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夫妻”,沒有敗給工作,也沒有敗給愛情,只是輸了自己

最近大聖研究了很多夫妻關係上的事,凡事和感情相關的,都是越理越亂。

很多家庭男方或女方,不管是工作調動,還是主動尋求更多發展機會,都會面臨異地的情況。

“週末夫妻”,沒有敗給工作,也沒有敗給愛情,只是輸了自己

大部分人面對這種情況也會接受,距離近點的一週回一次家,遠些的則半月或一月回一次家,更遠的就得相隔兩三個月或者半年回家一次,因此“週末夫妻”也順勢而生。

“週末夫妻”的網絡定義

因為現在城市的發展和個人技能及收入的關係,家庭所在城市沒有適合的機會,被迫到隔壁城市發展,週一到週五在異地上班,週六週日回家休息,因此出現了“週末夫妻”一詞。

“週末夫妻”在北上廣深幾個經濟發達的區域非常普遍,同樣體制內基層夫妻的這種情況也不可避免,特別是一些年輕人,有理想,有抱負,傳統的事業為重的思想根深蒂固。

他們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他們有太多的無奈,在生活重壓下默默選擇了這種發展方式,但也給相關之人帶去了數之不盡的煩惱。

“週末夫妻”,沒有敗給工作,也沒有敗給愛情,只是輸了自己

抑鬱背後的真相,讓人恐懼

深圳有這樣一對夫妻,堅持“週末夫妻”已經三年多了,女方前不久被診斷為中度抑鬱。睡眠質量很差,越來越怕社交,沒有朋友,從下班那一刻開始就再也不說一句話。

更可怕的是即使倆人在一起,她也開始感覺抓不到任何東西。可能因為長期一個人,她越來越敏感,因為一點小事就開始感覺感情瀕臨破裂。老公開始對她的情緒視若無睹,她也沉溺在自己的抑鬱中看不清更多東西。

之前剛結婚時,倆人有著美滿幸福的婚姻,研究生畢業的老公為了更多的家庭收入,獨自一人到了另一個城市打拼,本想鍛鍊兩年就可以回來,事實是那邊的工資誘惑讓她老公再也無心回家。希望落空,但丈夫為了這個“金飯碗”遲遲不肯退步,按她丈夫的話說,“婚姻更需要穩定的收入”。

她自殺過,但沒出息地中途放棄,因為想到自己年邁的父母。

現在,為了迫使老公辭職回家,她會自殘,丈夫不在的時候,她會在夜晚出去遊蕩,幻想被歹徒劫走。還會用小刀劃自己,用東西砸自己。

在她心裡,可能肉體上的痛苦,可以暫時讓她忘記精神上的折磨。

她渴望被陪伴,渴望與人溝通。她註冊了各種社交軟件,和陌生人語音聊天。她甚至想過…,因為渴望有個人躺在身邊,也僅此而已。

“週末夫妻”,沒有敗給工作,也沒有敗給愛情,只是輸了自己

俗話說: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但是對於這樣一個群體因為種種原因不在一地,沒辦法天天回家,放假才能聚在一起的“週末夫妻”而言,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有夢想,堅持住不放棄

小田與老公在同一個城市,老公在市區,離工作地10分鐘的路程,國企職工,小田在離市區60公里以外孃家的鄉鎮上班,車程一小時,體制內鄉鎮教師。以孃家為中心,家往北,學校往南,反方向,自己開車。

小學校考勤管理不是很嚴格,校長體恤她路途遙遠,舟車勞頓,特意讓她週一上午和週五下午提前上下班。所以她每週五上午放學就可以直接回孃家吃午飯,週一中午也可以在家吃完午飯再去上課,每個週末相當於放假三天。四個工作日晚上就回自己孃家,有時住學校。

60公里,一個小時的通勤距離,其實也只能算得上小異地。對於北上廣的朋友們來說,可能微不足道。好在她每次基本都可以避開上下班高峰,逃掉縣城和市區路段的堵車。但是全程一個人開,需要全神貫注,開久了還是有點累。有時開著開著犯困了,還要掐自己一把。

日復一日,因為愛,她唯一的夢想就是再過三年,參加進城考試。計劃是到時考到家對面的實驗小學。這樣至少可以把距離縮短,能夠更好的陪伴對方。

“週末夫妻”,沒有敗給工作,也沒有敗給愛情,只是輸了自己

習慣了安逸,壓力成了距離

小琴是一位有著十多年從教經驗的優秀語文教師,在縣城實驗小學任教,30多歲的二胎媽媽。丈夫是部隊轉業幹部,轉業回來後直接安排了基層公務員,離老婆孩子兩個小時車程的距離。

幾年之後就疏通關係,調到了市區,把夫妻二人的距離縮短到原來的一半。因為房子買在市區,考慮到教育資源的差距,丈夫就把孩子轉到了市區就讀。孩子跟在爸爸身邊,媽媽週末開車回去團聚。

轉眼十年就過去了,老大即將升入初中,老二也進入了幼兒園。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丈夫總算成功把小琴調到市區,離小家車程僅15分鐘。

令丈夫沒想到的是,新學校管理制度太嚴苛,每天打卡四次,每個月遲到3次就會被副校長請去泡茶。

“週末夫妻”,沒有敗給工作,也沒有敗給愛情,只是輸了自己

兩週輪值,天還沒亮就要起床,一下課就要飛奔到走廊去監督學生有沒有奔跑跳躍、打架鬥毆,到全校兩千多個學生都被接走才能下班,回去正好趕上堵車晚高峰。

市區學校,學習壓力大,她每天要改幾百份作業,辦公桌上的任務永遠堆積如山。學生名字還沒認全呢,每天還要處理各種學生之間的小矛盾小糾紛。

即使不用當班主任,每週一開會仍然要到七點多,要配合班主任處理各種和教學無關的瑣碎任務,比如:班級佈置讀書角、師生合養小樹苗,各種領導視察、常規檢查、隨堂聽課、新師賽課……教學任務繁重,壓力巨大。

小琴想到自己原來在縣城學校,得心應手,輕鬆自由,心裡產生了巨大的落差,於是兩個月不到,哭著喊著求丈夫再把她調回去,她寧願分居。丈夫生氣地把她的行李全扔出了門外,這一番折騰下來,可是欠了不少大領導的人情,落了不少埋怨。

“週末夫妻”,沒有敗給工作,也沒有敗給愛情,只是輸了自己

那“週末夫妻”的異地生活會不會影響夫妻感情呢?

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特別是感情,它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

異地首先讓人容易猜忌,上班時像單身,自由,想怎樣就怎樣,或許原來感情非常好的因為異地逐漸缺少溝通,又伴隨各種猜疑,日復一日的感情則越來越淡。

隨後的日子裡不開心的事也越來越多,不管是照顧家庭方面,子女培養和教育方面,這些小問題會越來越尖銳,滾雪球一樣。

針對有小孩的家裡,這種方式帶來的影響挺大的,平時孩子要麼一天到晚只能見到老媽,或者只能見到老爸,會逐漸影響到孩子的情商、人格、人生觀念等各方面發展,長久下去綜合素質會越來越不均衡,同時現在小孩學習壓力這麼大,有時單親的陪伴學習,實在是太累了,就需要另一半參與分擔,才不至於太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週末夫妻”,沒有敗給工作,也沒有敗給愛情,只是輸了自己

當然,有不好的一面,也會有好的方面。

比如有少部分家庭會覺得這樣的方式很好,可以給對方享受個人空間和自由,週末再好好享受兩人世界和魚水之歡,還能放鬆各種壓力,減少平時生活一些因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生悶氣,吵架等等。

還有一些人因為工作本身內容與時間安排,會與另一半產生很多矛盾,這種方式反而適合這小部分人。

大聖認識的一些企業高管,還挺享受這種模式,工作時拼命工作,家庭丟一邊,週末就在家好好陪伴與一起照顧家裡。

“週末夫妻”,沒有敗給工作,也沒有敗給愛情,只是輸了自己

最後,大聖談下自己的看法

“週末夫妻”完全取決於個人的選擇,它不依賴於愛情,也不依賴於工作,它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

從情感角度考慮,大聖認為情侶之間應該儘量避免“週末夫妻”的狀態。

因為即使物質上得到了滿足,但也同時損失了寶貴的感情與陪伴左右的歲月。很多家庭從恩愛美滿,最終勞燕分飛,也有很多家庭從原來的幸福攜手變成了搭夥過日子。

如何取捨,結合實際,多多商討,不做衝動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