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为拖延症患者准备的一剂良药,重新掌控你的人生

大概人人都会有拖延的时候。比如,立了一个目标,拖了一年又一年都没行动。比如,买了一套网络课程,告诉自己好好学习,却拖了一天又一天都没开始学习。又比如,总是说要减肥,却总是拖着迟迟不去行动,只是想着明天就开始少吃多运动。

其实,这就是拖延症。拖延症就像是巨大的泥沼,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毒品,多少人想着吸了第一口,还能靠自制力戒。然后就深陷其中,变得人不人鬼不鬼。

拖延,总是从第一秒开始,有了第一秒,就会有第一分钟,第一小时,最后一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干。

所以,想跟大家来分享这本书的内容,来帮助有拖延症的朋友更好的战胜拖延症。

《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出版三十多年来,一直高居心理学类书单榜的前列,它帮助了全球数以千万被拖延症深深困扰的人们,让他们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本书的两位作者在30多年里,只专注于拖延这一主题的研究,她们是全球最权威的“拖延问题”专家。

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治疗发现,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战胜拖延症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问题来解读,让你从此不拖延。

一、什么是拖延症?

当年我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总是觉得时间还很长,可以慢慢写。每次开始写的时候就想着玩会手机,看个电视剧,心里也很焦虑论文怎么写,但就是一直没下笔。眼看离答辩越来越近,开始着急了,熬夜通宵,胡乱拼凑。结果可想而知,一辩没有通过。眼看着毕业要成问题,才逼自己好好写论文,惊险通过。

从那以后,我意识到自己的拖延症已经比较严重了,而且拖延症带来的危害也会随着工作l的增加越来越严重。我开始想办法去改变我的拖延症,直到接触了《拖延心理学》这本书,我才真正了解了拖延症,也找到了解决拖延症的方法。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拖延心理学》:为拖延症患者准备的一剂良药,重新掌控你的人生

拖延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是现在做还是以后做?


二、你为什么会拖延?

不论要解决什么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问题的根源,只有找到问题的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所以,我们将从情绪、人际关系、家庭以及时间冲突这四个方面来探讨拖延症的根源,探讨你是如何一步步陷入拖延的深渊。

1、拖延的情绪根源

相信每个人在拖延的时候,心情绝不是真正轻松、淡定,他们会焦虑、恐慌,我们内心充满着内疚和自责。

当我们碰到一个比较棘手的任务,比如写一篇5000字的论文,或者备战高考数学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驱使我们将注意力转向其他更容易的任务,比如刷会抖音,看个电视剧,或者刷朋友圈。但当你刷抖音刷朋友圈的时候,你的内心还是在焦虑棘手的任务该怎么办。

为什么我们宁愿忍受这些糟糕的感受,也要去拖延呢?

因为我们在借此回避更糟糕的感受和情绪,回避我们更加不能面对的东西。比如我们不喜欢学习,讨厌学习带给我们的压力,害怕学习带给我们的束缚。比如害怕失败,害怕真实的自己不能被别人接受。

甚至有些工作中的人会认为:如果自己不再整天混日子,而开始认真工作的话,他就会一直这么干下去,永远不会再有混日子的自由了。

而那些简单的任务可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暂时愉悦。于是,他们希望通过拖延,来获得暂时愉悦,去拼命地避免痛苦。

人是习惯的动物,久而久之,人就会把拖延养成一种习惯。

拖延企图逃避的不是某个任务,而是由这个任务引发的某种感受,尽管你可能没意识到。

但作者对这种心理的拖延者表示理解,作者说:在现代社会的匆忙脚步中,在事事高标准严要求中,我们中很多人躲进了拖延的避风港,这难道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吗?

《拖延心理学》:为拖延症患者准备的一剂良药,重新掌控你的人生


2、拖延的人际关系根源

在人际关系中,榜样的力量在拖延症的形成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会想变得跟榜样一模一样,可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成功者榜样其实是无法被模仿者,于是,你很有可能拖延症不去做某件事情,这样你就不用觉得自己不如榜样,并因此感觉很失败和低人一等。

存在主义哲学曾提出过:你想成为科学家,医生,富豪等这类人的时候。是你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还是因为受到外界的干扰?是你想成为别人想成为的人或者别人希望你能成为的人。

有时希望自己成为榜样那样是一种动力,但有时候被逼着成为榜样的样子会是一种伤害。

3、拖延的家庭关系根源

家庭关系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对拖延者的影响更深远,也更不易被察觉。所以也是作者论述的一个重点。

本书的作者发现,一共有五个基本的家庭倾向是形成拖延的心理因素。这五个倾向分别是:施压、怀疑、控制、依附和疏远。

(1)施压的倾向常常出现于以成就为驱动的家庭中。会让孩子恐惧失败,害怕一旦做出错误决定,就会迎来灾难性后果。于是,他们用拖延来回避努力。

(2)在怀疑倾向主导的家庭中,父母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孩子的能力表示怀疑或否定,比如“学数学是女孩子的弱项”。孩子长期面对这种怀疑的信息,很可能会真的相信这些话。无论遇到什么事,他们都会畏缩不前。

(3)在控制倾向严重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生活指手画脚,越俎代庖。一个孩子如果没完没了地接受指令,他就会感到,自己没有权利拥有独立的自我。等到他长大了,他会通过拖延和拒绝做事,来激怒有控制欲的父母,或者激怒其他对自己要求严格的权威,比如领导,来削弱他们对自己的控制。

(4)在一个以依附倾向为主的家庭里,孩子不会被鼓励去创造自己的生活。父母对他们的过度保护和关照,会让孩子缺乏自己独立生活的信心,他们甚至会认为,离开家,拥有自己的生活、发展自己的事业和兴趣,是对家庭的背叛。所以,如果成功会让他们离开家庭,或者让他们产生“我即将背叛家庭”的想法,拖延就可能出现,帮助他们继续依附在自己的家庭上。

(5)在疏远倾向的家庭中,家庭成员缺乏相互的关心和情感联结,父母与孩子在情感上比较疏离,当遇到麻烦时,孩子就会感到孤立无援。孩子长大后,独立工作会触发他们的空虚和孤独感,于是他们就会用拖延的方式回避一些需要独立完成的事情。

从小在这些家庭关系中成长的孩子,被种下了拖延的种子,等他们长大后,才发现,拖延这种习惯已经深深的埋在他们内心深处,是一个不需要被触动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问题。

《拖延心理学》:为拖延症患者准备的一剂良药,重新掌控你的人生


4、拖延的时间冲突根源

我们对于时间的流逝的速度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就是“主观时间”。拖延症的主观时间感和客观时间发生冲突,这可能让他们错误地预估完成一件事需要的时间。而如果一个人对时间的感知和我们实际所处的人生阶段不相符合,他也可能拖延。

有很多时候我们过于自信,认为某一个工作需要多长时间,所以将这件工作就往后顺延到具体的时间内,而眼前的时间就留做他用。就自然而言的拖延了。

三、拖延症怎么治?

技巧一、列清单清查自己的拖延行为

你可以写下2-3个自身的拖延经历,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诱发了你的拖延?你的感受如何?最后的结果又是什么?你要问问你自己,这些拖延行为是否存在共同的主题或模式。

你还要列出这些拖延行为带来的外在后果和内在后果。同时,你要思考,什么事总让你拖延,什么事你能准时做到?而这两件事之间,最关键的区别在那里?

《拖延心理学》:为拖延症患者准备的一剂良药,重新掌控你的人生


技巧二、指定明确可操作的目标。

回顾、分析完自己的拖延史,第二步你要对你的目标进行重新设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可操作目标?

首先,它是具体的、合理的、务实的。比如,相比“我要写书”这个目标,你不如定个更务实的目标--“我要在2小时内写完第一章的序言”。

第二,它是可被观察的。比如,你的目标:“我今天一定要把简历更新了放在网上”,当你完成目标的时候,这个结果是可以被看到的。

你可以将目标分解成具体的步骤,你还可以给每个小目标设定一个必须完成的时间期限,比如把30分钟花在做某件事上,并保证不去改变这个时限。

将一项棘手的工作变成很多个小工作,将一个大目标变成一个个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留给自己一个奖励,给自己动力去完成下一个小目标。

技巧三,列出你的“非计划”表格。

这个表格可以帮你做好时间管理。它是一个每周日程表,你要在表中列出接下来的一周里所有你“必须做”的事情,把各项活动所要占用的时长标示出来。

这张“非计划”表格中的空格就是你还没有被安排掉的时间,也就是你还有多少时间是可以利用的。通过这个表格,你可以慢慢学会精确的预测一件事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技巧四、学会拒绝。

有时候我们拖延,是因为我们无法直接拒绝做某件事,只好用拖延时间来间接地表达就觉,拒绝你觉得不必要的事,做更多你所热爱的事情,让它们在你的生命里占据更多的时间,而不是浪费时间去拖延。

技巧五、用正念来减轻压力。

无论你是在拖延,还是在治疗拖延,都会感到压力。作者提出一个减压方式是正念的呼吸方法。

具体怎么做呢?首先,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这时我们就会主动去感觉呼吸的过程,并留意呼吸的感受以及我们的反应。我们还会注意到自己是否正在专心呼吸,一旦发现自己走神了,我们就要有意识地把注意力带回到呼吸的过程。若没有保持正念,表面上我们安静地呼吸,但也许我们同时在思考一百零一件无关的事情。

我们可以从察觉呼吸及身体的感觉,慢慢延伸到觉察自己的所思所想,用这种柔和而警觉的方式觉察自己,会增加对自己的了解,并为培育平静和愉悦的心境创造条件。

技巧六、暗示自己,立刻马上现在就去做。

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上厕所也要带着书背吗?

就是逼自己,上厕所时也不能放松,要保持一种习惯。

时刻保持紧绷的拼搏节奏。

现在,立刻,马上

干事前心里念一遍,马上去做!!一秒懒的时间也别给他。

拖延就是癌细胞,一个细胞癌变了,不管他,他就会分裂成两个四个一万个,越来越难扳回来,直到病死。

然后你又后悔,又沮丧,又一天一周一个月什么都没干。

以上是《拖延心理学》带给我们关于战胜拖延症的方法。

《拖延心理学》:为拖延症患者准备的一剂良药,重新掌控你的人生


而我本人还有一点小建议给大家:想要战胜拖延症还要抵抗触发拖延症的诱因,比如说手机、沙发这类舒服的地方,所以当你要做一项工作的时候要远离触发拖延的东西,关闭手机或者远离舒适区。

同时还有完美主义的拖延症者,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期待过高,不够现实,这时你需要问自己一个重要的问题:你是为了让自己取得进步,还是为了让自己陷入沮丧和挫折而设立目标呢?

根本而言,拖延的问题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是一个心理问题,是有关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问题。

所以,拖延最恐怖的不是让你做事效率变低。

最最重要的是,它会给你带来深深的挫败感,那种挫败感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害怕失败,能逃避就逃避,从而导致拖延症越来越严重的恶性循环。

希望每一个深受拖延症困扰的朋友,愿你们都能走出拖延症的恶性循环,拥抱充实有趣的生活。

《拖延心理学》:为拖延症患者准备的一剂良药,重新掌控你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