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縣以“陽”為名,境內有一名山,置縣於唐

安徽省,位於我國華東地區內陸,地跨長江、淮河,臨江通海,不僅歷史悠久、人文燦爛,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儘管設省較晚,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才正式設省,建省僅三百多年,但安徽省域自古屬於華夏中心,莊子、管仲、曹操等就誕生於此。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境內有一名山,置縣於唐

歷史上,今安徽分屬數個不同的地理、文化單元,元朝是我國行省制度的開端,當時安徽分屬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南京為中心設直隸(後為南直隸),包括今安徽、江蘇、上海兩省一市,清初改為江南省,1667年析江南為安徽、江蘇兩省,安徽以省內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命名。現在,安徽境內名城、古縣眾多,其中就有一以“陽”為名的千年古縣,設縣於唐,縣內有著名的“七十二福地”之一的九華山。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境內有一名山,置縣於唐

青陽縣,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的皖南山區北部,縣境多山,地勢北低南高,為安徽省池州市轄縣。青陽曆史悠久、文化燦爛,西漢時今縣境就已置縣,先後有陵陽、廣陽、臨城、南陽、定陵等縣制,唐朝時正式設青陽縣並沿襲至今。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境內有一名山,置縣於唐

青陽不僅歷史悠久,生態環境也非常優美,著名的九華山就位於此。九華山,最早稱陵陽山,後因李白一首詩而改稱九華山,其最早為道教修道聖地,是“七十二福地”中的三十九福地,後佛教逐漸興盛,現與普陀山、五臺山、峨眉山並稱為“佛教四大名山”。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境內有一名山,置縣於唐

青陽,古為揚州之域,春秋戰國先後屬吳、越、楚三國,戰國時為楚國陵陽邑,秦滅楚後為鄣郡之地,西漢元狩二年(前109年)置陵陽縣,此為今青陽縣域置縣之始。陵陽縣轄今青陽、涇縣、石臺等縣之地,東漢末孫權析陵陽北部置臨城縣,兩縣均屬丹陽郡。東晉時,陵陽為避諱改稱廣陽縣,後喬置定陵縣於今縣域,此時青陽縣域有廣陽、定陵、臨城三縣。隋朝時,廣陽縣曾改稱南陽縣且三縣俱廢,僅南陽縣曾於唐初短暫復設。此為青陽縣正式建縣前,青陽縣域縣制沿革。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境內有一名山,置縣於唐

唐朝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隆基析南陵、秋浦(今貴池)、涇縣三縣各一部置青陽縣,因“在青山之陽”得名,縣治為今蓉城鎮,先屬宣州,後屬池州。五代時,青陽縣曾短暫升為勝遠軍,兩宋時均屬江南東路池州所轄,元朝屬江浙行省池州路,明朝屬南直隸池州府,清初屬江南省池州府,後屬安徽池州府。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境內有一名山,置縣於唐

新中國成立時,安徽由於長江南北解放時間不同而分設為皖南、皖北兩大行署區(省級行政區),青陽縣屬皖南行署區池州專區。1952年,兩大行署區合併設安徽省人民政府,同年並池州專區入安慶專區,青陽縣為安慶專區所轄。1965年池州專區復設,青陽縣仍屬之,此後又曾屬宣城地區、蕪湖市、池州地區等,2000年池州撤地設市,青陽縣隸屬於池州市至今。

安徽一縣以“陽”為名,境內有一名山,置縣於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