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陶瓷界一場名窯名匠賞談開年

王永安/文 荊體法/圖

庚子鼠年新春來臨之際,在位於禹州市神垕鎮的光大瓷業,一場名窯名匠迎春賞談拉開了2020年河南陶瓷界“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大幕。

河南陶瓷界一場名窯名匠賞談開年

讓我們來看一看來了哪些名匠:劉國安、任星航、晉曉瞳、李欣營、李建峰、於樂土等。

他們賞什麼?談什麼?

賞一群懷揣陶瓷夢想、行走在復興陶瓷名窯大道上的鈞瓷、汝瓷、官瓷、密縣瓷行業新秀的作品,談各人作品中應該堅持的、需要提升的。

河南陶瓷界一場名窯名匠賞談開年

任星航:好作品要讓人眼前一亮

“好的作品,首先要讓人眼前一亮。”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任星航開門見山地說,大家拿出自己的作品接受賞談很有意義,但總的來看,傳統的多,創新的少。

任星航說,不僅這次活動,就連一些名為創新的陶瓷展覽上,不少參展者拿來的卻大都是傳統的器型,大家都是梅瓶、荷口瓶等,自然難以令人耳目一新。

對做陶瓷而言,拉坯是手藝,是基本功,要把手練巧一些。一定要多動心思,做好造型設計,小件要突出巧,大件要做出氣勢。

河南陶瓷界一場名窯名匠賞談開年

劉國安:各個窯口要爭做研究所

“在傳統的器型上署上自己的名字,嚴格意義上不是自己的作品。”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劉國安的發言一針見血。

陶瓷,尤其是鈞瓷,最先入眼的是整體的形狀,器型的美;其次是釉裝飾的美,從燒成來看,有柴燒、煤燒、氣燒,鈞瓷藝術是火的技術與釉的工藝結合,靈魂是窯變,要研究釉的多變。

劉國安呼籲,陶瓷造型要精細,不要抄襲,我們要自己去創新。以鈞瓷為例,神垕有幾百個廠家,如果一家就是一個研究所,一家一個月出一件創新作品,大家想想一年會有多少件新的器型?

河南陶瓷界一場名窯名匠賞談開年

李建峰:做造型要知其用途用法

“做造型時,要知其用途用法。”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建峰以自己擅長的制壺技藝,現身說法。

以目前市場上的幹泡茶臺為例,大都會出現壺、杯底部沾水,不美觀、不衛生,主要原因是中間部位大部分是凹的,導致積水。大家在做幹泡臺時,你中間是凹的,我也跟著是凹的,而不去思考為什麼。如果把茶臺與壺、杯接觸部位設計為凸出的,是不是就得到了改進?

“坯,不要一步旋到位。”李建峰說,如果一氣呵成後,即使發現問題,也沒有修改的餘地了。要做工精細,有一條就是在旋坯的過程中,要不時站起來觀看,看哪些不到位,給予修正。就這樣,旋旋站起來看看修修,器型、線條就會得到優化。

河南陶瓷界一場名窯名匠賞談開年

李欣營:創新要處理好型釉關係

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李欣營說,創新要處理好型釉關係。

隨著現代科技引入鈞窯,鈞瓷人逐漸掌握了鈞瓷的窯變規律,認清了鈞瓷能夠產生絢麗窯變的真正原因。新型窯爐的使用,窯變規律的破解,為鈞瓷的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創新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就是“型為釉服務,釉為型添彩”,要探索研究新器型與釉料在窯火中融合變化的特徵,改進器型、尋找最佳窯變的燒成方法。

河南陶瓷界一場名窯名匠賞談開年

於樂土:引入多樣化的造型方式

高級工藝美術師於樂土說,從目前來看,官瓷、鈞瓷、汝瓷大都是拉坯、注漿等傳統的造型方式,可考慮借鑑、引入新的造型方法。

拉坯、注漿,主要適用於瓶瓶罐罐,單一的成型方式,限制了作品器型的多樣化,所以,河南陶瓷名窯一代代燒的都是瓶瓶罐罐。目前,國內外流行的陶藝作品,盤泥條、拍泥片等多樣化的成型方式,給靈活創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河南陶瓷界一場名窯名匠賞談開年

此次新春賞談由河南省建築衛生陶瓷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雅昌藝術網陶瓷頻道、禹州市鈞瓷文化旅遊試驗區辦公室主辦,河南陶瓷界青年匠人侯小娟、趙佔嶺、任曉輝、張高峰、張長安、張凱、溫亞迪、張書義、文春立、楊萌菲、王佔輝、徐丹丹等對自己作品進行了介紹,劉國安、任星航、李建峰、李欣營、晉曉瞳等陶瓷名匠對各個作品進行了精彩的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