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花瑤婚俗,不言彩禮,不論財富,寡婦還可招郎到夫家


深山花瑤婚俗,不言彩禮,不論財富,寡婦還可招郎到夫家

在邵陽隆回北面的崇山峻嶺之中,居住著一個古老部族——花瑤。據東漢應劭《風俗通義》記載,瑤族祖先“積織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這是一個因“好色”“花心”而著稱的瑤族,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至今還沿襲著先祖代代相傳的古老遺風。今天說說他們的婚俗。

深山花瑤婚俗,不言彩禮,不論財富,寡婦還可招郎到夫家


一夫一妻,不離不棄,拋棄一方將被視為大逆不道。

我國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制度。《莊子》記載:“靈公有妻三人,同濫而浴”。《陔餘叢考》考證:“小妻、傍妻、下妻、少妻、庶妻,皆妾之稱也。”直到民國才提倡一夫一妻,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法》以法律形式確定。

花瑤一夫一妻制由來已久,著名民族學者徐祖祥先生在《瑤族文化史》(雲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中指出:“瑤族先民進入這種婚煙形態應是在他們尚居於長江中游的三苗時期”。他還非常肯定地說“瑤族的一夫一妻制很早就已確立。”

深山花瑤婚俗,不言彩禮,不論財富,寡婦還可招郎到夫家

花瑤一夫一妻制度不是明文規定,而是內部約定俗成。花瑤男女旦結婚成為夫妻,無論貧窮、疾病,都要不離不棄,相濡以沫,從一而終。對於花瑤而言,離婚和納妾都是醜事,是對愛情、婚姻和良心的背叛,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從流傳下來的山歌也可得到充分印證。

生要連來死要連,

生死要連一百年。

九十七歲死一個

奈何橋上等三年。

十八妹,我個賢

死後變鬼又來連。

品味山歌就能感受到花瑤愛情的天荒地老,生死不棄。古代花瑤為躲避戰亂,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實行一夫一妻制,不論對於維護和諧的社會秩序、維持男女平等,還是對於種族的繁衍生息,都具有積極作用。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代花瑤首領的大公無私和生存智慧。


以歌定情,自由奔放,“丈母孃”不同意就去“搶親”。

現在我們講愛情要門當戶對,要有物質基礎,不然油鹽醬醋、鍋碗瓢盆會把愛情消磨得乾乾淨淨。但在花瑤,青年男女們自由放地追求愛情,不講門當戶對,不論貧富貴殿,只講情投意合,兩心相依。青年男女們戀愛不須媒人牽線搭橋,自已確定了戀愛關係準備談婚論嫁時,就請媒公提親。在山間勞作、閒暇或節日喜慶活動時,小夥子們看上了哪家姑娘,就會爭相與她對歌,以歌傳情。

清早起來看天來

看見仙女下凡來。

仙女落到人間地,

腳穿鴛鴦龍風鞋。

十八妹,少年乖,

步步靠近對郎來。

深山花瑤婚俗,不言彩禮,不論財富,寡婦還可招郎到夫家

追求愛情的情歌,竟然沒有一個“愛“字,大山裡面的花瑤男女也是夠“含蓄”的。如果姑娘也看上了小夥子,就會唱道。

郎是日頭天上來

妹變黃龍水上來

情郎身帶穿心箭,

一箭射中妹心懷。

十八哥,少年乖,

要郎幫妹扯出來。

歌來歌往,兩人唱出了情投意合、郎情妾意。小夥子生怕姑娘被別的小夥子“唱走了”,便會趁機而入、“趁人之危”、趁火打鐵,抓緊把生米做成熟飯。立馬唱道:

郎有心來妹有心,

就講就行就結婚。

左手拿起結婚證,

右手拉起結婚人。

十八妹 望郎聽,

結了婚來落了心。

姑娘同意後,小夥子便會請村裡能說會道、受人尊重的漢子作為媒人公,去女方家提親說媒。如果提親三次,女方父母還是不答應,男方可以“搶親”了。在凌晨天未亮的時候,趁女方家人不注意,小夥子帶領一幫哥們悄悄衝進女方家將姑娘搶回家裡,然後再向女方父母送聘禮。想想這是多幸福的事情,完全沒有“丈母孃”要求買房、買車的壓力,靠的是小夥子自身的魅力。


內部嫁娶,同姓不婚,現今仍然嚴格遵守同姓不結婚。

在古代,花瑤只和瑤族人通婚,不和周邊漢族人結婚。同時為提高後代質量,花瑤族內只能與異姓族人結婚,同姓族人決不能組建家庭。

《禮記・婚義》雲:“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花瑤子民當然明白擴大婚配選擇範圍,有利於後代人聰慧,也有利於合縱連橫、增強自己的力量。漢代,昭君出西域;唐代,文成公主和親,就是力量的聯合。

深山花瑤婚俗,不言彩禮,不論財富,寡婦還可招郎到夫家

古代花瑤只准內部通婚,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古代漢族朝廷一直對瑤族子民懷有戒心,生怕其發展壯大,江山移幟。所以,對花瑤先民一直不放過。花瑤先民打不過,只好輾轉遷徒,一路往南方走。

《雪峰瑤族詔》記載:“自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因此仇恨抄反,殺敗無敵,畏逃無所。我們均與洞庭湖追過黃河,承木浮水渡命,一萬之中難救一二人。”從這,可見一斑。

深山花瑤婚俗,不言彩禮,不論財富,寡婦還可招郎到夫家

花瑤先民跑到雪峰山裡面以後,朝廷還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依然對他們採取嚴厲鎮壓的政策。同治十二年編修的《敘浦縣誌》和《雪峰瑤族詔》記載,明萬曆年間,花瑤先民退無可退,揭竿而起,憑藉天時、地利、人和,與朝廷戰爭十餘年,最終因實力懸殊而失敗,活下來的人在朝廷劃定的範圍之內生存,從此不越山寨半步。

這也不難理解花瑤為什麼不和外族通婚了,生存危機使得花瑤人不敢信任異族人,與異族通婚不僅意味著民族將被同化、弱化,進而導致整個民族的實質性消亡,更意味著奸細的混入將直接導致花瑤在軍事上的徹底潰敗,導致亡族滅種。

深山花瑤婚俗,不言彩禮,不論財富,寡婦還可招郎到夫家

新中國成立後,花瑤的生存狀態得到了根本性改善,也慢慢出現花瑤姑娘嫁給漢族小夥,花瑤小夥娶回漢族姑娘的事情。但不嫁娶外姓人未見任何鬆動。


弟娶寡嫂,寡婦招郎,女婿算夫家兄弟。

我國古代朝廷對女子實行的“三從四德”,尤其是夫君去世後就得一輩子守活寡。守得好,去逝時還有一塊貞潔牌坊;守不住,酷刑慘不忍睹。相比,花瑤女人幸福太多。

在花瑤,丈夫去世,單身弟弟會迎娶嫂子,肥水不流外人田。當然,喪夫女子如果看上族內其他人,特別是沒有孩子和單身小叔子的,便會順其自然改嫁。

但花瑤女子重情,她們不會輕易捨棄夫家人,特別是不會拋棄自己的兒女。怎麼辦,只好招郎上門,招上門的夫婿會成為夫家兄弟、兒子。這種風俗,不管是緣由男女比例還是男女平等。對於維持家庭穩定、社會和諧,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深山花瑤婚俗,不言彩禮,不論財富,寡婦還可招郎到夫家

總而言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秩序,生存環境決定生存法則。生存壓力迫使花瑤先民不拘於時、不拘於禮、不拘於規。從這些習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泥土的芬芳,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衍生出的生存之道、治理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