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縣歷史沿革


浠水縣歷史沿革

浠水縣是黃岡市轄縣。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北岸,東經115°-東經115°38′,北緯30°12′-北緯30°49′。東鄰蘄春縣,西界團風縣,西南與鄂州市、黃石市隔江相望,北及東北與羅田縣、英山縣毗連。南北長約68.5千米,東西寬約61.3千米,總面積1949.3平方千米。總人口103萬人(2012年末)。全縣轄12個鎮、1個鄉:清泉鎮、巴河鎮、竹瓦鎮、汪崗鎮、團陂鎮、關口鎮、白蓮鎮、蔡河鎮、洗馬鎮、丁司壋鎮、散花鎮、蘭溪鎮、綠楊鄉。縣政府駐清泉鎮。

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地理概貌可分為北部山區、中部丘陵、西南沿江平原區,各佔全縣總面積的20.4%、63.9%、15.7%。最高處三角山海拔1055米,最低處梅子湖海拔14.5米,河流南有長江,西有巴河,東有浠水河。湖泊南有策湖,西有望天湖等。名勝古蹟有三角山森林公園,隋建的天然寺,唐建的佛教名寺斗方禪林、龍洞寺、三角寺、清泉古剎寺,宋建的文廟,明建的文峰寶塔。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置浠水左縣,南朝梁為浠水縣。唐武德四年(621)更名蘭溪縣。民國二十五年(1936)以浠水流貫縣境,改名浠水縣,隸屬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抗戰時期隸屬鄂行政公署。1949年屬黃岡專區,1970年屬黃岡地區。1995年屬黃岡市。

1996年,浠水縣面積1993平方千米,人口約100萬人。轄14個鎮、12個鄉:清泉鎮、巴驛鎮、巴河鎮、竹瓦鎮、汪崗鎮、團陂鎮、關口鎮、白蓮河鎮、蔡河鎮、洗馬鎮、丁司壋鎮、馬壠鎮、蘭溪鎮、散花鎮、麻橋鄉、西河鄉、朱店鄉、松山鄉、華桂鄉、大靈鄉、三店鄉、胡河鄉、綠楊鄉、堰橋鄉、餘堰鄉、六神港鄉。縣政府駐清泉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浠水縣總人口1008569人,其中:清泉鎮153756人,巴驛鎮49287人,巴河鎮42372人,竹瓦鎮45228人,汪崗鎮34963人,團陂鎮43313人,關口鎮29775人,白蓮鎮21956人,蔡河鎮33788人,洗馬鎮32374人,丁司當鎮36269人,蘭溪鎮31506人,馬壠鎮32201人,散花鎮45284人,麻橋鄉31973人,西河鄉26890人,朱店鄉32592人,松山鄉39530人,華桂鄉29953人,大靈鄉29188人,三店鄉36031人,胡河鄉24044人,綠楊鄉30591人,堰橋鄉25915人,六神港鄉28160人,餘堰鄉41630人。

2004年末,浠水縣總人口1030412人,轄清泉、巴河、竹瓦、汪崗。團被、關口、白蓮、蔡河、洗馬、丁司壋、散花、蘭溪12鎮和綠楊鄉,共有19個居委會、649個村委會。2005年末,浠水縣轄12個鎮、1個鄉,19個居委會、648個村委會。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浠水縣常住總人口872649人,其中:清泉鎮193988人,巴河鎮113356人,竹瓦鎮66860人,汪崗鎮49785人,團陂鎮78925人,關口鎮71852人,白蓮鎮14885人,蔡河鎮35562人,洗馬鎮49312人,丁司壋鎮35922人,散花鎮60655人,蘭溪鎮48792人,綠楊鄉22214人,策湖養殖場6711人,三角山林場1984人,浠水經濟開發區21846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