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权威解读来了

日前,最高检发布了6起检察机关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包括三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三起行政公益诉讼。

央视记者专访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


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权威解读来了


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权威解读来了


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权威解读来了


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权威解读来了

江苏常州:

体内灌水塞石头 穿山甲被残忍买卖


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权威解读来了

穿山甲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江苏省常州市的袁某、杜某等21人,以每只6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价格从广州、深圳等地收购11只穿山甲及其制品,进行出售。为了给穿山甲增加重量,袁某等人向穿山甲的体内灌水,塞入面粉团和石头。该案查处时,一些活体穿山甲虽然被送往野生动物园救助,但最终还是相继死亡。


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权威解读来了

袁某等人非法收购、出售穿山甲的行为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检察机关依法向法院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权威解读来了

法院在追究袁某等人刑事责任的同时,判令21名被告人在省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并按照每只穿山甲8万元的标准承担88万元的资源破坏补偿费。


湖南湘阴:

52只珍贵野生动物小天鹅被猎杀


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权威解读来了

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胡某等14 人在湘阴县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内,6次非法猎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小天鹅52只,进行销售牟取非法利益。此案涉案人数众多,捕杀小天鹅数量巨大,为湖南省同类案件之最。


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权威解读来了

湘阴县检察院对此案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经湘阴县法院公开审理,14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至一年不等,其中7名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被责令赔偿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失,替代性方式、修复生态环境费用等合计16万余元。


浙江龙泉:

白鹇、果子狸被当野味非法售卖


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权威解读来了

白鹇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在浙江省龙泉市,兰某某捕猎了一只白鹇和三只果子狸,转手卖给了专门贩卖野味的二道贩子王某某,另调查发现,王某某还有非法猎捕、收购尖吻蝮、乌梢蛇共计6条和棘胸蛙45只等破坏生态的违法事实。


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权威解读来了

案发后,龙泉检察机关第一时间介入侦查,依法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此案经法院审理判决,三名被告人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同时赔偿生态环境损失8600元用于生态修复,并在媒体上公开道歉。


监管不力 检察机关对多部门发出检察建议


在最高检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有三起属于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权威解读来了

四川省绵阳市的王某某通过快递公司,邮寄出售10只野生保护动物球蟒;江西省鹰潭市的饶某非法运输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棘胸蛙774只;在江苏扬中,检察机关发现有人在市场上违法销售巴西龟、野生菜花蛇、青蛇等野生动物。检察机关针对案件所涉及的邮政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和林业部门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到位的问题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对违法行为作出处罚,促成当地多部门联合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