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溥儀指責斷送大清天下第一罪人的奕劻 到底是個啥貨色

乾隆皇帝最小的兒子愛新覺羅·永璘,即皇十七子,政治上無所作為,是個不成器的紈絝子弟。但爺爺不行,孫子給力。一百多年後,他的孫子奕劻,成了清末歷史聞名的風雲人物。

如果解讀光緒和宣統年間的重大歷史事件,幾乎繞不開奕劻這個名字。

末代皇帝溥儀認為,正是他的這位前輩王爺,直接葬送了大清王朝。

被溥儀指責斷送大清天下第一罪人的奕劻 到底是個啥貨色

關於奕劻在辛亥年(1911年)的所作所為,溥儀有個最為尖銳評價“受袁世凱的錢,勸(隆裕)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裡!”

奕劻在清末年間到底都幹了些啥勾當,為何給自己留下了這麼嚴酷的評價?

史料記載說:奕劻做事,善於觀察揣測慈禧太后風向,“榮辱忽焉,皆在聖意”。通過巧取逢迎,慈禧對他特極其信任。

1900年,晚清朝廷與八國聯軍打過一仗失敗之後,慈禧太后有些心灰意冷,便把朝廷日常政事都推給奕劻主持。而奕劻則視袁世凱為最可信賴的人,時常向他問計並予以推薦重用,使袁世凱逐漸做大做強。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月,奕劻出生於北京。他是輔國公綿性的長子,綿性是永璘的六兒子、乾隆帝的孫子。奕劻已是乾隆重孫,自幼過繼給慶郡王綿慜為嗣。

道光三十年,奕劻襲封為輔國將軍;咸豐二年正月,被封為貝子。咸豐十年正月,因為咸豐帝三十歲壽辰,得以進封為貝勒。

慈禧在當“蘭貴人”的咸豐初年,常與其弟葉赫那拉·桂祥通信,便常找奕劻代筆書寫,奕劻雖然學識一般般,卻寫得一手好字,因此深得蘭貴人的好感。

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同治帝大婚,這時的蘭貴人早已由懿貴妃升為太后,奕劻當年對這位皇嫂的殷勤服務並沒白費功。他被加封郡王銜、授御前大臣。這是奕劻首次獲得如此高的職位。

光緒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藉口中法戰爭失利罷斥恭親王奕訢的一班軍機,史稱“甲申易樞”。奕劻因這一機緣接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主持外交事務,並進封慶郡王。

光緒十一年九月,清廷設立海軍衙門,奕劻受命會同醇親王奕譞辦理海軍事務。隔年二月,命在內廷行走。光緒十五年正月,奕劻被授為右宗正。這一年光緒帝大婚,賜給他四團正龍補服,其子載振頭品頂帶。光緒二十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奕劻又被封為慶親王,權位越發顯赫起來,

權位升高了,奕劻理政水平並未提高。他因才能平庸、碌碌無為,常為朝野的一些臣僚譏笑瞧不起。但奕劻不管這些,他一個心思巴結依附慈禧太后這棵大樹,給自己換來了無限榮耀和實惠。

光緒二十四年,在“戊戌變法”的關鍵時刻,奕劻挺身而出,幫助慈禧度過危機,因功被封世襲罔替鐵帽子王。

戊戌變法失敗以後,隨之而來的“己亥建儲”,奕劻既然支持慈禧將光緒皇帝囚禁於瀛臺,自然也不會反對立儲。並且奕劻作為神機營的主管,在己亥建儲過程中,他對慈禧的支持,顯得格外重要。

光緒二十六年初春,當義和團運動波及京師之後,奕劻作為總理衙門大臣,屢次領銜上書,請求朝廷鎮壓義和團。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後,慈禧太后裹挾光緒帝逃往西安,奕劻奉命留京與李鴻章同任全權大臣,負責與各國列強議和,代表朝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光緒二十九年,朝廷軍機大臣榮祿病死,奕劻順利進入軍機處出任領班軍機大臣,很快又管理財政處、練兵處事務,集內外大權於一身。

宣統三年(1911年),清廷裁撤軍機處,奕劻被推舉任“皇族內閣”總理大臣。同年十月,武昌起義後,他竭力主張起用被攝政王載灃罷黜的袁世凱。不久,袁世凱被起用,入京代替他成為內閣總理大臣,重新組閣,奕劻改任弼德院總裁。

被溥儀指責斷送大清天下第一罪人的奕劻 到底是個啥貨色

這時的大清,在奕劻的不停運作下,距離覆滅只剩最後一公里。

奕劻被其皇族痛恨並被後世所不齒的品行,大致可歸納為三個方面:

一是貪鄙成性,也就是說既貪婪又卑鄙。如果說奕劻沒啥本事,還真有點冤枉,至少他的攬財算賬水平出類拔萃。

清朝中央政府官吏薪水銀並不多,要想理財,先要解決無財可理的問題。對此,確知內情者直指慶親王“細大不捐”,即大錢不怕多,小錢不嫌少。

他的生財之道就是賣官,明碼標價,一手交錢一手交辦,買賣興隆。

1903年,袁世凱得知奕劻將接替榮祿到軍機處任要職,立即派親信楊士琦給奕劻送去一張10萬兩的銀票。

奕劻假意推辭。楊士琦說:“宮保(袁世凱)知道王爺不久必入軍機。在軍機處辦事的人,每天都得進宮伺候老佛爺,而老佛爺左右,許多太監們一定向王爺道喜討賞,這一筆費用也就可觀。所以這些錢不過作為王爺到任時零用而已,以後還得特別報效。”

聽了這番話,奕劻欣然收下了銀票。此後,袁世凱對奕劻“月有月規,節有節規,年有年規”,供奉不斷。袁世凱還和小自己17歲的奕劻長子載振結拜為兄弟,拉近自己與奕劻的距離。

同年,清朝廷在北京設立練兵處,袁世凱順利出任會辦大臣,負責創辦武備學堂,並聘請大批日本軍官擔任教習。至1905年北洋六鎮編練成軍,每鎮一萬二千五百餘人,除第一鎮系滿洲貴族鐵良統率的旗兵外,其餘五鎮都在袁世凱的控制之下,重要將領幾乎都是小站練兵時期的嫡系軍官。

同時,在奕劻的鼎力推舉下,袁世凱還兼任督辦電政大臣、督辦鐵路大臣及會議商約大臣。在此期間,他在發展北洋工礦企業、修築鐵路、創辦巡警、整頓地方政權及開辦新式學堂等方面,都頗有成效。通過辦理新政,袁世凱得以“內結親貴,外樹黨援”,很快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龐大的北洋軍事政治集團。

 袁世凱手下親信、道員段芝貴,1907年給奕劻奉上白銀10萬兩。同時,為了討好奕劻的兒子載振,段芝貴花重金將津門名妓楊翠喜贖身,小心翼翼地送進京城獻給了載振。

這一進獻“活寶”的行動,立即收到了巨大回報。沒過多久,段芝貴被連升三級,由道員而被賞布政使銜,升任東三省軍務處總辦,接著署黑龍江巡撫。

儘管後來段芝貴被人彈劾撤職,楊翠喜案轟動一時,但因得慈禧太后寵信奕劻,兩案都不了了之。

被溥儀指責斷送大清天下第一罪人的奕劻 到底是個啥貨色

當時的英國《泰晤士報》駐華記者莫里循披露,慶親王奕劻的銀行存款高達712.5萬英鎊。他對比寫道:“簡·愛小姐在桑菲爾德莊園做家庭教師,年薪30英鎊,生活就比較體面了;達爾文買了一幢帶花園的豪宅,不過2000英鎊”。

奕劻理財很有天賦,也有超前意識。當時多家外國銀行已進入中國,但因為八國聯軍侵華硝煙未散,人們恥於與外國人打交道,更願意到中國人的銀行或錢莊存錢。

奕劻卻相反,他格外青睞外資銀行,特別是到英資匯豐銀行存錢。而民族金融機構裡,沒有他一釐錢。

光緒三十年,御史蔣式瑆奏劾奕劻,指責他任軍機大臣以來,大小官員都去賄賂,慶親王府門庭如市,奕劻揮霍異常,但是尚能積蓄起鉅款,在英商匯豐銀行存入120萬兩私產。

因為奕劻與其子載振、大臣那桐聯手賣官鬻爵,被當時的人們暗地裡譏為“慶那公司”。

光緒三十四年,奕劻七十誕辰,命人大肆舉辦祝壽慶典,一時成了朝野官員們攀緣交結的最好時機,而奕劻更是毫無顧忌,照收不誤。

各地進獻者絡繹於道,慶王府門前車水馬龍,列起了長陣。有人透露,這一次七十壽誕,奕劻所得現金達五十萬兩白銀之多,禮物價值更為百萬兩白銀以上。

二是巴結慈禧,獻媚有術:奕劻少年時期便給皇嫂蘭貴人抄寫書信、跑腿學舌,混得很熟,且留下美好印象,之後更是處處追捧蘭貴人、懿貴妃、慈禧太后,重於贏得了厚報。

慈禧重權在握後,不斷給奕劻加官進爵。從1884年到大清倒臺的27年中,奕劻先後負責外事、海軍、財政等重要部門,最後升到首席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

不過,這位慶親王業餘時間比上朝參政更忙,主要是吃飯、打牌、投資,籠絡關係。

請客和吃請是奕劻每天的主業,主題多是慶賀生日。清末取得功名的人,大都是老婆數個、孩子一堆。所以奕劻不是在主辦宴會,就是在出席宴會的路上。然後就是搓麻將。

他為了討慈禧太后歡心,竟然把麻將牌引入後宮之中,手把手地將搓麻技藝傳授到人。從宮女到太監,無不樂此不疲。

當時大清國內外交困,慈禧太后正需要靠娛樂舒解心情,所以對麻將引進後宮十分歡欣。

當然,這只是第一步。奕劻還不時讓他的一個側福晉進宮,不是陪同老佛爺打八圈、就是陪老佛爺身邊的太監宮女來兩圈。這位側福晉每次進宮陪打麻將,隨身帶去的銀票總是不夠輸。完全是“你知我知,心照不宣”。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奕劻的官位也一升再升,不斷得到重用。

有良心未泯的官員實在看不下去,就鄭重提出非議。慈禧聽了並不惱怒,她傳話下去:“奕劻啥水平我能不知道嗎?但是看來看去,還是他貼心···。”

三是竭力推舉袁世凱,拱手送出了皇家社稷

 許多史料評價說,在清末最後十年中,奕劻與袁世凱沆瀣一氣,一個掌朝,一個掌軍,不折不扣地成就了一個“大北洋”政治框架,形成朝野軍政,大半北洋。

這個框架有多牢固呢?甚至於袁世凱在1909年下野歸鄉,也沒有從根本上打破北洋系在清末軍事實力上的壟斷地位,這無疑是為清朝的滅亡備好了陷阱。

宣統三年(1911年),清廷裁撤軍機處,奕劻被委任“皇族內閣”總理大臣。但他早已名利雙收,家財億貫,根本不想繼續為朝廷賣力了。

武昌起義爆發後,舉朝人心惶惶。內閣總理大臣奕劻與協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二人皆為袁黨)第一個想到能挽回局勢的人,只有袁世凱。

而當時能說服攝政王載灃重新起用袁世凱的,也只有慶親王奕劻。

1911年10月14日,由奕劻提議重新起用袁世凱,那桐、徐世昌立即隨聲附和。載灃無計可施。隨後不久,袁世凱出山,代替奕劻成為內閣總理大臣。

此時,載灃雖被架空,但畢竟還是監國攝政王,還是海陸軍大元帥,擁有管轄調遣禁衛軍之權,仍然對袁世凱構成一定的威脅。

為了徹底除掉這個障礙,袁世凱夥同奕劻,告訴隆裕太后和載灃攝政王:“革命黨太厲害,我們沒槍炮,沒軍餉,萬不能打仗。”

隆裕太后問:“可否求外國人幫助?”奕劻說:“等奴才同外國人說說看。”過了兩天,奕劻說:“外國人再三不肯,經奴才盡力勸說,他們才表示,革命黨本是好百姓,因為改良政治,才用兵,如要他們幫忙,必使攝政王退位。”

在奕劻、袁世凱的哄騙之下,懦弱無知的隆裕太后命載灃退出監國攝政王之位。

1911年年底,南北和談進入關鍵階段,清帝遜位與否,南北雙方難以達成一致見解。南北議和開始後,奕劻堅持主張清帝退位。

他對隆裕太后說:“革命軍隊已有5萬之眾,我軍前將士皆無戰意。”又對載灃說:“全國已去大半,幸能偏安,亦難持久。果能融合滿漢,改良政體,似不妨和衷商辦。若因固執而至決裂,則滿人均為我一家所累。”

載灃聞言,自知大清末日已到,不禁放聲大哭。

1912年1月17日御前會議上,奕劻、溥倫主張清帝自行退位,頒佈共和,奕劻說:“要想保全皇室,除了走共和的道路之外,恐怕沒有別的好辦法。”

但這一提議,受到正紅旗滿洲都統、禁菸事務大臣溥偉,鹽政大臣載澤等人堅決反對,沒有結果。

第二天再開御前會議,仍無結果。會後,以良弼為首的宗社黨等十餘主戰派前往慶邸,圍攻奕劻,但奕劻不改主意。

1912年2月12日,清廷無奈接受優待條件,宣佈清帝退位。

清廷大廈將傾之關鍵時刻,奕劻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不小的稻草。

被溥儀指責斷送大清天下第一罪人的奕劻 到底是個啥貨色

(劇照)

有人這樣評價奕劻:“以理內政,則內政無不荒,以理外交,則外交無不敗···,奕劻於皇族中,固斷送滿清之第一罪人矣。”

清帝退位後,奕劻遷居天津。憑藉多年聚斂的不義之財,在那裡度過了優裕閒適的六年時光,於1918年病死。

奕劻去世後,其家人請求諡號。末代皇帝溥儀對其恨得咬牙切齒,本想給奕劻“謬”,“醜”、“幽”、“厲”等惡諡。但最終經其父親等人勸說,給了他一個“密”字,意思是讓他“追補前過”,在清代親王諡號中,“密”是最差的一個字。

可是,當時的民國政府卻對奕劻則評價很高。繼任大總統黎元洪頒令,允許奕劻的兒子載振世襲和碩慶親王的爵銜。

陳年往事,早已成為煙塵。奕劻其人更是淹沒於歷史長河之中。

現今保留在京城的慶親王府,位於北京西城區定阜街3號。它是在光緒十年(1884年)奕劻晉封慶郡王后按王府規制改建的。

慶親王府建築分三大部分。中央是主要殿堂,現只餘後寢1座,東部亦已改建,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

西部是慶王府的生活居住區,有三組並排的院落。原廳堂均有名稱,懸有匾額。最後是一座二層樓,俗稱梳妝樓或繡樓,現存三組院落,各有大門出入。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京津衛戍區司令部曾設立於此,現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