戰敗而騷動不安,布達佩斯不斷的發生獨立運動,最終奧匈帝國同意匈牙利獨立。當然這是一種共主獨立,就是承認匈牙利擁有與奧地利同樣的平等地位,但是兩國的元首都還是一個人。也就說原先的奧匈皇帝現在變成了奧地利皇帝兼職匈牙利國王。有人說這不還是一樣麼?只是走個形式。錯!恰好相反,共主才是形式,獨立已是實質,這一點等咱們聊匈牙利史的時候再詳述。

  • 英法來了

本來“被趕出家門後又遇到子公司紛紛獨立”的落魄奧地利,還是要不斷地出去打,寄希望於擴展新的領土,重拾帝國的榮耀。結果“挑軟柿子捏”的過程中雖然吞併了波黑,但引燃了巴爾幹這個火藥桶,連鎖反應引發了一戰。在一戰中,原本同屬一家的德國和奧匈雖然站在了一起,但是西邊有英法、東邊有沙俄、南邊的意大利隊友做起來“牆頭草”,英法聯軍在打德國打不動的情況下,直接從地中海繞到巴爾幹半島,在希臘登陸直插奧匈心臟維也納。隨著協約國的進軍路線,一個個奧匈帝國的組成部分獨立出來成為主權國家,奧匈帝國徹底解體。打到維也納之前,“自留地”奧地利也宣佈投降,皇帝承諾退位,不久哈布斯堡王朝就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一戰導致德國皇帝和奧地利皇帝雙雙下臺,兩國都成立了共和國,一個叫德意志魏瑪共和國,一個叫德意志奧地利,史學界管德意志奧地利為奧地利第一共和國。在巴黎和會上,這倆德意志國家被要求永遠不能走到一起,不論是合併還是聯盟都不行。結果歷史遇到了一個叫希特勒的奧地利人,他跑到北邊的德意志去宣揚民族統一和擴展生存空間的重要性,並在划走蘇臺德、吞併捷克、閃擊波蘭等一系列措施之前,就早早的將兩個德意志國家合併為同一個由納粹統治的德意志第三帝國。因此一戰中奧地利扮演重要角色,二戰中你卻聽不到這個名字,那是因為它跟德國早就是一體了。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 戰爭我走了,音樂我來了

關於兩次世界大戰我都有專門的圖文描述,這裡無需贅述。二戰後德國被分區佔領,奧地利也是一樣由英法美蘇分佔。所不同的是,德國直到1990年才重回正軌,合併為統一且嶄新的德國。奧地利是從二戰結束十年後就重回正軌了,可能是因為它自從被“趕出家門後”一直在吃敗仗,實在是打仗打的沒信心了,早早的就宣佈自己要當一個永久中立國,於是1955年盟國軍隊開始陸續撤出奧地利。


有趣奧地利史,曾被輪番統治,也曾稱霸中歐,最終返璞歸真


至今奧地利都是一箇中立國,由於風景秀麗早已成為歐洲的旅遊勝地、度假天堂。哈布斯堡王朝歷屆皇帝對於音樂的喜好,扶植了一大批世界上最重量級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舒伯特等等都是奧地利人,就連北邊德意志的貝多芬也是22歲就終身定居奧地利並發展起來的。那時音樂首先要供皇室和貴族欣賞,所造就的維也納至今都是世界音樂之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