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都可以叫“城關”鎮嗎?

中國的縣是世界現存的延續時間最長的古老區劃單位。僅僅是名稱仍然在使用、治所保持基本穩定的秦縣就有幾十個,具有同樣特徵的漢縣數量就更多。

曾幾何時,“城關鎮”是縣城最普遍的名稱,幾至於成為縣城的通名,如八零年代初湖北黃岡地區十個縣城中,就有七個“城關”鎮。隨著後來伴隨政區“市”化而來的標新立異改名潮,“城關”鎮就跟市轄區中的“X城”區、“X郊”區一樣被視為庸俗之物,必欲改之而後快。乃至到如今,原黃岡地區的七個“城關”鎮只剩下一個紅安縣“城關”鎮。就全國範圍而言,也基本上大同小異。

由於縣曾經一直是最基層的政區單位,縣名也就成為最基本的具有獨立地址表記功能的地名。縣下的地名就跟城市的市轄區名一樣不具備獨立的地址表記功能。曾經遍佈全國的上千個“城關”鎮就從來沒有造成人們在地名概念上的混淆和誤導。

其實,不是每一個縣城都可以叫“城關”鎮的。

如果我們把八零年代以前的縣城名稱做一個簡單的分類,我們就會發現,其名稱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城關”鎮——

這類縣城數量最多,包括數量較少的“城廂”鎮(主要在蘇浙一帶如蕭山、太倉)、“縣城”鎮、“附城”鎮(主要在廣東如高州、化州)以及取縣名一字之“X城”鎮(如新會縣會城鎮、無為縣無城鎮)。

這類縣城一般都有兩個明顯的特徵,無論縣還是縣城設治延續的時間都較長,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長時間的建城設治,“城”的概念自然而然深入人心。而且這類縣及縣城都分佈在中國歷史上郡縣化比較早的內地。象東北三省以及臺灣這些建制和開發晚至清代的地區就幾乎找不出一個叫“城關”鎮的縣城來。雖然,也有一些例外,如河南和安徽淮北地區甚至一些解放後的新設縣縣城也叫“城關”鎮,但這些縣往往分佈於郡縣化歷史最悠久的中華文明核心地區,證明了縣域觀念以及縣城即“城關”的概念早已經深入人心。

二是縣與城不同名的——

這類縣要麼縣的建制時間比較晚,如啟東縣匯龍鎮、沂南縣界湖鎮;要麼縣城是最近時期遷移過的,如蘄春縣漕河鎮、長安縣韋曲鎮;還有比較少數例外的,無論縣還是縣城設治的歷史都較悠久,但由於縣城還是歷史上不同名的府州駐所,故縣與城也不同名,如星子縣南康鎮、歙縣徽城鎮、合浦縣廉州鎮。

三是縣與城同名的——

一般而言,這類縣普遍建制的時間比較晚,清代以後,以東北地區和臺灣最普遍,其他地區也不鮮見。而且建制時或者城以縣名,或者縣以城名。

行政區名稱跟行政區劃都具有一定的歷史穩定性和延續性,當然這並不是說就一定不能變更。而且在有些時候更名,特別是有些富於文化歷史內涵的更名,也確實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甚至能夠與既有的地名相配合,取得相得益彰和畫龍點睛之功效,如由“城關”鎮更名而來的淇縣朝歌鎮、壽縣壽春鎮、敦煌沙州鎮、閬中保寧鎮、奉節夔州鎮、和縣歷陽鎮、太湖晉熙鎮等。

然而,更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純粹功利性的為了更名而更名,於是乎便有了諸如“浠水縣清泉鎮”這樣不要說外地人不知所云、就連本地人都不明就裡的生造之地名,其實,就是定義和指向明確的“浠水縣城關鎮”改了個名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