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寫作者的宏大願望,就在第一回的“謙辭”裡


每天都會在網上看到很多寫《後樓夢》的文章,眾說不一,精彩紛呈。

感覺《紅樓夢》彷彿是一個巨大的寶庫,不停地被挖掘,還總能被人挖出各種各樣的奇珍異寶。

《紅樓夢》寫作者的宏大願望,就在第一回的“謙辭”裡


這時,我就忍不住想:《紅樓夢》的作者在創作本書時,知道這部書的價值嗎?他預料到這部書會對後世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嗎?他預見到自己的作品會成為與日月爭輝的鉅著嗎?

再次重讀時,從第一回中作者的很多“謙辭”裡,我感受到作者隱藏在字裡行間的宏大願望和超強自信,因此我想,作者應該是知道這部書的價值的。正因為知道,他才能夠在“茅椽蓬牖,瓦灶繩床”的艱苦條件下,絲毫不受“晨夕風露,階柳庭花”的干擾,心無旁騖地“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完成了這部皇皇鉅著的。

因為他知道:他所做的,是前所未有的偉大工程。

1, 他要書寫那個傾頹的時代,和那個時代人的命運,表達他對這個世界的疼痛和“悲憫”。

在第一回中,作者開篇寫道:

<code>“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 哉?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之大無可如何之日也!當此,則自欲將以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談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code>

作者交代,他之所以寫這部鴻篇鉅製,是謝他自己“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勸之德,以致一事無成,半生潦倒之罪”。

難道作者真的認為自己是“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勸之德”嗎?不是,這是作者的自謙之詞。從《紅樓夢》作者對寶玉的描寫,可以看出他對封建正統思想的那套“仕途經濟”是極其厭惡的。不管《紅樓夢》的作者是誰,都可以肯定,他是一個天才的文學家,而不是長袖善舞的弄臣——這一點,作者自己肯定特別清楚。

《紅樓夢》寫作者的宏大願望,就在第一回的“謙辭”裡


而一個文學家的使命,促使他拿起筆,書寫這個呼啦啦傾頹的時代。

他為何要寫?是為了追憶逝去的繁華?懷念“錦衣紈絝”的日子嗎?不是的,他之所以嘔心瀝血,窮困潦倒也在所不辭,完全是為了實現自己心中宏大的願望——表達他對自己生存的那個時代,表達他對這個世界的感嘆,熱愛,疼痛和悲憫啊。

而這,正是所有文學家的使命。世界上可以和《紅樓夢》相提並論的皇皇鉅著——《悲慘世界》、《戰爭與和平》、《卡拉馬佐夫兄弟》和《百年孤獨》等,哪一部不是飽含著作者對這個世界的疼痛和悲憫呢?

所以,作者創作《紅樓夢》,與其說是為了“謝罪”,倒不如說是“戰鬥宣言“——他要鬥志昂揚地,寫出一本足以跟日月爭輝的鴻篇鉅製。


這,才是作者的宏大志願之一。

2, 他要用“精神的巨石”,來補思想史上荒蕪的天。

作者在第一回裡,假借石頭之口說出了自己“無才補天”的遺憾。很多人可能認為,這無才補天之憾,可能來自作者對不能被朝廷重用的悲哀,我不贊同這種說法,作者是一個對朝廷和仕途熱衷的人嗎?不是的。

從《紅樓夢》中作者對官場腐敗的描述,和對讀書人賈雨村和甄士隱的遭遇的描寫,以及對寶玉厭惡“仕途經濟“的態度的描寫,都可以看出作者極其厭惡仕途的。以他的智慧,他也知道,那個時代的病症,已經不是進朝為官可以改變的了。

《紅樓夢》寫作者的宏大願望,就在第一回的“謙辭”裡


而文學就不一樣。正如魯迅拿筆開始寫作時的緣由一樣,喚醒人們的精神,才被作者認為是一個文學家該做的事情。

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呢?那是一個大廈傾覆的時代,“地陷東南”——人們精所需要的自由和腐朽的社會制度的矛盾,已經到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統治者是腐敗、荒淫的,而普通人處於“貧著為衣食所累,富者又懷不足之心,縱然一時稍閒,又有貪淫戀色、好貨尋愁之事”的矇昧中——整個社會的思想體系是荒蕪和荒誕的,就像“大荒山的無稽崖。”

所以,喚醒人們的精神意識,才是作者潛意識中要做的事情。

<code>“我這一段故事,也不願世人稱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悅檢讀,只願他們當那醉淫飽臥之時,或避世去愁之際,把此一玩,豈不省了些壽命筋力?就比那謀虛逐妄,卻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腳奔忙之苦。”/<code> 

拯救靈魂,填補的精神和思想的荒蕪——是作者的宏大願望之二。

3, 他要開創前所唯有的文學模式。

<code>“歷來野史,或訕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姦淫兇惡,不可勝數。更有一種風月筆墨,其淫穢汙臭,屠毒筆墨,壞人子弟,又不可勝數。至若佳人才子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於淫濫。”/<code>

在作者看來,中國文學史上的小說,根本沒有像樣的。所以,他要開闢文學史上的新局面。


《紅樓夢》寫作者的宏大願望,就在第一回的“謙辭”裡


不得不承認,作者說的非常正確。哪一部小說,能跟《紅樓夢》相提並論呢?

<code>“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事蹟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也有幾首歪詩熟話,可以噴飯供酒。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code>

可見,作者在創作之初,就有了開闢鴻蒙的自信。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天才,知道這本書必定“強似所有書中之人”,而可以“問世傳奇”的。

可見,作者對自己的天才,有足夠的自信。而他也真的做到了。不管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手法,還是故事情節,還是人物刻畫,哪一方面,《紅樓夢》不是開闢了先河的呢?

魯迅說:“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

4, 他要寫出愛情的真諦。

作者之所以寫《紅樓夢》,是因為他覺得之前沒人能把愛情小說寫好。

<code>“至若佳人才子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於淫濫,以致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過作者要寫出自己的那兩首情詩豔賦來,故假擬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間撥亂,亦如劇中之小丑然。且鬟婢開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話。”/<code>

在作者看來,以前的愛情小說,沒有成熟的作品,都是胡編亂造的,不能“將男女之情表達一二”,所以,他要寫出真正的愛情。

他做到了。

沒有任何人可以否認,寶黛的愛情是空前的。在《紅樓夢》之前,愛情小說大都是一見鍾情或青梅竹馬,愛情只耽於外貌、性慾或者反抗,而寶黛的愛情是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理想,共同人格的基礎上的靈魂之愛——這,是寶黛愛情超越前人的方面之一。

《紅樓夢》寫作者的宏大願望,就在第一回的“謙辭”裡


其次,曹雪芹把寶黛的愛情的萌芽、成長、成熟的過程,描寫得細緻,逼真,栩栩如生,唯美又耐人尋味,這,在過去的愛情小說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而且,作者又在小說中運用了高超的藝術手法,把寶黛的愛情通過神話,詩化,把他們的來處,去處都做了極具詩意的處理。而且運用分身術,把人物分裂、重疊,交錯,以達到了出神入化的藝術效果——這,在文學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就這樣,作者沒有任何懸念地完成了自己的宏大願望之四——寫出了一部最唯美、最詩意、最有思想、最具哲理的愛情小說。

《紅樓夢》寫作者的宏大願望,就在第一回的“謙辭”裡


而我預感,它也可能是絕後的。在現代這個物慾橫流,性觀念又很開放的年代,恐怕再也沒有人來演繹和描繪如此細膩、真摯、純潔、和雋永的愛情了。

而唯一幸運的是,我們擁有《後樓夢》裡最初和最後愛情,最初和最後的詩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