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則

稻盛和夫 |“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則

本期,泰普洛小編精摘了稻盛和夫先生《成功的真諦》一書中的部分內容,主要探討:


- 什麼是“心想事成”?

- 為何說“心念”是因之根源?

- 何為宇宙本身的意志?

- 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如何才能“心想事成”?


相信不管是對個人成長還是企業經營,本篇都會給你帶來一些全新的思考...

本文轉自:喚醒組織潛力的“ 泰普洛領導力 ”(ID:Taplowleadership)


領導者的預期對企業發展的根本,而全體員工的預期累積起來,則決定著企業的命運。


我們沒有必要把經營理念想得有多麼高深,理念可以很簡單,自己從心底相信才能稱為理念。


Part1宇宙的法則:心想事成


之前,我突破了有關人生和事業的方程式,其中講到“思維方式的數值範圍是從-100到+100”。


“心想事成”所講的內容,其實與方程式中的“思維方式”如出一轍。換言之,心態決定了人生。


1,到底什麼才是“心想事成”


“人生是心境的反映,萬物由心生,萬法由心造”。


這永遠是佛教思想,其他宗教也有類似的教義。可知識分子往往不太相信這種觀點。


我已經屢屢錯錯,“思維方式”,“熱情”和“能力”這三要素的乘積,便是人生和工作的結果。在這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思維方式”。


| 延伸閱讀|


稻盛和夫把哲學與人生的關係,總結成為兩個公式:


①人格=性格+哲學

②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第一個公式表明,與生俱來的性格,加上在人生道路上學習到,領會到的哲學,同時相加就形成了人格。所謂哲學,直白地講,就是人們對“作為人,人與人天生的差異並非如想象中那樣巨大,最終決定人格的是哲學。


第二個公式說明,更美好,更幸福的人生結果,至少三個元素的相乘。注意,是相乘而不是相加。有能力而缺乏熱情的人,人生結果很可能不好;能力相對不強,但因為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而發憤努力,在人生和工作中充滿熱情,這樣的人取得的成果,可能遠遠領先於前者。


而這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也就是人生哲學,它決定著人生結果的上限和下限。因為它有正負,它的分數區間是負100分到正100分。


即使能力高,熱情高,只要思維方式是負值,結果就是一個負值。


一個人的心境,心態,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都會在其人生中反映出來。我把這個道理,稱為“心想事成”。


或許有些知識分子會反駁我的觀點,但我希望大家不要以邏輯和辯證的角度去看待它,而要把它理解為宇宙的真理和法則。如果對它橫加否定,則我努力講解的“人生方程式”和“心想事成”的道理,也就無從談起了。


2,心念是因之根源,有因必有果


佛教有“因果報應”之說。


為了講明白這個道理,我曾舉過各種各樣的例子。其中,我引用得最多的陳述是“思念造業”。佛教中的“業(Karma)”即因果報應中的“因”。心念是因之根源,有因必有果。


這便是釋迦牟尼佛祖向世人開示的真理。中村天風先生也曾告誡人們“千萬不要抱有陰暗的念想”。我這樣做無比對照。


此外,中國有句老話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意思是“常做善事,積陰德的家庭,勢必會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


我們常說“德”,簡單來說,所謂“德”就是“心懷利他之心”。以慈悲之心體諒他人,幫助他人者,便是有德之人。


所以說,“擁有崇高的哲學思想”,並非成為道德高尚者的必要條件,只要能夠堅持一生為世人,為社會做奉獻,就是一個有德之人。


3,但“心念”並非立即顯現


雖說“萬物由心生,萬法由心造”,但心念並非立即顯現。正因為如此,即使我再怎麼拼命突出“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則,許多人仍然難以接受和理解。


惡念並非立刻能結出惡果,善念也並非立刻能結出善果,因此世人往往對“因果報應”之說難以信服。


但只要以30年左右的時間跨度來看,情況就不一樣了。


上了年紀的人可以20年,30年的跨度,來回顧自己從年輕時到現在的人生軌跡,也可以同樣的方式審視別人的人生,看看他們過去如何,現在又如何。


有的人幼時命途多多,中途命運好轉,晚年又落魄潦倒;有的人從小家境富裕,生活幸福,可在畢業踏上社會後,卻整日辛勞,吃盡苦頭。每個人的人生可謂千差萬別,但只要以一定的時間跨度來看,就能發現,短則10年,長則30年,心態與結果往往相符。


因此,我之所以專注於“心想事成”,並非想宣傳“想法立刻能成真”的唯心論,而是倡導大家“要以長遠的眼光看問題”。總之,如果縱觀人的一生,就能明白“心想事成”是真實不虛的道理。


我認為,這便是世間的法則。


4,宇宙自他人股力量


你在心中對準怎樣的藍圖,決定了你將度過怎樣的人生。強烈的意念,將作為現象顯現,請你首先銘記這個“宇宙的法則”。


因為自己的一顆美好的心靈,特別是“為世人,為社會”做奉獻的思想,就是這個宇宙本身的意志。


宇宙中存在一股力量,它要讓萬物進化發展,變得更加美好。


Part2如何發揮“心想事成”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心想事成”呢?有幾個條件:


1,只是“內心希望如此”,是不會成為現實的


我在前面指出內心植入的可能會成為現實,不過如果只是內心希望如此,是不會成為現實的。


實際上,我們內心對準的現象有時能實現,有時卻實現不了。實現的人就相信這種說法,沒實現的人就會反駁說:“你說什麼呢?!如果能夠心想事成,螃蟹就不會橫著走了。”


有人能實現,有人實現不了,只能說明這種說法不科學。


所以如果大張旗鼓地宣揚這種說法,很容易讓大家認為這是一種新興宗教,就會有人說:“那傢伙說的都是騙人的吧。”


如果只要心裡這麼想,結果就一定會如此,那麼,把方法告訴大家,大家都能心想事成,也就相信了。


可是,情況並非如此。


2,意圖必須“強烈”,“持久”,“發自內心深處”


為什麼很多人不能心想事成呢?


從我本身的經歷來看,這個條件應該是內心的意圖必須非常強烈,而且非常持久。


只有內心的預期強烈而持久,才能表現為外在的變化。


這意味著內心的預期非常強烈:“無論如何都要這樣。”而且,這個強烈的意圖必須持久。我想,大概正是這樣一種強烈的意圖讓我們心想事成,必須毫不懷疑,心無雜念。


“只是會不會是這樣呢?要是這樣的話就能賺到錢了。”如果只是這種程度的意圖,也就沒有什麼討論的價值了。自己從內心深處就不相信的事情是不會實現的。


只有始終堅信,內心的意圖才能成為現實。


稻盛和夫 |“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則


3,把美好的預期意圖出來,越詳細越好


公司成立之初建在京都的西之京原町,資本金300萬日元,吸納了7位志同道合者和20名初中畢業生。


晚上,我和7位同人邊喝酒邊給我們自己的鼓勁:“過不了多久,我們就會成為京都西之京原町第一的企業,接下來會成為中京區第一的企業,然後成為京都第一,日本第一,全球第一的企業。”


當時企業的資本金只有300萬日元,剛剛租借其他公司的倉庫建起了工廠,我們就說出了“建成全球第一的企業”這樣的豪言壯語。


像夢話一般,我們接二連三稱為出“西之京原町第一,中京區第一,京都第一,日本第一,全球第一”,在別人看來這簡直是愚蠢至極,而我們自己卻一臉認真地相信“一定能做到”。


缺乏熱情的人可能會想:“真是痴人說夢啊!認清現實吧!”在旁人看來連“西之京原町第一”這個目標我們都不可能實現,更別說“全球第一”了,可我們自己卻是認真的。


我們沉浸在自己的意圖之中。要想使理想變成現實,需要有如此強烈的意圖。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我認為這是實現內心預期的根本所在。


那麼,是否只有強烈的意圖就足夠了呢?我感覺似乎還應該還有另外一個條件,這就是內部心把美好的預期取代出來。


4,預期的來源至關重要,你是一一私私利,還是為他人和社會?


那麼,失敗與持久成功之間真正究竟怎樣的差異呢?


“無論如何都要成功”,這種強烈而持久的預期引導我們走向成功。不過,源於一己私利的意圖,雖然可以讓我們獲得一時的成功,這種成功卻無法持久。


我們的內心有多重性。略加思考我們就會明白,最基本的尺度就是所謂本能,它是克服我們呱呱墜地與生俱來的。嬰兒一出生就渴望吸吮母親的乳汁,這就是一種本能。


本能是上天賜予我們的,它讓生為肉體的人類能夠保護自己並維持身體的功能。這屬於一己之私利,是自我本位的。換言之,這是主觀之心。很多人僅憑本能工作,他們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賺錢。


隨著人的年齡增長,學識和修養日益深厚,高於本能一個尺度的理性開始萌發。理性是從科學的角度進行思考。


客觀主觀,從客觀的角度把握事物,發生事物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這是科學產生的源頭。


比一般科學說的良心,大致就是這個意思。它高於理性,從而樂於幫助貧困者,還有我們常說的善解人意。


那麼,我們在開始時預期的強烈意圖,來自內心的那個尺度呢?是來自一己私利的本能,還是來自理性呢?


以企業經營者為例。


境界略高的經營者可以成為一己私利,時刻牽掛著員工的利益:“我自己也想成功,可同時也希望給員工帶來幸福。現在以這麼低廉的工資員工,我一定要通過不懈的努力獲取更高的利潤,讓員工能夠在地上上更好的生活。我恰好而努力的。”


再高一個境界,思考的問題又會有所不同:“為了使社會更加完善,我要通過工作為社會做出貢獻。”


只是意圖強烈還不夠,預期的來源也很重要。


如果來自本能的強烈意圖是自私自利的,只考慮自己不顧別人,那麼前面提到,這是主觀之心,是利己之心,因此這個意圖的實現,肯定會給別人帶來麻煩。


他們踩著別人的膝蓋往上爬,會和很多人產生摩擦。總之,他們是犧牲周圍人的利益去追求自己的成功,這樣的行為必定會產生反作用。他們或許能獲得一時的成功,但是在反作用下,終將一敗塗地。


稻盛和夫 |“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則


如果心裡總是思考“無論如何成功”,那就一定能夠成功;“可能不行,也許會失敗”,這種想法會使內心時,就會失敗。


內心沒有呼喚過的東西,不會自動來到自己身邊,現在自己周圍發生的所有現象,都是自己內心的反映。


所以,我們心裡不要有憤怒,憎恨,嫉妒,猜疑等,不要在心裡放置那些帶有否定性的,陰暗的東西,而應該時常抱有夢想,在心裡表現積極的,美麗的事物。


只要這樣做,實際的人生就會變得美好。

稻盛和夫 |“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