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漢出大荔,一名革命烈士的故事,在此揭開......

在范家鎮西寺子村委會的大院裡,豎著一通巍峨的石碑,上書“秦軍第十標統帶嚴公神道碑”,每年清明時節,一隊隊紅領巾前來祭奠拜掃,進行傳統教育。這是省政府為該村辛亥革命先烈嚴飛龍樹的紀念碑。

好漢出大荔,一名革命烈士的故事,在此揭開......

嚴飛龍又名嚴孝泉,字子清。自幼家中貧寒,薄地不過2畝,草屋不過4間,父親去世早,留下母親和兄弟二人,靠寡母紡線度日,生活十分困難,飛龍僅十一歲就給南窯前溫家做苦工,屢受豪強欺凌,在幼小的心靈上埋下了反抗的種子。遂加入刀客領袖“王獅子”的劇團學戲,王獅子見其為人正直,吃苦耐勞,便收其為義子,教其拳腳。數年間,嚴飛龍功夫大成,以保鏢為業,行走西北,廣交各路綠林好漢。

王獅子原名王振乾,兩宜鎮(原高明鎮)東高城人,曾中過武秀才,為人仗義豪俠,為陝西東路刀客之首,常為人做保鏢。王獅子販運禁物,闖關奪卡,無人敢於盤問。一次,所押運貨物被稅丁所攔,詢問所載何物,王獅子回答:“人皮!”並指著局丁說:“把這張也捎上!”一聲呼嘯,後面的刀客五、六十人一擁而上,個個持械露刀,稅丁只好乖乖放行。由於王獅子勢力太大,知縣李煥墀請求省府行文河南、山西兩省,三省共同撲殺王獅子。

宣統二年秋末,“王獅子”被官府殺害,嚴飛龍悲憤交加,與渭北刀客楊虎城等秘密結團,號稱“十三太保”,專門除強扶弱與官府衙門對著幹。衙門將其視為眼中釘,屢次派兵捉拿。一次,同州府兩個捕快將其堵在家中,被其奪窗而出。府衙百十人的馬隊將村莊包圍,嚴飛龍帶領刀客與其血戰三晝夜,衙門馬隊死傷十八人,嚴飛龍安然脫逃。嚴飛龍為民出頭,殺富濟貧,令東府各州縣官吏惶恐不安,遂上報省府衙門。省府特派洋槍隊協調同州馬步營同力絞殺,未曾想被嚴飛龍打的潰不成軍,自此,嚴飛龍聲名鵲起,人稱“關中大俠”。

好漢出大荔,一名革命烈士的故事,在此揭開......

宣統三年(1911)武昌起義,陝西隨即響應。陝西同盟會領袖蒲城井勿幕曾派潼關李仲三聯絡嚴飛龍,可惜兩次尋而不遇。李仲三三上朝邑請嚴飛龍出馬,嚴飛龍答應把朝邑、郃陽、澄城諸縣刀客組織起來共舉義旗。1911年10月22日,西安光復,胡景翼藥王山首豎義旗,嚴飛龍率渭北刀客兩千人響應,聯合光復渭北諸縣。當時井勿幕的想法比較大膽,那就是“陝西首義,四川呼應,聯繫河南,幫助山西,聯手攻北京,事成則支援越南革命。”嚴飛龍按照井勿幕安排插旗招兵,組建起了一支武裝力量,號“陝西民軍第六協第十標”,嚴飛龍為標統帶,下劃分三個營,歸起義軍東路節度使(東路總指揮)陳樹藩指揮。

山西起義後,民軍節節失利,秦、豫兩省起義軍決定組編5000人援晉,陳樹藩、井勿幕任正副都統、嚴飛龍打先鋒,率部由大慶關渡河。山西晉西南一帶綠林好漢早慕嚴飛龍威名,與其有交,聞飛龍率部東征,均率眾來投。各縣官兵,聞風喪膽,半月有餘竟然接連攻克13座城池,乘勝攻破重鎮運城,繳獲洋槍500餘支,山炮10餘門,還有大量潞鹽和鹽金、稅銀,改善了部隊裝備,擺脫了經濟困境,對陝軍軍費給予很大幫助。當時河南清軍反撲潼關,秦軍張伯英率軍堅守潼關,嚴飛龍率軍回防茅津渡,出奇兵解救河南綠林武裝王天縱所部,齊心大破東路清軍於潼關。

東路戰事剛平息,原陝甘總督升允率甘肅清軍和寧夏回軍犯陝,連破西路長武、彬縣、三原、禮泉,前鋒直逼咸陽,威脅到了西安。秦軍主力率部西征,嚴飛龍奉命率部星夜馳援,在禮泉裴旗寨,和升允麾下精銳激戰,擊潰敵軍,使其退守禮泉。嚴飛龍部隊雖出身綠林卻毫不擾民,百姓傳唱:“嚴飛龍,好漢子。蹬著麻鞋扎纏子,削了升允的長辮子!”。

好漢出大荔,一名革命烈士的故事,在此揭開......

3月下旬,義軍包圍了禮泉縣城,以十多門野炮轟城,以步兵向前推進。清軍亦由東、西兩門出城,似有兩翼包抄之勢。飛龍、景翼兩部分頭迎擊,相持兩個多小時,清軍退回城內。嚴飛龍得知陝甘總督升允在縣城內,欲夜間圍城,生擒升允。天黑後,飛龍手持兩把短刀,由南城而上,不幸被埋伏在城角樓內的甘軍發現,頭部中彈,殉難時年僅28歲。

戰役結束後,上級在禮泉縣城南門外修建嚴飛龍紀念碑,以示表彰。陝西省政府追認為烈士,入祀陝西忠義祠。在移靈回鄉時,沿途路祭者甚多,並在西寺子村樹碑紀念。這正是:血灑碧空沃中華,三秦兒女祭英魂。


周紀合,大荔縣兩宜鎮人,生於1955年正月。自幼熱愛寫作,雖身世坎坷而奮鬥不止。從政近40年,與人為善,與世無爭。老來以舞文弄墨為樂,有百餘篇報告文學、散文、小說在中、省、地報刊雜誌刊出。願做一叢路邊小草,與世界增添一抹綠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