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琰:曾讓曹操低頭認錯的人,最後卻含冤而死,結局令人惋惜

在《軍師聯盟》第18集的劇情中,崔琰認罪陷害楊修,服毒自殺。這是電視劇中設計的情節,然而在歷史現實中,崔琰真的是這麼死的嗎?

崔琰:曾讓曹操低頭認錯的人,最後卻含冤而死,結局令人惋惜

對於曹操這個人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三國時期,他算得上一代梟雄,作為魏國君主,他曾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人也兇暴殘忍,殺人如麻。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大人物,曾經對一個人低過頭認過錯,這個人就是今天的主角——崔琰。

崔琰字季珪,是清河東武城人。他年少喜好習武,直到二十三歲成為正式士兵後開始研讀了《論語》和《韓詩》。他算是那種很晚成才的人,但是他天生就很聰明,許多東西只要一教就會,慢慢的也積累了不少的學問。

崔琰:曾讓曹操低頭認錯的人,最後卻含冤而死,結局令人惋惜

在袁紹獲得冀州之地後,聽說崔琰的故事後主動徵辟他來自己手下打工。崔琰就職後,對袁紹提出了整頓軍紀的建議。在曹袁兩家大戰一觸即發之後,崔琰主張以守為主。袁紹去世後,他的兒子袁譚和袁尚爭奪權力,且二人都希望獲得崔琰的支持。崔琰看到二子相爭,就稱病回絕,因此惹惱了袁尚被關在牢房中,最終多虧陰夔和陳琳的鼎力相助才免於牢獄之災。

後來曹操佔領了袁紹的地盤,崔琰也因此投到了曹操的門下,曹操還是比較賞識他的,給了他一個不錯的官職,讓他去輔佐一州的刺史,權力還是比較大的。

崔琰:曾讓曹操低頭認錯的人,最後卻含冤而死,結局令人惋惜

當時曹操命人統計冀州的人口,發現該地的人口特別多,很多的官員就說,這裡的人口在打完仗之後還是這麼多,比較繁華,將來徵兵的話還可以來這裡,會有很多的人的。崔琰聽後指出:"現如今天下分崩離析,袁家兄弟兵戈相見,冀州地區百姓的白骨露於原野。(百姓們)看到您來到此處,卻沒有聽聞王師以仁待人、瞭解風俗、挽救生靈,卻光顧著計較士兵,這不是冀州百姓期望的樣子。"

曹操在眾多賓客的注目下,主動向崔琰表示歉意。看到曹操對崔琰如此誠懇地致歉,在座其他人士都表現出大驚失色的狀態。

崔琰:曾讓曹操低頭認錯的人,最後卻含冤而死,結局令人惋惜

而崔琰的死,可以說是非常冤了。

當年曹操稱王后,大家紛紛誇讚他,其中也包括崔琰推薦的楊訓。但有人說他的誇獎過於浮誇,說楊訓是"馬屁精"。 崔琰聽說後,就讓楊訓把表拿來看看。看過以後,崔琰給楊訓寫了一封信,信是這樣寫的:"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

這句話的本意,崔琰是為了譏諷那些沒事兒找事兒瞎起鬨的大臣。卻被有心人捏造成崔琰"傲慢"且多對社會多有怨言,這個有心人在曹操面前添油加醋一番。曹操大怒表示,"耳"是一個不好的字,崔琰這封信是出言不遜,處罰崔琰去做勞役。

但是崔琰言談表情一點也沒有屈服的意思,而且與賓客來往,門庭若市,接待賓客時鬍鬚捲曲,雙目直視,好像有所怨忿。曹操聽了官吏的彙報後,大怒,賜死了崔琰。

崔琰:曾讓曹操低頭認錯的人,最後卻含冤而死,結局令人惋惜

崔琰的一生是非常的輝煌的,但是最後遺憾的是他含冤而死了,原因還是因為曹操太過於猜疑,不信任任何人,導致這樣一位對魏國極其忠誠的老臣含冤而死,這對於魏國來說也是很大的損失。崔琰的死亡就是後世文字獄的真實寫照,讓人覺得十分地可惜,因此至今仍然有人為他抱不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