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刻骨銘心的愛情,九旬老奶奶苦尋愛人77年,只為再見最後一面

八十多年前,還是個十四歲小姑娘的她嫁給了一位氣宇軒昂的國民黨軍官,婚後不久丈夫就奔赴前線,苦等七年後,她只收到了丈夫的死訊。此後儘管他重組家庭,開始了新的生活,但是心中對於亡夫的念想一直深藏於心間一刻也未曾削減,七十多年後,在兩岸志願者的幫助下,九十三歲高齡的她終於如願來到臺灣祭拜亡夫。

詮釋刻骨銘心的愛情,九旬老奶奶苦尋愛人77年,只為再見最後一面

八十多年前十四歲的姑娘張淑英經人介紹認識了時是71軍87師少校參謀的青年軍官鍾崇鑫,相親歸來,彼此中意的兩人很快就在父母的支持下訂了婚,並在當年就舉辦了隆重的婚禮,年少有為的鐘崇鑫也頗為顧家,在完婚前就將每個月的軍餉都交給妻子。1937年7月7日,接到緊急任務的鐘崇鑫一回到常熟家中就和妻子說要出任務,也沒有和以前一樣說多久回來,張淑英作為女人直覺天生敏銳,下意識地認為這次分別不一般,於是便提出送送丈夫,可未曾得知,這一別便是永訣。

詮釋刻骨銘心的愛情,九旬老奶奶苦尋愛人77年,只為再見最後一面

常熟一別後,張淑英接連收到鍾崇鑫的幾封來信,但每封信都有著不好的消息,甚至有了遺志,叮囑張淑英如若自己不幸,讓她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當年冬天,鍾崇鑫的勤務兵來接張淑英和鍾母到武漢居住,婆媳二人被受到武漢師部後,張淑英一直沒等到丈夫,終日惶惶終於鼓足勇氣向師長打聽,這才聽說丈夫所在的部隊參加了南京保衛戰,並且戰況慘烈。


既然丈夫不在武漢,張淑英婆媳二人覺得待在武漢沒有了意義,於是便輾轉回了重慶老家,之後,就便失去了丈夫的音信,張淑英每年都要寫信要鍾崇鑫所在的師部詢問,鮮有的幾次回信也都是讓人失望的消息。1944年,張淑英鍾崇鑫的戰友方維鑫的幫助下,接連寫了幾次信給軍長詢問,最終才得到軍長舅侄杜細之的回覆,這才知道原來丈夫早已陣亡。幻想破滅了張淑英萬念俱灰,在家中和婆婆哭的死去活來。

詮釋刻骨銘心的愛情,九旬老奶奶苦尋愛人77年,只為再見最後一面

兒子死後,本來就身體不好的鐘母失去了精神支柱,身體每況日下不久就撒手人寰。張淑英只好回福州找父母一起生活,後來父母舉家搬去臺灣,思念亡夫的張淑英便回到了鍾崇鑫的重慶老家,直到1949年張淑英才振作起來組建了新家庭,但是對於亡夫的思念卻一直埋藏心間,因為害怕會傷害自己的家人也不敢去打聽鍾崇鑫的靈位在哪裡。

詮釋刻骨銘心的愛情,九旬老奶奶苦尋愛人77年,只為再見最後一面

1988年,第二任丈夫過世五年後,她才敢將自己長久以來的心願告訴了三個孩子,在多方尋找之後孩子們知道了鍾崇鑫陣亡於雨花臺陣地,但是靈位的位置仍是一個謎。

詮釋刻骨銘心的愛情,九旬老奶奶苦尋愛人77年,只為再見最後一面

2014年九月在央視《關愛老兵》節目的幫助下,臺灣志願者在臺北忠烈祠尋得鍾崇鑫靈位,一行人隨即便登上了飛往臺北的航班,時年已經九十三歲高齡的張淑英,在苦等七十七年後終於“見到”了丈夫,面對牌位的她哭得哽塞,久久不能言語。離開臺北之前,張淑英又一次去了忠烈祠,這次是告別也是期待另一種形式的再見,這段跨越七十七年的跨世之戀感動了無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