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和人面交了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整個社會的節奏攪亂,無數人隔離在家的自我孤島中,守著手機屏幕度日。


面對面的溝通成為最奢侈的社交願望,人與人的關係架構在5G和科技的鍵盤與WIFI上,少了一份靈魂相交的訴說。


而那種曾經面交時的激動、羞澀、喜悅與緊張,如今只能從電影中找尋。


講述溝通的電影有很多。安東尼奧尼有著他著名的疏離三部曲。


其中的《蝕》一片最能體現由於缺乏溝通,人與人之間漸行漸遠的人際關係。


片中,莫妮卡·維蒂飾演的女主先是和情人無語地分手,在面對阿蘭·德龍飾演的男主的追求中又出於自我保護而不置可否。


兩人始終曖昧的關係,沒有任何甜言蜜語和海誓山盟,像外交官一樣小心翼翼地試探和對話使得這對男女最終用各自的方式選擇了迴避。


你有多久沒和人面交了

片中有一處雙方相互纏綿的片段,阿蘭·德龍例行公事一般地與維蒂相互親暱。雙方的眼神始終缺少交互。


維蒂的雙眼代表著她的思想一直遊離在別處,德龍也心不在焉。只有他們兩個人的手,曾相互緊密地扣在一起。


安東尼奧尼不相信語言,用自己最喜歡的手部的特寫展示了這對男女間即糾纏又糾結的矛盾內心。他們的雙手相互緊扣、纏繞又彼此迴避、探尋......


你有多久沒和人面交了

《蝕》的結尾處,維蒂在一個炎熱的午後來到約會地點,她故意遲到。而阿蘭·德龍則始終缺席。


死寂一樣的孤獨籠罩了整座城市,在那唯一具有生命活力象徵的天空中,太陽卻被日蝕一樣的現象逐漸吞噬。


安東尼奧尼用他哲學探究式的鏡頭告訴給觀眾,在這場沒有面交溝通的約會中,最有活力的生命也將暗淡無光。


阿爾莫多瓦早年的《對她說》也是溝通電影的代表作,這位致力探究女性情感生活的西班牙導演將他所有的才華全部展示在本片中。

你有多久沒和人面交了

男主是一個平凡得毫不起眼的護士,他暗戀的女主則是一位氣質非凡的舞蹈家,在一次車禍後變成了植物人。


因職業關係近水樓臺的他日復一日地守護、伺候在她身邊。在對其無微不至的康復護理中,他對毫無知覺的女主角細細述說著他的生活,回味著對她長久以來的默默關注,生活的一次杯具使得他們兩人的生命軌跡意外地銜接在此。


這部始終都在面交溝通的電影在形式上卻是一個人的“自言自語”,男主面對健全的愛戀對象時不敢開口表白,卻在她人事不省後喋喋不休,長久的獨處甚至使得毫無知覺和思想能力的女主角身懷六甲。


你有多久沒和人面交了

《對她說》當年橫掃歐洲及奧斯卡,阿爾莫多瓦對人物內心細膩而深刻的探尋在這部影片中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


平實木訥寡言的男人將自己對她的愛戀滔滔不絕地溝通傳達出來,但最終卻又違背道德地與植物人發生性關係,致使其“無知覺”懷孕。


愛情與道德之間的倫理抉擇,溝通與疏離之間的自我取捨,雙重主題之間的無縫銜接使得這部影片擁有更為引人深省的深度。


阿爾莫多瓦將人們之間這種缺乏溝通、不想溝通甚至不會溝通的現象用這種極端的諷刺形式表現出來,不禁令人震驚唏噓。


女性導演索菲亞·科波拉2002年的作品《迷失東京》用平實得不加任何雕琢的鏡頭,極具感染力地表現出兩個身在他鄉異域文化的陌生人之間,因耐不住孤獨而彼此相互慰藉的故事。


影片既沒有大起大落的劇情,也缺乏令觀眾腎上腺衝動的戲劇性轉折,平緩得有如流水線的情節進展和白描一般的攝影運用使得這部缺乏渲染效果的影片以其出奇的氛圍營造出屬於它特有的孤獨感。


你有多久沒和人面交了

斯嘉麗·約翰遜扮演的女主隨丈夫來到東京這座大洋彼岸的不夜城,日理萬機的丈夫將她一個人留在酒店中,帶著對這個東方神秘國家文化的好奇與未知。


她遊蕩在東京的街頭巷尾,卻發現在這個陌生的國度中,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使得自己彷彿被置身於另一個星球,而到處流動的都是與自己不同的物種,沒有人能與她有任何的交流和溝通。這樣一種在萬千熙攘中唯己孤獨感受對人的重擊尤為受傷。


終於,她認識到了一個美國中年男人,他與自己一樣的孤獨,但面對這種面對異域文化的孤立感時,他顯然更有經驗。這樣一對在母語國家中極難組成CP的男女,卻在異國他鄉建立了最為牢不可破的友情。中年男人帶著新婚女孩開始了他們的東京之旅。


你有多久沒和人面交了

在《迷失東京》一片中,溝通因不同的語言和文化習俗變得更加難以實現,而異域文化間難以面交溝通的原因除了語言問題外,還牽涉到對情感的體驗、認知的不同而形成的困難。與陌生人的溝通和交流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片中有一處場景,斯嘉麗漫無目的地行走在人潮川流不息的東京街頭,熙來攘往的馬路中,她猝然停住腳步,鏡頭拉起,動與靜的對比使得她此刻顯得格外孤立。


你有多久沒和人面交了

暮然回首時,高聳的大廈屏幕中,一隻恐龍緩緩走過畫面。她的眼神注視著它,彷彿這隻早已滅絕的生物在此時此刻才是她唯一的同類一般。


科波拉導演將影片的主題在這一刻再次昇華,她所要表達的,已不僅僅是現代都市社會中溝通的困難,還有人生中的探尋與等待......


歐美電影人在表現溝通題材時,往往比亞洲電影人要平和。究其原因,有可能是在整個東亞中華文化圈中,家庭的位置往往被置放在最為重要的地位,一旦家庭或親人間的關係破裂,那後果往往會是難以挽回的杯具。


金基德的《撒瑪利亞女孩》就是這樣一部作品。影片先是講述了兩個還未走入社會的少女,為了湊錢去旅遊而援助交際的故事。


兩個女孩一個賣身,另一個負責放風,就在一切都按部就班進行的時候,一次突如其來的掃黃行動使得賣身的女孩從窗口縱身一躍,尚未綻放的年輕生命被永遠定格。

你有多久沒和人面交了

影片的情節至此風格突變,從懵懂青春的氛圍跌入嚴肅慘酷的家庭倫理關係中。活著的女孩決定繼續和男人發生關係,不收取報酬的同時卻要將之前所得錢財如數還,她希望自己能像撒瑪利亞那樣在自我救贖的過程中拯救別人,而她身為警察的父親卻在無意中發現自己女兒的所作所為。


金基德的影片一貫保持著慾望與暴力的因素,除此之外最大的特點就是臺詞近乎為零。在《撒瑪利亞女孩》一片中,這對單親家庭下的父女關係更是缺乏面交溝通。


父親雖然對女兒疼愛有加,卻很難尋找到合適的切入口走入女兒的內心世界,他目視女兒一次次獻出身體,卻始終沒有勇氣和她溝通。


你有多久沒和人面交了

此時的父愛被金基德表現得偉大而又無奈,他像一個細心的母親一樣為女兒打理好生活的一切,甚至知法犯法地將那些與女兒發生過關係的男人處決,卻沒有勇氣和技巧直面女兒,勸慰她停止這種行為。


在這一矛盾心態的背後,是他對打破現存父女關係之後,沒有自信能重建更為和諧父女關係的絕望。


最後,父親帶女兒給逝去的母親上墳,兩人駕車駛在鄉間的土路上,沒有任何干擾,也沒有任何對話。他教會她駕駛汽車,面帶欣慰地注視著女兒開心的笑容,他們在一起默默地午餐,聽著音樂注視著眼前那一片靜止的湖面。最後,父親流著眼淚掐死了自己的女兒,在那仍舊波瀾不驚的湖邊埋葬了她的屍體......


《撒瑪利亞女孩》中,一個過分早熟的青春期少女的內心世界和一個始終在剋制著自我保持隱忍心態的單親父親的內心世界就像兩條永恆的平行線一樣,永遠沒有交織的可能。

但在這對沒有溝通交流的父女之間,卻始終存在著一種不需要言語卻能令人體會到的默契。如果他們之間能夠溝通對話的話,人生會有不同嗎?


2008年,妻子的手術最終成功。黑澤清在經歷了這一生活插曲後,突變風格,跳出了驚悚片,在2009年拍攝了令世界為之動容的家庭倫理影片《東京奏鳴曲》

你有多久沒和人面交了

這部影片保持了日影特有的絕對含蓄和溫情,用剋制、平實而又充滿張力的方式反映了日本社會形態與原則規範下,一個普通中產家庭之間因缺乏溝通交流而貌合神離的普遍現象。


香川照之飾演的男主為公司做牛做馬20年,在體力、智力都被壓榨殆盡的40歲時遇到了經濟蕭條,名正言順地失去了工作。但他仍舊每天按步就班地早出晚歸,為維持家庭而打零工。


這之間他發現整個世界的規則早已改變,資本主義出賣你的生活給你一個晚年支票許諾早已作廢,取而代之的是更為殘酷的法制:每20年知識都會更新換代,經驗一文不值,年輕人如狼似虎,像自己這樣的人只有被時代淘汰的命運,他該怎麼辦?


你有多久沒和人面交了

而賢淑的妻子看見他提前回家便會心驚膽戰,最終還是發現了丈夫失業,卻始終為他保守這一秘密,仍舊一如既往地從早到晚為這個家忙碌: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和幼子聊毫無新意的學校生活,和長子談人生目標卻難以溝通,這個一直在生活中壓抑自己並犧牲了青春的女人早已頻臨崩潰不堪一擊,她又該怎麼辦?


幼子性情內向,早熟的他對彈鋼琴有著與生俱來的天賦,但深知家庭經濟拮据便自己將學費省下用來偷學鋼琴;長子高中畢業,每日早出晚歸彷彿家僅僅是一個旅店。與家人沒有任何溝通的他卻懷揣著一個夢想:有朝一日能去伊拉克參軍。


這個四口之家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秘密,表面上和諧美滿的生活其實暗流湧動。


你有多久沒和人面交了

幼子因沒交學費而被學校訓導,丈夫拒絕他學習鋼琴的要求,最終動手打了孩子;長子毫無徵兆地告訴父母自己已經被選上參軍伊拉克,他要遠離這個家庭去到一個充滿生命危險的陌生國度;妻子在超市遇到當清潔工的丈夫,短暫的沉默過後,丈夫倉皇而逃,失魂落魄的他不敢回家最終被汽車撞倒在路旁;而妻子也和來她家搶劫的男人一同私奔,兩人在海邊的小屋裡訴說著各自迷茫的人生。


面對生活的殘酷和彼此溝通的無效,他們該怎麼辦?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這是這個世紀的普遍問題,不論是經濟學、政治學還是其它什麼高深莫測的學科都無法給出答案,經濟學可以處理價格卻無視價值,它們可以逃避,但電影和文學卻始終無法遁形。在這部電影中,黑澤清明白無誤地告訴給觀眾:有時候,面交溝通也無法解決最親人間的隔閡......

你有多久沒和人面交了

  但黑澤清最終沒有毀滅掉這個家庭,影片的結尾,渾身是血穿著清潔工制服的丈夫、被綁匪拋棄掉的妻子、被拘留所放回家的幼子一同坐在桌邊無言地共餐。


之後,幼子在鋼琴考試中彈起德彪西的《月光曲》,舒緩的節奏下湧動著波濤,彷彿是在傾聽這個普通家庭所經歷的風雨飄搖,那種完美的貼合,正如這個家庭對這個時代的註解一般。


電影裡的溝通交流,千奇百怪,期望疫情早日完結,我們又能相處一室,面交溝通。



銳影Vanguard特約作者 | 翟松

✪▽✪歡迎轉載,但一定要註明來源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