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為啥一提找對象,就和自己的父母鬧彆扭?該咋辦?

李偉3777


我作為一名剛畢業的小青年,在這件事上也經常與自己的父母產生矛盾,那為什麼呢?我從自己的角度簡單說一下吧。

1、孩子的自主性,不願父母太多幹涉自己

作為父母的子女,孩子從小到大都在渴望父母的關懷與嫌棄他們管的太多的矛盾中度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被關愛感的需求慢慢減少,獨立性越來越強;而父母卻越來越習慣於對子女的關愛。兩者衝突下,矛盾就產生了。尤其是涉及到子女的情感問題時,孩子會更傾向於那是他的事情,那是他的隱私,就該自己來解決。父母的關心會讓子女覺得侵犯了自己的權益。即便是父母也不能招呼也不打一聲,就對自己的情感問題指手畫腳吧?

如果父母想要孩子聽進去你們的觀點,父母就得注意言行,得讓孩子覺得你們是在對他的情感生活給出誠懇的建議,而不是指手畫腳。

2、對另一半的標準不一樣,沒能達成統一意見

作為兩個時代的人,在一件事上的觀點,尤其是在戀愛對象的選擇上,真的很難達到統一。父母覺得很不錯,可以作為孩子另一半的人,而孩子可能對他不滿意,完全沒有感覺;孩子覺得不錯的戀愛對象,父母又覺得不太合適,不希望孩子繼續和對方交往。在父母與孩子沒能達成一致時,各自堅持己見,自說自話,說的還都是對方不願意聽的,你說能不爆發矛盾嗎?

如果想要達成一致意見,肯定得有退讓。要知道,以後陪自己子女走完餘生的是他的另一半。子女過的幸不幸福,也在他的主觀感受。所以,父母就得委屈點,多做出點退步。除非就是那個人真的不行,不然,就多尊重點子女的意願,儘量達成一致意見。

3、子女的一種自我追求

畢竟是新時代的人,總感覺相親什麼的和現在主流不是特別匹配。自己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怎麼的也得自己找到心中所愛吧。通過相親也不是不行,也不是就找不到真愛。但是吧,不到迫不得已,心中總會是有期望的。

4、對待戀情,對待婚姻的態度不一樣

父母總覺得要先成家,後立業;現在的青年卻覺得要先立業,後成家。這不僅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對方負責。

那對於這些矛盾,該怎麼解決呢?

對於子女的情感問題,父母只能儘量以一種朋友的身份,與孩子談心。不談什麼時候找對象,也不談必須得找什麼樣的。就談子女在這件事上的看法,計劃。在談的差不多,瞭解了子女的想法,計劃後,與子女交流一下作為父母的態度與想法。如果子女不想聽,父母就可以說:你看,作為父母,我們認真傾聽了你的想法與觀點,你作為子女,聽一下我們的想法又有何妨?哪怕就聽一下也好。這樣,在相對緩和的環境中,有很大的可能子女會聽進去父母的建議。

總之,矛盾的爆發,在於觀點與態度的不統一。想要解決,就得儘量達成一致意見。在這個過程中,就得有良好的交流與溝通。有了良好的交流與溝通,雙方也好基於實際情況做出適當的讓步。不然,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剛一開口,就已不歡而散。你說,這矛盾啥時候能夠解決?


不染的時光


這其實是一個常見的家庭問題

一方面,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想那麼早結婚,總是覺得自己還小,還想乘著單身好好玩玩,不想因為婚姻被束縛住自己,

一方面,父母過分的替孩子擔憂,多次的反覆的說婚事,有沒有找男,女朋友,這讓年輕人產生逆反心理,一聽就煩躁,結果就是三言兩語就吵一架,不歡而散。

作為現代社會的新人,有新思想,新想法,有自己的人生規劃,知道自己什麼時間該幹什麼事情,所以,父母其實不用過分擔心,覺得年齡大了,老大不小啦,怎麼怎麼樣,其實孩子們心裡都知道。

作為家長,幫助孩子們把握好大的方向就好,不要參與其中的細節,在大的方向下,讓其去折騰,去創,去幹,既鍛鍊了她個人,也獲取了她的信任,對於婚事,對象,在適當的時候不要那麼嚴肅點場面下提提就好,不要那麼興師動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