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高中聯合體2020屆高三聯考語文試題

河北省廊坊市高中聯合體2020屆高三聯考

語文試題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

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高考全部內容。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古代先哲很早就提出了和同之辯的命題。西周時期的史伯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主張不同元素之間的協調平衡,反對單一元素的簡單強化,因為那會窒息生機,使事物發展難以為繼。《周易》所言"保合太和,乃利貞",更是將宇宙視為和合相生的整體。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代表了一種不偏不倚又包容大度的處世智慧。和而不同既是一種世界觀,也是一種治國理政、為人處世的價值觀,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進入新時代,"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強調"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幷蓄的文明交流",指出"要秉持和而不同理念",賦予和而不同嶄新的時代意蘊。

以包容、平等的心態承認文明多樣性。和而不同、多元共生,是宇宙萬物存在的基本樣態。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承認現實具體事物存在差異性、尊重他人的個性,而不能以抽象的普遍性去遮蔽具體的特殊性。"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萬物各順其性、各適其情,才能實現萬物和諧。對待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文明,首先應以包容的心態去了解、以謙虛的心態去學習。當今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孕育出各具特色、異彩紛呈的文明。不同文明具有各自獨特的文化和歷史,不同民族有著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發展道路。強調,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一切文明均有其價值,都應該被尊重。放下文明優越論,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態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麼文明衝突。只有承認文明的平等性、多樣性,才能進行有效的交流互鑑;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互鑑、對話,才能讓人類文明更為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以開放、合作的心態推動文明交流互鑑。"合羹之美,在於合異"。如果沒有不同元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配合,事物就不會有活力。指出,"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這深刻揭示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客觀規律。文明的差異並不一定會帶來衝突,相反,不同文明相互借鑑、相互交流恰恰是世界文明活力的源泉。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人類的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各國的利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度融合,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人心所向。與此同時,當今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日益突出,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任重而道遠。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使各國面臨全新的問題與挑戰,也不斷重塑各國開展合作的機遇和環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擺在全人類面前,環境問題、能源問題等凸顯全球性,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各國各民族各種文明只有加強交流合作、深化互學互鑑,不斷髮掘、利用人類已經積累和正在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共同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有效應對挑戰與難題,開創世界和平發展與人類文明進步的美好未來。

(摘編自董衛國《彰顯和而不同的時代意蘊》)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宇宙萬物以和而不同、多元共生的形式存在,宇宙萬物和諧需要萬物各順其性、各適其情。

B.只要秉持"君子和而不同"的包容大度的處世智慧,就能賦予"和而不同"嶄新的時代意蘊。

C.文明差異使人類的命運緊密相連,各國的利益深度融合,因此,要加強相互借鑑、相互交流。

D.不能和諧共生導致了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環境問題等全球性的問題。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首先強調"和而不同"的重要性,然後具體指出如何能做到"和而不同"。

B.文章最後一段主要論證了當今發展中人類面臨的共同危機以及應對策略。

C.文章既引用了古代經典,也引用了 的講話,古今結合,有力支撐了論點。

D.文章按照由總到分的結構方式組織全文,第二、三段分別從不同方面進行論述。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和而不同是一種世界觀,也是一種價值觀,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

B.以包容、平等的心態承認文明平等性、多樣性,才能進行有效的交流互鑑,進而讓人類文明更為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C.國際社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趨勢,決定了世界各國需要加強合作,共同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D.利用人類已經積累和正在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加強交流合作、深化互學互鑑,就能夠解決目前的全球性問題。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河北省廊坊市高中聯合體2020屆高三聯考語文試題

按照2016年現價評估,全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每年產生的生態效益總價值量為1.38萬億元,相當於工程總投入的2.7倍。其中,涵養水源4490億元、保育土壤1146億元、固碳釋氧2199億元、林木積累營養物質143億元、淨化大氣環境3438億元、生物多樣性保護1802億元、森林防護606億元。

(摘編自《工程效益明顯退耕還林還草生態民生雙贏》)

材料二:

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使3200萬退耕農戶從政策補助中戶均直接受益9800多元。在四川丘陵、盆地周圍地區,有400多萬勞動力因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得以轉移,外出務工年創收217億元。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不再限定還經濟林的比例,各地退耕還經濟林的熱情高漲,僅2016年全國退耕還經濟林就達到818萬畝,以此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林特產品和休閒觀光旅遊產業成為農民致富的新途徑。實踐證明,退耕還林還草是改革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的宏偉戰略,廣大農民改變了傳統生產和生活方式,通過發展新型生態經濟,開發林草多種功能,實現百姓富、生態美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統一。

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加快了國土綠化進程,對我國新增綠量和地球變得更綠做出了重大貢獻。在貴州,新一輪退耕還林對近年來全省森林覆蓋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發揮了重要作用,扭轉了治理區生態惡化的趨勢。長江水利委員會的專家認為,長江輸沙量減少,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功不可沒。在陝西延安,20年累計退耕還林1077萬畝,植被覆蓋率從退耕前的46%提高到2017年的81.3%,綠色邊界向北推移400多公里,土壤侵蝕模數由每年每平方公里9000噸降為1077噸,年入黃泥沙由2.58億噸降到0.31億噸,降幅達88%。過去水土流失一向嚴重的黃土高原今日為世界提供了生態修復的成功樣本。

(摘編自《世界生態建設史上的奇蹟——寫在我國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取得突出成效之際》)

材料三:

退耕前,盲目的毀林開墾和陡坡地、沙化地耕種,給我國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使得洪澇、乾旱、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頻頻發生,國家的生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困境中,人們開始認識到:犧牲生態換生存,其結果是連生存也保不住—這就是違背自然法則的惡果。此時,退耕還林還草的戰略決策,讓人們得以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樹上山,糧下川,羊進圈,該種糧食的地方種糧食,該種草的地方種草,該種樹的地方種樹",退耕還林還草將人類欠下的生態賬補償給自然,由過去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轉變為順應自然、尊重自然和保護自然。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生態建設工程,退耕還林還草也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解決全球生態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認真履行國際會約的標誌性工程,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紛紛對我國的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給予了高度評價。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格蕾琴·戴利通過深入研究指出,退耕還林還草是一個極大的創新項目,已經在中國取得了顯而易見的成效,其他國家應重視並學習中國的經驗,將中國當成一面鏡子。

(摘編自《退耕還林還草改變的不只是山水》)

4.下列對材料一的分析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國啟動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20年來,總投入巨大,全國已實施退耕還林還草5億多畝,工程總投入超討5000億元。

B.兩輪退耕還林還草中林地面積、人工草地面積分別增加5.02億畝、502.61萬畝,相應比例顯示,我國更重視退耕還林。

C.我國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實施區域與上一輪相比,增加了8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增長幅度較大

D.我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每年產生的生態效益很可觀,表現在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淨化大氣環境等方面。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對退耕農戶實施政策補助,使退耕農戶在經濟上直接受益,另外,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勞動力,農民能夠外出務工創收。

B.由於新一輪退耕還林不限定還經濟林的比例,各地積極退耕還經濟林,農民轉變觀念,在此基礎上發展起林特產品和休閒觀光旅遊產業。

C.我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減少了長江輸沙量,使黃土高原過去水土流失非常嚴重的現象得到緩解,為世界提供了生態修復的成功樣本。

D.中國政府表明高度重視生態建設、認真履行國際公約的態度,受到了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高度評價。

6.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我國退耕還林還草的重要作用。(6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題。

尋隱者

芮舒

他站在峰頂一塊橫石上,望著遠處雲霧繚繞,長舒了一口氣,心想,白雲生處,應是離俗之地了吧?傳說中"志盡幽深,自足雲霞"的隱士們必定就在眼前這一片山林裡,雲深不知處。

幾年前他聽聞這座山裡有隱士的時候,就起心動念了。這次他推掉一切俗事來借居山中,就是想憑機緣遇到真正的隱士。若能邂逅,哪怕說上寥寥數語,也得幾分天機,解人生種種困惑。

他沿著崎嶇的碎石山路下山往山腰處走,尋找安身的地方。來時,在山腳下他請一位騎摩托的村民把他送上山。村民笑著問他,是來當隱士嗎?他聽了哈哈大笑,若當隱士,能讓旁人知道嗎?

村民說,這幾年進山當隱士的人多了,我就見到過好幾個。有的失戀了,有的破產了,來這裡隱居一段日子,等狀態好轉了,仍下山去重新生活。

他聽了後說,那隻能算是一種避世修行吧。

行到半山時,山路漸窄,被叢林掩映。那位載他的村民說,這裡有一座他家早年遺棄的老房子,修繕一下還能居住。他踩著亂石,扒拉開茂密的灌木叢,找到了那座行將坍塌的破屋。挪石折枝將棚屋做了修葺。清晨被一陣鳥鳴聲驚醒,他出門一看,眼前視野開闊,對面的山野一覽無餘。他倚著那株老柿子樹默吟古人的詩句:

閒居不問世如何,雲起山門日已斜。

放鶴去尋三島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松繆臘醞安神酒,布水宵煎覓句茶。

……

山居兩日,生活處處不便,他才知道以往想象中來山裡汲泉水飲茶煮飯是多麼可笑。他想反正自己又不是隱士,於是下山採買就成了日常事。集市上的人見是下山來的,對他都很客氣,偶爾他也聽一聽家長裡短,搖頭笑笑。那些事已經離他很遙遠了。

這些日子在山中閒遊,他遇到過比丘,一個年老的居士,也有不少尋常打扮的人,他們有的住茅棚,有的住破舊廟宇。偶爾碰到散居好客的人,坐在人家的屋舍茅棚前,不急不躁地喝口熱茶,聊一聊天,如遇老友,隨意且歡喜。

忽一日,他隱約聽到了琴聲,就循聲而去,看到不遠處一個石屋前,一個人站在一地的碎木屑裡,給一張古琴上弦調音。他上前寒暄敘聊。那人見他饒有興趣地問,倒也欣喜,就告訴他,他曾和人學了斫琴的手藝,來山裡到處蒐集舊杉木料制琴。山下城裡多有雅集,會有人來這裡取琴去售賣。一張古琴能賣到數萬元,每年他能做出好幾張古琴。那人低聲說,你若有書畫才藝,我可以讓朋友宣傳,定會有人來尋訪,引財無數。說完詭秘一笑。

他聽著,輕撫琴絃。琴絃發出泠泠之聲。他心裡忽而失落,就告辭離去。

一天晚上,沉睡正酣,忽地一條蛇掉到枕上,涼涼地貼著臉頰讓他陡然心驚。多日來食寐無定,日益憔悴,他索性搬到附近一個原始的山洞裡,不再處處尋訪。這段日子他在薄土上種的蘿蔔、土豆、白菜都生機盎然,再加上他認識許多野菜野果可以採摘,自給自足不用下山了。知道他心性堅定,家人也不來擾他。上山前,他是親友眼裡很會生活的人,自磨咖啡,買了酒莊自己釀酒,生活富足閒適。可他也是商人中極少數活得明白的人,"畢竟金多也頭白,算來爭得似君家",這些他早就悟透了。如今的他,非佛非道,無慾無求,整日遊離出沒在山中的溝溝壑壑間。沒有筆墨紙硯,他就折根樹枝在地上書寫,驚喜地發現竟然有幾分瘦金體的韻致。他去拾柴,採花,看天上雲散雲聚,陰晴變幻,山中泉水漱石,洽然清越,風吹陽林,嗚嗚悲吟,"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他感到從未有過的自在與清淨。

從暮春到初冬,山居幾個月,他沒有遇到一位真正的隱士。那日天陰,他吟起"茅山東北燕山前,翁仲遺墟幾百年。時有吳人來問隱,不知唐樹已啼鵑"的詩句,愴然淚下。看天色,再過幾日將大雪封山,便收拾一番,黯然下山。

在家中淨須沐浴,安定了兩日。清晨,他翻開一張報紙,驀然,看到一行醒目的"山中見隱士"的粗宋標題,他還沒看文字就被壓題的照片吸引住了:山林中,一個人蓬頭亂須背了一捆柴低頭行走。即便被樹叢遮蔽,他也能清晰地認出,那首如飛蓬、形若野人的,卻是自己!

(選自《上海文學》)

7.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按時間順序講述了"他"走進山林尋訪真隱士而不遇的故事,重點講述了"他"的山居生活,故事奇特,意蘊豐厚。

B.小說在敘事中巧妙展現人物的情感變化,如進山的期待,山居、閒遊的隨意與歡喜,尋隱士未果的傷感,情感細膩感人。

C."他"原以為隱士能解人生困惑,但最終卻是"愴然淚下","他"帶著被愚弄的哀怨黯然下山,卻發現自己成了"隱士"。

D.小說語言生動活潑,文白相雜,富有文采,多處引用的古詩文契合隱逸者的生活,增添了文化內涵,豐富了人物形象。

8.請結合全文概括小說中"他"的性格特點。(6分)

9.小說結尾耐人尋味,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其作用(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張釋之,字季,南陽堵陽人也。與兄仲同居以貲為騎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所知名釋之曰久宦減仲之產不遂欲免歸。中郎將爰盎知其賢,惜其去,乃請徙釋之補謁者。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行也。"於是釋之言秦、漢之間事,秦所以失,漢所以興者。文帝稱善,拜釋之為謁者僕射。從行,上登虎圈,問上林尉禽獸簿,十餘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薄甚悉,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亡窮者。文帝曰:"吏不當如此邪?尉亡賴!"詔釋之拜嗇夫為上林令。釋之曰:"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靡,爭口辯,亡其實。且下之化上,疾於景響,舉錯不可不察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嗇夫。項之,太子與梁王共車入朝,不下司馬門,於是釋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門。遂核不下公門不敬,奏之。薄太后聞之,文帝免冠謝曰:"教兒子不謹。"薄太后使使承詔赦太子、梁王,然後得入。文帝由是奇釋之,拜為中大夫。拜釋之為廷尉。其後人有盜高廟座前玉環,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案盜宗廟服御物者為奏,當棄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盜先帝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釋之免冠頓首謝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順為基。今盜宗廟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與太后言之,乃許廷尉當。是時,中尉條侯周亞夫與梁相山都侯王恬啟見釋之持議平,乃結為親友。張廷尉由此天下稱之。

(選自《漢書·張釋之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與兄仲同居/以貲為騎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所知名/釋之曰/久宦減仲之產/不遂/

B.與兄仲同居/以貲為騎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所知名/釋之曰/久宦減仲之/產不遂/

C.與兄仲同居/以貲為騎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所知名/釋之曰/久宦減仲之/產不遂/

D.與兄仲同居/以貲為騎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所知名/釋之曰/久宦減仲之產/不遂/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指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通常有某種關係的稱呼。

B.免冠:脫去帽子,我國古時可以表示敬意,也可以表示謝罪

C.廷尉:官名,掌軍事。秦漢至北齊時期主管軍事的最高官吏。

D.棄市:古時死刑之一,是在人群聚集的鬧市對犯人執行死刑。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釋之素有賢能,才華出眾。張釋之要辭官回鄉,中郎將爰盎知道他賢能,奏請補授張釋之謁者的職位;張釋之在朝廷上分析秦漢之間的事,受到漢文帝的稱讚。

B.張釋之理性睿智,眼光長遠漢文帝因嗇夫熟知禽獸簿,對答如流,要授予嗇夫上林令,張釋之以擔心上行下效,誤導天下人崇尚浮誇,不講求實際來勸止皇帝。

C.張釋之不懼權貴,剛毅嚴正。張釋之阻止過司馬門不下車的太子、梁王進入殿門,並彈劾他們的不敬之罪,薄太后批評漢文帝教子不嚴,又傳令赦免太子、梁王。

D.張釋之執法公正,得到認可。漢文帝要將盜取高祖廟內玉環的人誅滅全族,張釋之據理力爭,要求按照法律規定判處死刑;張釋之議論公正,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且下之化上,疾於景響,舉錯不可不察也。

(2)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秋 山

白居易

久病曠心賞,今朝一登山。

山秋雲物冷,稱我清羸顏。

白石臥可枕,青蘿行可攀。

意中如有得,盡日不欲還。

人生無幾何,如寄天地間。

心有千載憂,身無一日閒。

何時解塵網,此地來掩關[注]。

[注]掩關:坐關,原指佛教徒閉門靜坐,以求覺悟,為期至少七天,長則不限。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歌寫詩人久病初愈後秋日登山的見聞與感受,首聯寫詩人登山賞景,心曠神怡。

B."山秋雲物冷"凸顯了秋山的特徵,山之清冷與"我"之清瘦、羸弱相互映襯。

C."白石"兩句寫山行時可臥可行,敘寫了山行的樂趣,突出詩人悠然自在的情趣。

D.詩歌前半部分敘事寫景,後半部分抒發感慨;最後兩句表明了詩人對佛教的嚮往。

15."心有千載憂,身無一日閒"兩句有什麼含意?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諸葛亮《出師表》中寫自己無意於功名的兩句話是" , "。

(2)陶淵明《桃花源記》中" , "兩句描寫桃花源周邊的草美花繁。

(3)劉禹錫《陋室銘》中" , "兩句虛實結合,寫室主人交往之雅。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7~19題。

【甲】文物修復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即修復方法。如同治病,只有對症下藥、有的放矢,方能手到病除。目前的文物修復,多采用古今融合的手法,( )。所謂傳統既指傳統材料,也指傳統技藝。【乙】材料的選擇能用磚木土石的,就不用水泥鋼材和塑料,油漆彩繪能用天然物質的,就不用化學合成的,石雕木雕磚雕若用現代機具替代傳統手工,則原有的神韻氣質定會大打折扣。當然,陶瓷器的粘接、金屬器的除鏽、竹木漆器的脫水、田野石刻的防風化、古代建築的基材等,則可以運用現代材料或科學技術助 。很明顯,當代的文物修復已成為一門多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領域。這就要求文物修復人員不僅要有較為豐富的歷史、考古、文物知識,具備傳統工藝的修復、製作技藝,還要有物理、化學基礎知識,而且要 ,【丙】掌握一定的諸如《虛擬設計》《3D打印》等最新的數字信息技術。但是,無論是利用現代材料、工藝,還是藉助數字信息技術。但是,無論是利用現代材料、工藝,還是藉助數字信息技術,都不能改變文物的傳統外形與特色,不能隨意增減 ,而只能為恢復文物的原真性提供支撐與服務,為恢復原狀的文物 文化傳統增強表現力。簡而言之,【丁】文物修復方法的本質應是"翻譯"而非"創作",是"復原"而非"化妝"。

17.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但必須強調,應該以傳統為主、現代為輔

B.但必須強調,應該以現代為輔、傳統為主

C.但必須強調,應該以現代為主、傳統為輔

D.但必須強調,應該以傳統為輔、現代為主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綿薄之力 與日俱增 粉飾 再現

B.綿薄之力 與時俱進 妝飾 表現

C.一臂之力 與日俱增 妝飾 表現

D.一臂之力 與時俱進 粉飾 再現

19.文中畫橫線的甲、乙、丙、丁句,標點無誤的一項是(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夏季暑溼,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液是家中常備藥,儘管這兩種藥物僅一字之差, 。雖然表面看起來兩者都是液體制劑,但從生產工藝到口感,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藥。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 ,藿香正氣液不含乙醇。藿香正氣水的製法是將藥材用60%乙醇做溶劑,浸漬後進行過濾,合併過濾液,混勻。而藿香正氣液的製法是將藥材加60%乙醇加熱提取,然後將提取液中的乙醇加熱除去,只保留水溶液。其實,不論對什麼藥物,還是不妨花些時間閱讀藥品說明書,從而避免 。

21.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60個字。(5分)

2019年7月13日,中國產鐵路客車在哈瓦那至聖地亞哥線路上投入運行。長期以來,從哈瓦那到聖地亞哥約800公里的里程,乘坐火車耗時長達24小時。隨著中國產列車投入使用,這段旅行時間縮短到了14個小時。同時,列車的運力和效率也大幅提升。哈瓦那至聖地亞哥之間的舊列車僅能載客400餘人,如今每列客車能載客760人以上。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高考結束,小黃同學查看錄取大學的住宿、食堂,發現條件比想象中差得多,悶悶不樂。爺爺告訴他,他們讀書的時候是自己揹著被子等去外地上學,有時甚至吃不飽,但生活照樣多姿多彩,同學們都學業有成。爺爺告訴小黃,這所大學的校訓是"艱苦樸素"。小黃同學把他在大學裡看到的情況及這句校訓發到班級群裡,引起群裡同學的熱烈討論。有人說,條件這麼差還怎麼安心讀書;有人說,都快進入小康社會了,還要什麼艱苦樸素;有人說,艱苦樸素是優良傳統,我們不可以忘本;有人說,在新環境裡會遇到新的困難、新的問題,艱苦樸素不可或缺……

假如你是該班級群中的一員,你會怎樣看待這個問題?請據此寫一篇文章。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河北省廊坊市高中聯合體2020屆高三聯考語文試題

河北省廊坊市高中聯合體2020屆高三聯考語文試題

河北省廊坊市高中聯合體2020屆高三聯考語文試題

河北省廊坊市高中聯合體2020屆高三聯考語文試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