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裝配式鋼結構市場規模將超8000億元

2020年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還在持續發展中,對中國的衝擊力和衝擊面都超過了2003年的非典。

在這場與病毒賽跑的阻擊戰中,工程建設者們僅用10天建成總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武漢火神山醫院”,在感嘆中國建築速度的同時,從行業角度來說,我們看到了裝配式鋼結構建築的在施工效率上的優勢。

就連從事土木建築多年的中建三局三公司項目經理方翔面對媒體時也連稱:“按照常規流程,3萬多平方米建築量的項目,至少要2年。緊急狀態搭建臨時性建築都需要1個月,更何況是新建一座傳染病醫院?”

但這不是中國基建第一次刷新人們的認知了。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急切需要一家專門收治SARS患者的醫院。僅用7天,小湯山醫院便在倉促中建成。

然而這一次,建設火神山醫院的困難要比小湯山醫院多得多,適逢大量工人春節假期返鄉,“別說原材料採購、物流運輸,就連工地上吃喝拉撒,這些後勤都難以保障”。武漢市城建局一工作人員說。

2020年裝配式鋼結構市場規模將超8000億元

即使這樣,火神山醫院還是像從地裡躥出來一樣:一天內平整好5萬平方米場地;三天內拿到施工圖,並建起第一間樣板房;第五天集裝箱板房陸續到場,並建起1棟雙層病房區鋼結構;第八天則完成了基礎混凝土澆築、住院樓數百套集裝箱板房吊裝,配套設施也搭建過半;又用了一天完成室內基礎設施、醫療配套設施的安裝。第十天,一個容納1000張床位的醫院交付了。

“速度的背後,是我國建造技術的創新。”中建三局一公司黨委書記吳紅濤說,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醫院的建設,均採用了行業最前沿的裝配式鋼結構建築技術,最大限度地採用拼裝式工業化成品,同時,在外部拼接後進行整體吊裝,將現場施工和整體吊裝穿插進行,大幅減少現場作業的工作量和時間,實現了效率最大化。

一、速度的背後,是我國建造技術的創新

1、採用裝配式技術,比“小湯山”更先進更安全

10天10夜,火神山醫院飛快地“拔節生長”,能夠完成這樣的建設奇蹟,得力於採用行業最前沿的裝配式建築技術。採用標準化、模塊化設計,最大限度地採用成熟的拼裝式工業化成品,大幅減少現場作業工作量,實現了效率最大化。


2、“BIM+裝配式”,火神山醫院奇蹟完成的支柱

運用BIM技術快速輸出整體建設方案,避免後期的返工整改,縮短了工期;運用裝配式建築技術,採用集裝箱活動板房,結構整體性好,安裝便捷,大大提高了施工進度。


3、裝配式建築的另一要點——預製裝配式產品

在工廠加工製作好建築用構件和配件(如樓板、牆板、樓梯、陽臺等),運輸到建築施工現場,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在現場裝配安裝,大大提高建造效率。

此次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讓更多人看到了裝配式建築在中國的潛力實際上,裝配式建築在我國已有數十年曆史,隨著人口紅利見頂,裝配式建築也迎來新機遇。據第三方機構預測,2020年我國裝配式建築的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萬億元。

二、裝配式建築為何能上升到國家戰略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建築業的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帶動了大量關聯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但目前我國建築業仍是一個勞動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對落後的傳統產業。隨著能源緊缺、高汙染、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凸顯,傳統粗放的生產方式已不能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要求。

裝配式建築是建築工業化發展的產物,大約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各國各地區基於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條件及特點,選擇了不同的裝配式建築發展道路與方式。日本於1968年提出裝配式住宅的概念。1990年推出採用部件化、工業化生產方式、高生產效率、住宅內部結構可變、適應居民多種不同需求的中高層住宅生產體系。美國裝配式住宅盛行於20世紀70年代。197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國家工業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臺一系列嚴格的行業規範標準,一直沿用至今。裝配式建築作為一種新興建築施工方法,速度快、能耗低且受氣候條件制約小,不僅能提高建築質量,還將提升群眾生活品質,代表了處於轉型期的中國建築業的未來發展方向。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要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為重點推進地區,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其他城市為積極推進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裝配式建築。2017年,住建部印發《“十三五”裝配式建築行動方案》明確規定:到2020年,培育50個以上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充分發揮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

在國家大力推動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裝配式建築是踐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推動綠色發展”,落實綠色夢想的具體體現,是促使傳統建設方式向節能、綠色、低碳、環保等現代化建設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更是我國建築業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

三、裝配式鋼結構建築具備的優勢

裝配式鋼結構建築是綠色建築鋼結構具有強度高、自重輕、抗震性能好、工業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佔地面積小等一系列優點。它的應用能夠節約資源、減少汙染、提高施工效率和質量安全水鋼材具有良好的機械加工性能,最易實現建築的模塊化、標準化、工廠化、裝配化和機械化生產,實現施工現場無火、無水、無塵、無垃圾,鋼材的循環利用性好,最易實現全壽命綠色建築理念。


1、建造質量好,施工精度高。

鋼結構構件是由各種型材組成,製作簡便、工業化程度高、加工精度高;現場裝配採用螺栓或焊接連接,能確保施工的精度,為外圍護牆和內隔牆的安裝及裝飾裝修提供了方便。鋼結構的加工製造企業和安裝企業質量體系均比較健全,鋼結構建築的建造質量容易保證。鋼結構構件屬於綠色建材,不僅汙染小,而且材料可回收。


2、施工速度快,可有效縮短施工工期。

鋼結構構件均為工廠化生產,現場裝配,施工速度很快;採用工廠生產的一體化牆板運到現場進行裝配,不僅能保了證牆體的質量,施工速度還提高30%—50%,大大縮短施工週期。


3、裝配式鋼結構建築是免震宅,抗震性能好。

鋼結構建築相對於傳統的混凝土建築重量輕,再加上鋼結構延性好、塑形變形能力強,因此鋼結構建築在大地震下的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尤其適用於高烈度區幼兒園、學校、醫院重點設防類建築。


4、節能環保,最易實現全壽命綠色建築理念。

雖然預製混凝土建築、木結構建築和鋼結構建築同為裝配式建築,但三者對環境的影響仍存在較大的差異。例如,預製混凝土建築因主要建材原料仍為水泥、沙石等不可回收利用的建材,其拆除依舊會產生大量難以降解的建築垃圾,增加環境對垃圾的處理壓力;木結構建築則會增加樹木的砍伐,破壞森林;而鋼結構建築從主體結構到牆面、屋面結構均採用可回收或可降解材料,不僅資源利用率高,而且能減少建築垃圾對環境的影響。據統計鋼結構建築在生產和建造過程中比傳統的混凝土工藝節能1/3,在使用過程中比傳統建築節能10%;節水率可達到30%,粉塵排放下降80%。減少建築垃圾80%。


5、鋼結構建築的應用範圍廣。

鋼結構由於具備自重輕、高強度、跨度大、適應性強和良好的韌性和塑性等優點,不僅適用於房屋和商業建築,而且更適用於建造大跨度建築,如橋樑、大型廠房、體育館、機場航站樓等。鋼結構建築因具備良好的抗震抗風性能,也特別適合應急救治設施、地震活躍區域與廣大農村農房建設。

四、處於風口中的裝配式鋼結構建築產業,將迎來數萬億藍海市場

目前,裝配式鋼結構建築在我國仍處於起步階段。根據住建部的數據,鋼結構房屋建築面積僅佔全國房屋建築面積的6%左右,建築鋼結構用鋼量約佔鋼產量的5%左右。而發達國家建築鋼結構用鋼要佔鋼產量的30%以上,美國、日本等國家更達到60%以上。裝配式鋼結構建築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2022中國鋼結構件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相關數據,2025年裝配式鋼結構建築規模有望達2萬億。按照《“十三五”裝配式建築行動方案》“2020年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比例達15%以上”的要求,並假定鋼結構佔到裝配式建築的一半,即7%測算,2020年裝配式鋼結構面積有望達到3.8億平方米,市場規模將超過8000億元。另外,按照政策的普遍要求,未來十年內“裝配式建築將佔新建建築面積30%、裝配式鋼結構佔15%”的比例,預測新增住宅面積每年提高3%,以10年為週期,以現有的裝配式建築平均價格計算,2025年裝配式鋼結構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

部分內容來源: YunBuild中歐雲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