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氣出來的千古名篇——《陋室銘》


部編版七年語文下冊《短文兩篇》其一《陋室銘》,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全文如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這是詩豪劉禹錫在被貶和州時所作,你知道嗎,劉禹錫的 這篇文章是被氣出來的。

被氣出來的千古名篇——《陋室銘》


劉禹錫(772-824),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進士及第,官至監察御史,後因加入太子侍讀王叔文為首的”二王八司馬“政治集團,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貶為安徽省和州通判。 這篇《陋室銘》就是被貶為和州通判時候所作。被貶和州,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裡三間三廈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縣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他,給他小鞋穿。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的撰寫了一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爭思辯”。他的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他 又令衙門的書丞將劉禹錫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位於得勝河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劉禹錫見了此景,又作了一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他仍在此處讀書作文。策知縣氣得肺都要炸了,又和書丞商量,為劉禹錫在城中尋了一間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劉禹錫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並請人刻於石上,立在門前。

被氣出來的千古名篇——《陋室銘》

  • 劉禹錫自稱為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其父劉緒曾在江南為官,劉禹錫在那裡度過了青少年時期,很小就開始學習儒家經典,並吟詩作賦,曾得當時著名詩僧皎然、靈澈的薰陶指點。貞元九年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
  •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被氣出來的千古名篇——《陋室銘》


  • 劉禹錫與柳宗元的友情

《重別夢得》 柳宗元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

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這首詩是柳宗元贈予好友劉禹錫的,“夢得”是劉禹錫的字。此詩作於元和九年,柳宗元和劉禹錫同時奉詔從各自的貶所回京,第二年三月又分別被任為遠離朝廷的柳州刺史和連州刺史,一同出京赴任,在衡陽分路。面對古道風煙,茫茫前程,二人無限感慨,相互贈詩惜別。柳宗元一共贈詩三首:《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重別夢得》《三贈劉員外》。這首詩是第二首,因此名為“重別”。


詩人和劉禹錫有著極為相似的命運,共同經歷了宦海浮沉和人世滄桑。 在創作上,兩人趣味相投,互相唱和,都在詩壇文壇留下不朽的佳作。政治上,兩人一起進京應試,於貞元九年同登進士第,踏上仕途;同朝為官,一起共事;一起參與永貞革新,謀議唱和,並肩戰鬥。後來風雲變化,二人同時遭難,遠謫邊地;十年以後,二人又一起被召回京,卻又再貶遠荒。共同的政治理想將兩人的命運緊緊相連。

元和十四年,柳宗元含冤長逝,年僅四十七歲。身後,四個孩子都還未成年。柳宗元臨死前,遺書劉禹錫,並將自己的全部遺稿留給他。而劉禹錫則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為柳宗元料理後事,作詩憑弔,並將柳宗元的孩子撫養成人。他們用自己的深厚友情共同譜寫了一段文壇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