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的鐵拳火箭筒和美軍的巴祖卡火箭相比,誰更厲害?

鐵拳火箭筒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種德國製造的,廉價的火藥推進無後坐力反坦克榴彈發射器。在二戰中德國共生產了超過800萬各種型號的鐵拳。鐵拳”3可發射多種朝口徑彈藥,具有結構緊湊、質量小、易攜帶的特點。

“鐵拳”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近距離巷戰中。由於製造工藝極其簡單,以至於在1945年柏林被圍之後仍然有大量的“鐵拳”出廠並能及時地補充給城防部隊使用。由於這種武器非常易於操作,所以“鐵拳”也成為了倉促編成的新兵部隊和國民衝鋒隊的首選反坦克武器。而對於經驗豐富的武裝黨衛軍反坦克小組,以“鐵拳”配合“坦克殺手”型88毫米反坦克火箭筒(Panzerschreck)的精確伏擊,更是成為讓盟軍裝甲部隊非常頭疼的威脅。在柏林被攻陷前,“鐵拳”擊毀了數百輛蘇軍T-34/76和T-34/85型坦克和裝甲車。

二戰,德軍的鐵拳火箭筒和美軍的巴祖卡火箭相比,誰更厲害?

二戰,德軍的鐵拳火箭筒和美軍的巴祖卡火箭相比,誰更厲害?

二戰,德軍的鐵拳火箭筒和美軍的巴祖卡火箭相比,誰更厲害?

德軍的“鐵拳”曾經給盟軍裝甲部隊造成很大傷亡,然而,它對盟軍裝甲部隊所造成的最大破壞,還是心理上的影響。在缺乏強大步兵掩護的情況下,坦克在接近遮蔽物時,就變得極其謹慎小心。即是這樣,一名隱蔽巧妙的火箭筒射手仍然可能從壕溝或大樹背後突然跳出來。有時,雖然只有寥寥幾名射手,但卻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結果。1945年3月29日,英軍皇家坦克團的一個坦克連,曾被一支用“鐵拳”裝備起來位於堅固路障後面的德軍小分隊阻擋了4小時。這並不是由於這個英軍坦克連的乘員缺乏勇氣,而是因為,在德軍這些火箭筒手被徹底消滅之前,採用試圖靠近敵人的辦法,並無多大價值。在盟軍穿越法國和歐洲低地國的攻勢中,有不計其數的謝爾曼坦克,就是由於坦克乘員們採取了魯莽的冒險行動,結果遭到了被消滅的厄運。

巴祖卡是第一代實戰用的單兵反坦克裝備。巴祖卡使用固體火箭作為推進器,彈頭為高爆(HE)和高爆反坦克(HEAT)彈頭,能夠摧毀裝甲車、機槍工事,射程超出手榴彈和手雷的投擲範圍。因為其管狀外形類似於一種名叫巴祖卡的喇叭狀樂器(鮑勃·伯恩斯在20世紀30年代發明並推廣)而得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在北非戰場中繳獲到一些巴祖卡火箭筒,他們馬上就發現了巴祖卡在戰場上的作用並開始著手仿製。[1]德國設計師將彈頭直徑增加到88毫米(還有一些小的改動)並在德軍中推廣使用,這種武器被稱作坦克殺手。

巴祖卡的來源是一戰的小型火箭。剛開始發明的產品有效距離還不到50米,漏洞百出。後來提升到了640米距離此情況才有所改善。但常常偏離目標。此外,它的彈頭的口徑僅僅60mm,雖然剛開始可以有效對付四號坦克,但對付虎豹就有點力不從心。在30米距離外也只能打透裝甲車的前裝甲。但是巴祖卡火箭筒的有效範圍在50米開外,這個自相矛盾。

M1A1巴祖卡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使用的反坦克武器。後面的型號操作複雜,比較笨重。殺傷力還沒什麼提高,等到終極型號(也就是可以在前面擊穿虎式的火箭筒)出來時,戰爭已經結束了。直到朝鮮戰爭它才證明了自己。一個反坦克指揮官說道:巴祖卡火箭筒是防止步兵遭坦克機槍蹂躪的最後手段。況且在戰爭的最後歲月,它對於大部分的德國坦克都是撓癢癢。另外,不少個人想對巴祖卡的更新提意見,但全都失敗了。美軍主力步兵師平均裝備量達557具。

坦克殺手是德國反坦克輕型武器的最後版本。1943年服役。口徑為88mm。雖然穿透力要比鐵拳還大(剛開始就可以擊穿200mm的直鋼板,160mm60度角斜度的斜鋼板)。但非常笨重,可是比起巴祖卡的鋼管一根,它的優勢非常明顯。不容易卡膛(巴祖卡的卡膛率大概在5%左右)。穿透力強。不過由於造價是鐵拳的2倍,所以一共製造了不到40萬根就停產了。

總體來說,鐵拳第一,巴祖卡最後只能作為應急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