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刚出手整治携号转网三大顽疾,中国移动又有何新招?

3月4日晚间,工信部通过工信微报和工信微服公众号,正式公布了对河南、山东两地携号转网违规问题的处理情况,再次引发用户对三大运营商携号转网的讨论。从这次公示的情况来看,两地三大运营商违规的情况属实,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有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处罚,携号转网的监督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

工信部刚出手整治携号转网三大顽疾,中国移动又有何新招?

引起这一次工信部主动公开对携号转网违规处理情况的,是前几天央视播出的在山东、河南两地督查暗访记录。其中主要涉及到了电信运营商在携号转网执行中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三大运营商都有案例被公开。包括中国移动等企业通过主动给老用户免费赠送等方式,给用户提供附带期限的新业务合约,然后以新合约限制携号转网,拖延向用户提供携号转网服务;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限制“靓号”用户携号转网,并要求收取高额违约金;以及中国移动部分营业厅对用户携号转网业务咨询,线上线下答复内容不一致,致使用户多跑路耗时耗力等问题。

工信部刚出手整治携号转网三大顽疾,中国移动又有何新招?

实际上,这三类问题正是目前携号转网的三大顽疾。虽然工信部多次提出不能给用户携号转网人为设置障碍,但三大运营商都或多或少地通过这三种方式,来阻止或影响用户携号转网。中国移动在近期频繁推出各种流量、语音和短信赠送活动,都要求用户签订半年到两年不等的在网合约,客观上也起到了变相留住用户的作用。此外,前段时间中国移动和联通、电信都有用户曝出,自己的手机号码在携号转网的过程中被认定为“靓号”,必须支付剩余合约期的违约金才能转网,少的有几百,多的高达数万。一位河南电信尾号为“3333”的用户,被告知违约金要交6万多,这么高的数字,而且运营商也很难拿出当时的协议,相信没有几个用户愿意交。这种索取高额违约金的模式,明显就是一种阻止用户携号转网的策略。

工信部刚出手整治携号转网三大顽疾,中国移动又有何新招?

尽管三大运营商通过这些违规的办法来限制用户携号转网,用户携号转网的热情依然比较高。工信部公布的截至2月中旬的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累计转网用户已经超过180万,其中中国移动净携出接近15万户,中国联通净携出超过27万户,唯有中国电信把42万多户收入囊中。中国联通在下架部分低资费套餐之后,用户流失可以说在意料之中,但中国移动从去年的“查网龄送话费”,到最近的各种赠送活动,拿出了很大的诚意,仍然流失了十多万用户,肯定会很着急的。如今工信部刚出手整治携号转网三大顽疾,移动也不敢顶风作案再用那些老办法。不过有网友透露,中国移动又出新招了。

工信部刚出手整治携号转网三大顽疾,中国移动又有何新招?

究竟有何新招呢?中国移动对于前去咨询携号转网的用户,反复提示转网之后可能收不到银行、学校、单位、网购等短信,让用户不敢轻易决定转网。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招,只是以前可以明目张胆地采用其他三种方式的时候,移动的业务人员知道这所谓的新招效果不太好,很少用而已。如今其他办法正处在整治的风口浪尖,效果差的办法也用上了。

工信部刚出手整治携号转网三大顽疾,中国移动又有何新招?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移动在三大运营商中,无论是信号质量还是覆盖范围,整体上都要比联通和电信更好。因此很多转移到联通或电信的移动老用户,确实遇到过不能及时收到短信的情况。这一方面可能是信号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携号转网系统还不完善引起的。毕竟各种网站和APP数以万计,携号转网改造涉及面太广,个别验证短信存在不畅通的问题也并不奇怪。

所以准备携号转网的用户,不管是要转到移动,还是联通或电信,都要先认真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需要经常收到比较重要的电话或短信,建议还是暂缓办理携号转网,等三大运营商的携号转网系统再运行一段时间,稳定之后再转网,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