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清泉村

——四川省眉山市市场监管局精准扶贫纪实


春潮涌动清泉村

南国树木花草刚刚吐露新绿。位于四川省成都东南,相距四川省天府新区成都核心区的仁寿县曹家镇清泉村春潮涌动……

过完春节,清泉村很多“劳务大军”不选择“出远门”了。“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事情做,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谁还愿意跑得天远地远的去外地打工呢?”,从杭州打工回来的李显文一语道出许多外出务工人员的心里话。

清泉村属于成都平原边缘的浅丘地区,村子里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拿村里老人的话说,清泉村过去可是个“一碗泥巴一碗饭”的好地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被称为“四川打工第一县”的仁寿县汹涌的打工潮也带走了村里主要劳动力,留守在村里的主要是老弱病残和小孩。

清泉村有900户村民,人口3216人,其中建档建卡贫困户58户,2014年被四川省眉山市定为市级贫困村。“干了别家的活,荒了自家的地!外出打工只能把一家人的生活敷起走,发不了财,致不了富!”,在外打工多年,回家干起养殖业的村民李维建总结了清泉村守着良田沃土却戴上贫困村帽子的原因。

2014年,眉山市畜牧局负责清泉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在近5年时间里,畜牧局做了大量的工作,清泉村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于2018年全村整体脱贫。

2019年6月,眉山市对“包村扶贫”单位做了调整,由眉山市市场监管局负责清泉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接到任务后,眉山市市场监管局意识到,他们来清泉村不是摘前任的帮扶成果的桃子,而是要做好回头看,回头帮,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全力向小康冲刺。

接手清泉村的精准扶贫任务后,眉山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王世林带队第一时间深入清泉村开展大调研,并迅速建立以局领导、机关科室、分局和直属事业单位结对帮扶的形式,对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帮扶。

通过大调研,眉山市市场监管局与清泉村达成共识,充分利用清泉村9000亩土地资源和背靠成都大市场优势,引进一批全省种植、养殖龙头,采取公司+农户,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把清泉村建成成都的“菜篮子”、“肉篮子”和“果篮子”,促进全村迅速致富奔小康。

“产业扶贫”的思路确定后,眉山市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向市、县发改委争取到120万资金,在村里规划了一条2.5公里的产业大道。从去年6月开始,产业大道园区先后吸引了15个老板前来投资。占地百亩的藕塘、两百亩的柑橘园、李维建养猪场、生态循环种养场等一批产业项目相继建成和正在兴建。

记者在汪杰的“银捷家庭生态农场”的工地见到村里“最忙的人”——清泉村第一书记邵玉龙。

邵玉龙是个来自山东临沂的小伙子,今年30岁,在来清泉村之前,他作为眉山市食药局包村扶贫第一书记,已经在位于内江、自贡、乐山、宜宾四个市交界的仁寿县松峰乡当了两年多的第一书记,机构改革后,邵玉龙被调到清泉村。

经常和邵玉龙打交道的同事开玩笑说:“他天生就是个干第一书记的料,去年刚接手清泉村第一书记时,他白天走村串户了解村民情况,晚上整理调查资料,连续40多天没回家,后来回家,连家里最耐旱的芦荟都干死了!”。

邵玉龙来“银捷家庭生态农场”有两层意思,一是关心生态农场建设的进展,二是来当面感谢叶鹏。叶鹏是眉山市畜牧局的养殖专家,也是上一任清泉村的第一书记。邵玉龙上任清泉村第一书记时,多次去拜访过叶鹏,向他了解清泉村的一些情况,两个年轻人因为清泉村成了好朋友。

在清泉村工作两年多的叶鹏对清泉村充满感情,也对邵玉龙的“拜托”牢记在心。去年10月,他把擅长肉鸭养殖的好朋友汪杰引到清泉村,并承诺义务当好生态农场的技术顾问。

“银捷家庭生态农场”已经完成土地平整和排水沟的建设,今年春上就可以建好生态循环圈舍,两万只肉鸭苗将正式投入饲养。生态家庭农场今年将吸纳10名种植、养殖工人,月薪在3000元左右,目前已经有10多名本村村民报名到“银捷”上班。

关心“银捷家庭生态农场”建设进展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清泉村2组村民李显文,这天他也来到工地实地打探,过了年他就是这里的工人了。李显文40多岁,目前还是单身。他是村里“十大孝星”之一。之前,他一直在杭州一家工厂打工,为了照顾年逾八旬的目前,他把老母亲带到杭州。由于文化不高,李显文的月薪不超过3000元,除了娘俩的生活,所剩无几。

年前,李显文带着母亲回到村里,得知明年村上一大批产业扶贫项目上马,李显文决定不出去了。他将自家的6亩土地流转给柑橘园老板邓宏图,每年租金在5000元左右,他还将房前的4分自留地全部种上墨西哥辣椒,可收入4000元以上,另外在邵书记的介绍下,每年可在“银捷”挣到3万多元,老李算了笔账,觉得未来的日子很好过。

随后,李显文热情的邀请记者参观他的新居,这是他靠自己打工的钱和政府的补贴新建的三间新房,让母亲有生之年坐上好房子,他很开心。李显文是个“文艺青年”,他说自己一口气能唱几十首流行歌曲。杭州回来,他唯一带回来的是他省吃俭用花1000多元买下的麦克风和音响,闲下来唱唱歌是他最大的快乐。

“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想法和愿望,以前家里穷,能吃饱穿暖是最大的愿望,现在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过上了好日子,虽然40多岁了,但我现在还想找个‘温脚的’!”。说道兴奋出,李显文搬出他的大音响,高歌一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村里见到陈雪文时,他正独自一人在他的鹌鹑场自制小鹌鹑孵化床,脸上的微笑看不出他所经历的曲折和坎坷。20年前,陈雪文夫妇远赴广州打工,率先在村里修起了楼房。他的家庭因病致贫。14年前,妻子突然查出尿毒症,把这个家庭带入深渊,但不管多难,陈雪文始终对妻子不离不弃,直到整个家庭负债累累。

几年前,陈雪文成为“精准扶贫”的受益者,在享受到农村综合医疗保险和建卡贫困户大病医疗救治帮扶的同时,陈雪文在政府帮助下,参与的公司+农户的鹌鹑养殖业取得成功,并成为龙头企业“九升”食品公司的鹌鹑养殖“示范标兵”,一举偿还了欠下多年的外债。

去年6月,一场禽流感让陈雪文的4万只鹌鹑一夜之间全军覆没,损失巨大。为了帮助陈雪文东山再起,眉山市市场监管局多方筹集资金5万元,并组织饲养专家到鹌鹑场进行全方位消毒杀菌,并对通风降温系统进行整改,为了降低成本,已掌握从鹌鹑育种到养殖全程技术的陈雪文决定自制孵化床,待开春后育出第一批鹌鹑苗,有希望就有微笑……

采访中,记者偶遇了清泉村今年最大的客商——四川养殖业龙头企业“四川巨星集团”。该公司前期已与仁寿县和清泉村及部分村民达成意向协议,在清泉村7、8组流转100亩土地,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由巨星公司出资240万元,政府动用扶贫资金240万元,巨星商学院投资240万元,巨星公司为贫困户担保贷款720元,建成8个年产共2万头的生猪生态养殖场,直供成都天府新区市场。

“跟着大企业干风险小,市场有保障,始终不会吃亏!”,当天下午,邹付利、陈雪文、李维建等养殖户分别与“巨星”公司签下公司+农户的养殖协议,邵玉龙和巨星公司眉山分公司总经济余俊旭共同拉起皮尺为流转户丈量土地……

田炜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 颜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