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遙遠鄉村,你所不知的回鄉封城記(浠水篇)作者:餘方

(圖片採拍於作者生活)

記得SARS病毒發生時,是21世紀初期,2002年,我還在住校念高一,只知道全校封校了,一個月不能出校門,那個時候上網得去網吧,發信息是BB機,QQ也正是在推廣的初期,沒有手機的時代,新聞靠報紙;所以當時關於SARS情況只能靠道聽途說知道一點點,更不知道啥叫新冠病毒!但親身感覺是根本沒受什麼影響也無關此事的太多信息,等學校解封時就沒怎麼知道病毒的相關信息了,直覺是很快得到了控制。相隔18年後的今天,對這個病毒我才有了嶄新的認識。說來也巧,相同數字2和0組成的年份可能自帶病毒吧,如果是那2020年是個升級後不折不扣的新型病毒年,假如“0”代表病毒,“2”代表人,是不是有點像人類屈膝於病毒的寓意? 穿行於疫區,身臨疫區的人我工作在深圳,一年基本回家一次,還在上班時看的新聞只知道武漢有幾名肺炎病人的消息,有人被傳“造謠”也有“組織”立馬出來“封謠”,不覺得這個病有多歷害,回家也沒有想要提前備口罩。公司1月18號放假我當晚就帶著旅行箱趟上了回家的火車,一張到縣城的站票,好多年沒坐過的綠皮車。老婆小孩是提前7天回的,坐高鐵到武昌站轉車回的團風縣小舅子家,沒打算開車回其實是怕有特殊情況(先保密),所以原本等我放年假再一家三口坐火車到漢口火車站轉車回家的計劃也泡湯了,不過現在覺得還挺慶幸,也慶幸老婆小孩從武漢週轉沒攤上事(這可是後來的疫災爆發區)。

疫情之下遙遠鄉村,你所不知的回鄉封城記(浠水篇)作者:餘方

19號上午,歷時15H我終於到縣城了,哥哥和妹妹到火車站接的我,之後順路去縣超市採購了些菜及食品返回鄉下餘堰街道的家,老婆和兒子晚飯前也由小舅子送了回來。哥哥和妹妹都是從漢口回的,長年在武漢務工,他(她)倆,都單身貴族,平時也都與爸媽合著我們一家子一起搭火吃飯,都是老婆掌勺做飯。謠言中的病毒,這時還沒擴散到老家,所以年裡回來的這兩天跟往年一樣正常。與你們一樣吧,都是吃喝玩樂,安逸的等著過新年。去年沒回的我們,這年還沒開始似乎就有許多的事要辦;拜年,看望岳父岳母大人,參與妹妹的婚事等等,一來一去的時間,自己心裡頭還排了一個行程表,時間還很緊湊的。爸媽在老家也沒種莊家,所以口糧全靠買,菜也不經吃,一晃幾天就過了,共7口人的飯菜,22號(臘月二十八)就所剩不多了,我們幾個決定上縣城一趟採購點東西,備點年貨乾貨,還有就是確定妹妹結婚當天的一些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天,武漢的肺炎情況還是模模糊糊,官方也確認說沒有人傳人現象,所以無所顧及。跟我回來的那天不一樣,這次去超市看一部分人都戴上口罩了,形勢好像嚴峻許多,老婆問我要不要買包口罩戴一下,我說不用,沒那麼恐怖。逛完超市就去辦妹妹初幾辦婚的事,找婚紗店扎婚車做新娘頭地方,一切都跟平時一樣沒想到要防著病毒,找了幾個店交談最後交下訂金完事。形勢看似不好,心想過年還很長是得備些口罩,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去藥店買口罩,問了3家藥店都說賣完了14點後才有貨,這時心裡莫名的才觸動了一下,意識到病毒真的來了,醫用的買不到最後只能去便利店買了幾個貌似只能防塵用的布口罩備用(給自己個心理安慰)。官方宣佈武漢封城 果不其然,武漢突然宣佈封城,所有離漢通道關閉,包括汽車,列車,還有離漢高速路,武漢變成了一座圍城。從回鄉心切前的病毒“謠言”,到回家後的武漢封城,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就像《哈利·波特》電影中黑巫師伏地魔的一樣,恐怖,陰森無形於人群之中且極具危險性,來勢兇兇驚天動地。央央大國,面對疫情的一宣而戰,全國甚至全球所有的焦點和目光都關注在這座中國長江之城-武漢。封城的做法可謂史無前例,據說當天有很多人抱著“逃命”的心態出城,用亡命逃城一點也不為過;老爸最小的兄弟細父在家族群裡說當天開車圍著武漢邊界兜了大半天,作為定居漢口幾十年的老司機大路小路都沒找到未封鎖的出口,他的兒子特地從佛山回武漢過年被逼回了老家,最後兩地相隔(直到出門都沒團圓)。村裡小學同學鄭X說當天中午飯都沒吃完,聽說封城的消息後就立馬自駕從武漢逃回到了老家,還是喝了些酒驚險的開回來的。還有就是老家前排的領居一家3口,也是當天從漢口黃陂坐黑車逃回到的老家。武漢封城後,疫情新聞滿天下,提醒我們不要出門,不串門不拜年,出門戴口罩。計劃趕不上變化,初一我就給岳父岳母打電話拜年,說明情況不能過去了,等形勢好了再去。

疫情之下遙遠鄉村,你所不知的回鄉封城記(浠水篇)作者:餘方

雖然武漢情況不好,也沒覺得病毒離我很近,忽略了提醒的我初一早上就跑到街上買東西,中午開著哥哥的車帶全家一起回老家“出方”(俗稱拜年是老家春節串門的習俗),也是想放放風吧。就我而言灣裡沒啥病毒,就幾戶人家,算比較安全,所以只有布口罩的我們,感覺戴著只是為了應付口號;去了大伯,大舅家,前排領居家(電視沒臺,還幫他一起上了樓頂修天線)。他們在家都沒戴口罩(買不到,村裡也沒發),跟親戚們聊天怕太見外吧,拉下口罩交談成了下意識的動作。沒事坐在門口前曬太陽嘮嗑,聽他們講講灣裡發生的故事,還算很有趣,一晃下午3點多,堂姐看村幹部在群裡面發的消息講下午4點多要封村,我還有些不相信,心想武漢封城難不成這麼快殃及到村來了?沒玩多久撤回了餘堰(餘堰--農村老家鄭鋪,兩地相隔5公里),還是怕萬一封路了開車回不去。傍晚,聽小舅子也在群裡說封路的事情,叫岳父岳母帶好兩個小孩(三歲多和一歲多),他說攔在團風回不去了縣高速開始路封。原因是早上從黃梅送她老婆(護士)去團風縣醫院上班,剛出高速路口就閃出幾個工作人員馬上攔住告訴他禁止返回,提醒我們家人不要上高速出遠門。才過初一,他一家人就這麼無奈的被隔離兩地。病例一天天多,睜開眼醒來拿起手機就是看今天湖北又新增的病例數字,關注電視實時的疫情播報,雷神,火神醫院的建設進度等等。對,形勢的確嚴峻了,也明顯感覺住的這條街道冷清了很多,在樓頂都能聽到遠處餘堰村部宣傳喇叭播報疫情注意事項的聲音。我們出院子大門就是馬路,街道上也少有人員走動,4車道的柏油路隔段時間才有一輸車路過,這要是往年,街道上車水馬龍。看到最好的風景,算是院子門口環衛工人每天早晨來清理垃圾的場面。

疫情之下遙遠鄉村,你所不知的回鄉封城記(浠水篇)作者:餘方

天氣好的情況下,有著暖和的陽光,人自然都活躍了,真正住慣了農村的人的是坐不住的,隔壁兩位老人不戴口罩開始去屋後面的農田挖地種菜;一樓兩家,男的一桌,女的一桌在院子中間熱鬧的打起四人撲克牌,老爸騎著摩托車也是有事沒事的來回兩頭跑,他晚上都住老家,因為要管幾隻老母雞的飯,也種了幾顆農家菜;之前不是說村封路了嗎,老爸講入村方向的路中間只放了顆竹子,車還是可以過,其實只做個形式。原以為隨著好天氣一樣情況會好轉,可村裡傳來了“鄭氏祠堂”20桌慶典酒席取消的消息,應上極指示不能辦了。意味著紅喜事酒能不能辦也很懸,看情況是不太好,老爸知道後說這妹妹的婚酒怕是也辦不了,於是讓妹妹與她未婚夫溝通好,也告知我們這邊各位親友喜酒宴暫時取消,舉辦時間另行通知;我想,可能這一等就是一年半載吧。 無所事事晃一下就到了初五,又有群裡傳消息說縣城可能要開始封路了,坐吃山也空,怕斷糧,我和哥哥開著車準備上縣裡頭再去採購些食品,以防不需。進縣城入口處開始設置有卡口站點,登記和量體溫,體溫不正常的直接拉走隔離,嚴肅的場景怪嚇人。跟上次相比,受疫情嚴重影響,超市菜價也都漲了好幾倍,兩根白蘿蔔標價14元,購物車沒裝多少就有500左右貨,我們備的一半乾菜一半新鮮的,好留。黃岡病例破千,“榜”上有名1號(初八),黃岡的病例數據迅猛上升,突圍破千成為緊隨武漢之下的地級城市,排名第二,繼日不久湖北其它城市孝感,潛江,仙桃等多地“踴躍”追隨,也相繼被提名上榜CCTV,都是緊臨武漢的地級城市。

疫情之下遙遠鄉村,你所不知的回鄉封城記(浠水篇)作者:餘方

黃岡告急了,“組織”出來發話不能讓黃岡成為第二個武漢。沒錯,我們就隸屬於黃岡,疫情提名可不算光榮的好事。鍾南山也有說第一個最後的爆發期就是8號,也就是說提醒我們老老實實呆在家,只要有一口吃的,堅決不出門,這幾天非常危險,各市也要加強管控。病例猛升必定是防控不力的作為,有其因必有其果;果不其然,沒幾天有黃岡某官員就因為一問三不知而丟了烏沙帽。上級嚴查追責了,誰還想在這個時候繼續丟掉帽子?所以我們縣鄉村形勢氣氛感覺一下子就上來了,開始管嚴了,複製著武漢的模式,商家店鋪一律不準開,重要路段全部封管;聽縣裡的親們講縣大橋二橋(交通要道)都進行了物理封鎖,橋頭都用了屏障攔住,狗都無法通過。縣城購物也只能到指定超市購買了,入超市前登記且要量體溫,一家只能派一人進入等等。說實話,作為同胞,挺想對那個“吃蝙蝠”的人爆粗口。就是因為這野味吃的,鼠年這幾天過的寸步難行,害得全國人民一起“坐月子”如坐針氈,我們體驗到了什麼,真實的“鼠”版式春節囧態生活,以窩而居,以家為窩;經歷了什麼,象徵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下的驚險無奈局面,恐怕生病,醫床難求,估計也只有我們湖北人才能領會這其中的含義。每天一覺醒來,也會習慣性得摸摸兒子的額頭溫度。拿起手機就是盯著當天的病例信息,數據也還是一直是居高不下,大到市,小到各村組,微信群裡面每天也是傳動著更新後的病例動態明細表,哪裡有多少病例,哪個村出現了病例,都緊張萬分,生怕身邊有人出現在這“黑名單”之中。沒有別的事情可做,面對這些病毒數據的轟炸,也總會聯想過去一段時間裡接觸了哪些人,說明白點也就是武漢回來的人,他們情況怎麼樣,從接觸他們之後第14天是什麼時候,我有沒有過潛伏期。真的很抑鬱的,畢竟染上它不費吹灰之力,所以異常敏感。家裡妹妹說她的未婚夫在家感冒了,我們都緊張的問是不是染上了。有個表哥的父親年前不幸在武漢醫院離世的,親友說與這個病毒的病很相似,正好表哥講他自己這幾天有點拉肚子不舒服,一段時間裡親們都怕他被傳染上了病毒,很是擔心。老家鄰里的一個發小,他妹妹老公的哥哥打麻將與病例有過親密接觸被隔離了,她妹妹一家都在家隔離中,近幾天也有人說他和他媽媽這幾天不舒服,喉嚨痛,微信群裡頓時也炸開了鍋,我更擔心,因為我年前與他在老家有過近距離聊天,算算也還沒過14天,總感覺心裡很慌;如果他們其中有誰染上了病毒的話,自己中招概率真的很大,那後果可想可知,後生可怕。

所以原本正常的一個人,也會懷疑自己和家人的身體不對勁,如剛才是不是想咳嗽而憋住了?腦殼好像有點發熱?眼睛怎麼有點癢?身上這裡有點痛呢?等等,總懷疑自己是不是染上了病毒。老媽有幾十年了的咳嗽老毛病了,拿以往咳幾聲真的很正常,現聽到她每次咳嗽也還總是有些不得勁兒。回想起來,身處的環境以及在封城前後的行動軌跡,看似都是在病毒的邊緣穿梭,只能說自己及家人們都是幸運兒,目前無恙。沒熬到疫情散去,熬來了2020年的第一場雪8號,是元宵節,也是武漢封城後,預判的高爆發病例最後節點,數據出來了,沒有想像的那麼樂觀,拐點仍不明顯,武漢形勢仍然嚴峻,專家都不敢輕下斷言接下來會更好,甚至說可能還有第二個爆發期,數據可能會反彈。沒辦法,全國復工時間也被迫再次延遲,所在的深圳單位發來通知,復工時間一再從原來的9號變成了等待而不確定。

疫情之下遙遠鄉村,你所不知的回鄉封城記(浠水篇)作者:餘方

果然沒幾天,專家發話湖北還得繼續要實行第2個14天。13號(廿十),縣裡也發出了紅頭文件,“浠水縣全域實施戰時管制的緊急通告”。也許你們不懂,所謂戰時管制什麼概念,意思除了跟防疫有關且有通行證的人員,其它人員一律嚴格居家禁止外出。所有社區,村重要出村卡口全部設置障礙有人把守,所有能騎行的自行車等工具凡是無通行證不得上路,跟發生戰爭時的命令一樣,街上有人巡邏,就是生活物品也只能靠代購,以村為單位下階管理。我們院子裡的住戶,因為屬於“移民”(房子為原公辦單位宿舍賣給私人的),所以戰時管控的前幾天,斷糧了都找不到代購的組織。無奈想買點必需食品,只能趁天漆黑“偷雞摸狗”的去街上商店敲門購買。後來聯繫到村部才得以解決各方面問題。遙遙無期的等待,工作的需要,總有人需要提前外出;已經逃出“牢籠”的湖北人,傳回更多的是各省對湖北人異樣眼光,勸回或集中隔離的信息;一週一個新的變化《外出申請條例》政策;有車的親們就算能拿到縣防控部蓋章文件(申請表,健康證明,體驗表)情況下,也都不敢輕舉妄動的出門。看來南下深圳上班暫時也不指望了,能打磨時間的就是做小吃,有限的食材能霍霍的也只有麵粉,畢竟啥都可以做,油條,包子,麵包,烙餅,餃子等等;一發不可收拾,導致第一根油條成功出鍋,連續3天中飯吃的都是稀飯配油條。按原本天氣預報的進度,今天15號是有雪的天氣,小時候經常看到的大雪,自工作之後耐人懷念,我們也只有每年春節回家才有機會看到雪景的可能,雖然兒子出生那年大雪,但還沒滿3個月就帶出來了一直跟在身邊,在南方的深圳,電視裡面都難以見到雪的樣子。所以也是滿懷期待的希望雪能成功下下來。帶兒子出去打打雪仗,堆堆雪人,想像著在雪中嬉鬧的美好畫面。天氣說變就變,晴空萬里的昨天,中午還真的下起小小雪籽,忽大又忽小,真怕雷神電母就這樣應付了事,預報的事情太多不好說。還好,不久飄飄雪花開始片片而落,越來越密,忍不住伸手去感受它落在手裡的冰涼,慢慢融化不見。到傍晚的時候,已經有薄薄的一層雪,兒子從樓下跑到樓頂,很是高興,頭髮上都是飄著的雪花,趁我不注意,還偷偷從頭上抹一點塞到嘴裡,嚐嚐它的味道,我也回憶起了自己小時候看到雪的樣子。

疫情之下遙遠鄉村,你所不知的回鄉封城記(浠水篇)作者:餘方

雪下的不大,第二天一早就停掉了。都說瑞雪兆豐年,祈禱能隨著它的融化帶走所有的病毒,看著手機的信息提醒才知道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廿三)。這應該是我07年大學畢業後生日和元宵節第一次都能在老家的度過的。兒子聽到生日,想要吃蛋糕,不能外出,也買不到;反正只是揮霍麵粉,自己動手做。比起炸油條,做包子,做蛋糕相對來講要難很多,蛋黃分離,蛋清得幾個人輪流攪拌打到手軟,只有紅棗配料的蛋糕雖然賣相不好看,口感還不錯,算沒做失敗,就這樣算是給自己過了34歲生日,滿足了兒子的蛋糕癮。十面埋伏,逃出圍城練就了廚藝,賞過了瑞雪,跨過了生日;俗話說,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堅持到現在,咱們有庫存臘魚臘肉的也早已洗劫一空,院子裡鄰居們都準備著開始拾火劈柴,想必是土灶做飯所需的柴火也燒得差不多了。我們無所事事,閒來與哥哥下下象棋,一盤都沒贏的的我,為打發時光,一天一天不服氣的要與他決戰到底。2月份就這樣踏進了月底的門檻,滿懷期待的等待著潛伏後的第二個14天快點到來,湖北外出務人員這樣禁閉在家,繼續堅持下去也是拙真見肘;再不出城,可能都得等著過“清明節”吧。公司那邊也發來了最新24號準備復工的通知,回崗在即;兒子也要隨時準備上學。看購票系統上經過湖北省內的所有站點還是停運狀態,組織上也沒有想要開通的徵兆;等待汽車,火車出行已不太現實,自駕出城成了唯一的出路,老婆也開始埋怨起今年沒將車開回家。很是焦急,只能聯繫也要南下廣東佛山的堂弟何時開車出門,順路帶上我們。22號村部傳來好消息,需外出務工人員可以放行,原則是隻出不進,不得返回(勸返)。可謂心情像那句歌詞所唱:“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雖不知外省當地防控情況,難得的出城機會要立馬行動,否則應變的政策條款下說變就變。事不宜遲,23號去村部申請,不能使用交通工具只能走到老家,到村部辦理了一家3口的出行手續(通行證,健康證),隨後回來收拾東西整理行李,等待審批結果。往往情況就是多變,深夜堂弟打來電話,說不小心答應了別人他要帶同村的2人出行,5座的車只能再坐2人,兒子雖只4歲可以抱在懷裡,如果帶上的話也算超載,何況查的這麼嚴,我想只有大人先去,後面再接兒子出來。原來商量好的全家出城計劃這樣就此擱淺,左右難圓,聽到不能全部一起走,老婆嘀咕著委屈的哭出了聲,說怪我辦事不妥,我也很無奈。24號早晨拿到3個人的審批通行證,出發在即,已成定局的情況下,老婆決定留在家讓我一個人先走。

疫情之下遙遠鄉村,你所不知的回鄉封城記(浠水篇)作者:餘方

吃完中午飯,我們按預計時間出發,過五關斬六將一道道關卡層層檢查,測量體溫,憑證通關,像是玩接力賽通過了6個檢查點上了高速路。堂弟和我換著輪流開車,一路上車少很順暢,也無人檢查,次日凌晨歷時12小時我們就到了廣州。我順路下在了廣州南站,進站來等待轉車。往日嘈雜的南站內,有寥寥數人;有的躺在座椅上,有的依偎在牆角,有的席地而睡;我想或許和我一樣,他們應該也是剛從湖北地區遠道而來。凌晨2點的夜加上剛開完車很是疲憊,離7點的首發早班車還得好幾個小時,車站的座位又都被躺睡的旅客佔滿,只得在站內找了一輛停靠的巡邏車座位趴了下來;想到了順風車出行平臺如果有人接單就可以早點到家。發佈了3-4點到家址的行程。還在昏睡的我,趴在車椅上被順風車司機電話吵醒,有人接單了,這時凌晨5點多,我坐上了車,就這樣成功的回到了東莞所在的家中。很幸運我們及時出來,多變的出行政策下,26號看家裡的通知又全部緊急叫停所有外出申請,老鄉們和我們同時辦理的通行證也被取消作廢,不能再出來,使得他們還在老家無期的等待。還在隔離期的我,封門在家,寫下事蹟留為記念。一年之季在於春,勤勞的小蜜蜂開始勞動開採花蜜;油菜花香,春耕到來,伴隨著大地萬物復甦,孕育著新的生命也即將到來。只希望,等到春暖花開,等到櫻花燦爛,我們能迎來你嶄新的風采;世界同在,中國未來,武漢加油,盼君歸來。

疫情之下遙遠鄉村,你所不知的回鄉封城記(浠水篇)作者:餘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