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过生孩子,亚马逊“蚁人”的成长之路

痛过生孩子,亚马逊“蚁人”的成长之路

在亚马逊丛林的部落里,男人们被子弹蚁噬咬是一种仪式,这是成人的标志。

子弹蚁是一种英寸长的昆虫,姓名是依据它们的毒刺命名的,被它们叮后发生的痛感,就像被子弹射中一样。子弹蚁在施密特刺痛指数(Schmidt Sting Pain Index)上的得分是最高的。要说这个排行是怎么来的,那可真是难为施密特本人了,因为西南生物学研讨所所长贾斯廷·施密特为了制造这个指数表,他亲身尝试了各种毒虫的吸食。在施密特刺痛指数里,关于子弹蚁的刺痛感是这样描述的:“不参杂任何成分的剧烈苦楚。就像赤脚走在火红的木炭上,并且还有3英寸长生锈的钉子扎入脚后跟里。”

部落里的成人礼仪式用的子弹蚁需要现抓,要用特殊的仪器,进入丛林深处,从子弹蚁的巢穴抓他们。由于子弹蚁性格凶猛,所以不能用手抓,需要用竹竿引诱子弹蚁爬出来,然后,把爬到竹竿上的蚂蚁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竹筒里。

痛过生孩子,亚马逊“蚁人”的成长之路

子弹蚁单体长度大约3厘米,除了强有力的口器外,它们还会分泌一种毒素。被子弹蚁叮咬的人类虽然不会致命,但却是世界上最让人疼痛的。

子弹蚁成人礼开始之前,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步,即制作子弹蚁手套。腰果树叶有防蚊虫的作用,被广泛用在亚马逊丛林中。将抓来的200多只子弹蚁倒入腰果树叶碾碎的水盆中搅拌,由于子弹蚁生命力极强,所以并不会因此死掉,而是会变得虚弱或者说像喝醉了一样摇摇晃晃。这个时候,会有人把它们放在特制的手套上。

痛过生孩子,亚马逊“蚁人”的成长之路

部落的人将浸泡麻醉过的子弹蚁别在竹条编织的缝隙里,子弹头的尾巴放在里面,头露在外面,这样才能蛰到人。经过十几分钟的制作,一个装满100只子弹蚁的特制手套就做好了。而基本这个时候,子弹蚁也恢复了活力。

痛过生孩子,亚马逊“蚁人”的成长之路

接受成人礼考验的人在被咬之前,会把整只手都涂成黑色,是为了让蚂蚁的毒素不会使整只手废掉。成人礼无关年龄,只要部落里的男性认为自己做好了准备,就可以向酋长提出请求。

如果你确定要接受成人礼,酋长会反复询问是否做好准备。因为接受成人礼的男孩,一旦将手套从架子上摘下便不能停止。手套带上后,不能像过水凉面一样进去就出来,带上手套的男孩该跳舞跳舞,该唱歌唱歌,歌舞结束后也意味着子弹蚁毒素注射的结束,这之后才能摘下手套。如果没有等到结束擅自摘下手套,就意味着仪式失败,而失败的人会被赶出部落。

接受仪式的男孩子在酋长摘下手套之后,便意味着成人礼的成功和结束。但就成人礼带来的痛苦本身,这只是个开始。

被子弹蚁咬过的手,会持续疼三天左右。而且疼痛的感觉是一波接着一波的。老司机曾经看过一个华人探险家在子弹蚁部落接受成人礼的纪录片,就是上面那个手涂黑,一米八几的大个子男人,在成人礼结束之后的十几分钟后开始了昏迷。跟随的医务人员发现探险家血压升高到了200多,并且开始了阶段性的长时间昏迷,最终被送到医院输了一天液才有所好转。

痛过生孩子,亚马逊“蚁人”的成长之路

其实,一次的成人礼并不能使部落里的男孩成长为一名男人。他必须反反复复地经历这种仪式,直到他不再因疼痛而哭泣。当他不再流下眼泪的那一刻,他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汉子。

有时,有的孩子要经历20次尝试才能通过考验。

在部落中,孩子和父亲几乎没有接触,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母亲在一起的。男孩一旦经过了考验,他们就被带离母亲的世界,并由此进入了父亲的世界。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免不了好奇这些部落,为什么非要搞这些奇怪的成人礼。其实大部分原始部落的成人礼,都是因为生存环境的复杂和凶险,所以部落人希望能通过磨难来锻炼面对挫折、困难的勇气。子弹蚁部落为了在雨林里生存,需要克服雨林里各种各样独立的自然环境,培养出强大的内心和强大的身体。子弹蚁的这种咬噬,不光是一个人对疼痛的忍受,考验的更是部落人的勇气。

子弹蚁的这种成人礼在我们看来可能会跟残忍,但其实现代社会也有这种通过磨难来锻炼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方式。比如日本出名的挫折教育,每到冬天,父母或者学校会让孩子在穿着单薄的情况下,在风雪中做一些活动。即便天寒地冻北风怒吼,孩子们的嘴唇冻得发紫,父母们也会站在一旁置之不理。如果是留学,那则提倡“穷留学之风”,让大城市的学生,到偏远的山区和村寨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目的也是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除了日本以外,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瑞士,父母们绝不会让孩子养尊处优,会格外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十五六岁的女孩,初中毕业后,就要到别人家做一年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男孩子们到一定的年龄要参加劳动,锻炼劳动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以免长大后不能独立生活。

其实,除了以上的这些挫折教育,我们国家那些夺取金牌的运动健儿,驻守边关的将士们,哪一个不是在一个又一个挫折,一个接一个的磨难,变成为国争光,保卫家国的强人。

所以,每当我看到肆意吵闹和随便冲撞他人的孩子时,那些无动于衷或者拍手叫好的父母,看到原始部落的这些成人礼,会不会嗤之以鼻?他们是否知道,那一边的原始部落,和这一边的发达国家,在文明程度上相差那么多,但却都鼓励挫折教育,这是为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