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四姐妹的媽媽,紅顏薄命,因拔牙去世,卻留下寶貴的教育經驗

作家葉聖陶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他說的四個才女就是合肥四姐妹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她們被稱為“最後的閨秀”,是民國時代的閨秀典範,她們有著不同的閃光點,在各自不同的道路上,成就了張家的榮耀,更讓人感嘆張家對女兒教育的成功。

合肥四姐妹的媽媽,紅顏薄命,因拔牙去世,卻留下寶貴的教育經驗

合肥四姐妹


張家姐妹兄弟們,在青少年時期就曾創辦過家庭雜誌《水》,在張允和87歲高齡的時候,還讓這已經停刊七十年的雜誌重新恢復了生機。

張允和在復刊詞中寫道:七十年前,我們張家姐妹兄弟,組織了小小的刊物叫《水》。那時我們年少,喜歡水的德行,正如沈家二哥(從文)說過“水的德行為兼容幷包,從不排斥拒絕不同方式侵入生命的任何離奇不經事物,卻也從不受它的影響。水的性格似乎特別脆弱,易就範。其實則柔弱中有強韌,如集中一點,即涓涓細流,滴水穿石,卻無堅不摧。”

如今,我們的“如花歲月”都過去了。但是,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我們有下一代,下下一代,我們像細水長流的水一樣,由點點滴滴,流到小河,流到大江,匯入汪洋大海。

合肥四姐妹的媽媽,紅顏薄命,因拔牙去世,卻留下寶貴的教育經驗

張家姐妹兄弟


她們像涓涓細水一樣滋潤著下一代,這也正如她們的媽媽陸英一樣,用“水的德行”給予她們的教育,讓她們成為了才女,成了閨秀。

一、出身名門,卻不做嬌小姐

陸英出生在揚州的鹽官之家,她的父親陸靜溪本是合肥人,調任揚州為官。陸家的條件特別優越,當年她出嫁的時候,嫁妝擺了十里長街。她的父母見多識廣,思想開明,讓她自幼讀書,學會管理家中事物。陸英練就了精勵治家,知書達理,在同齡人中是優秀的,這讓她未來的婆婆早早就相中了她。

合肥四姐妹的媽媽,紅顏薄命,因拔牙去世,卻留下寶貴的教育經驗

陸英


那個時代的女子,由於家庭條件的差異,能夠接受教育的人並不多,很多家庭信奉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論,將女孩子們閉鎖家中,只等著嫁為人婦,過著家庭婦女的生活。

陸英在21歲的時候,嫁給了比她小4歲的丈夫張武齡。當17歲的張武齡揭開蓋頭的那一刻,妻子的美麗讓他驚歎,這也讓在場的人都為陸英的美貌驚歎,有年齡大的老婦竟然說出這個女子太漂亮,恐怕活不長,這也正應驗了那句老話“自古紅顏多薄命”。

她在37歲的時候,因為拔牙得了敗血症而去世,結婚16年,懷孕14次,生下的孩子,長大成人的有9個,4個女兒即是文化屆頂頂有名的合肥四姐妹,還有5個兒子,而她這一生都在為孩子們而忙活著。

她的夫家張家是合肥的名門望族,丈夫張武齡的祖父張樹聲,是和李鴻章同一個時期的牛人,張家也是官宦世家。到了張武齡這裡,因為身體瘦弱,又不喜歡做官,只當了一個文弱的書生,但家境富裕,擁有良田萬畝。

合肥四姐妹的媽媽,紅顏薄命,因拔牙去世,卻留下寶貴的教育經驗

張家女兒在陸英孃家


陸英過門這些年,上面有五位寡婦婆婆、姨婆婆,下面還有9個孩子(事實上只照顧了8個孩子,四女兒張充和8個月的時候過繼給了叔婆婆),中間還要把家中的大小事物管理得井井有條,這都要得益於在孃家時父母對她的培養,和她自己要強的性格。

二、喜歡讀書,營造文化的家庭氛圍

陸英和張武齡,雖說是媒妁之言成就的婚姻,卻也在生活上經營出了細水長流的繾綣美滿。這對夫妻有著共同的愛好:喜歡讀書。

合肥四姐妹的媽媽,紅顏薄命,因拔牙去世,卻留下寶貴的教育經驗

合肥四姐妹和父親


家裡共有四間書房,夫妻二人各自有一間書房,其餘兩間是孩子們共同擁有的。陸英為了培養孩子們從小就愛讀書的好習慣,她經常把書散放家中,讓孩子們隨時都能看到書。

她在書房裡記賬、寫字的時候,女兒們就跟在左右,她們站在媽媽旁邊,看著她寫鄭板橋,漁樵、橋洞、農夫、夜讀、夜未央,風飄蕩,而張武齡有時候也會過來,站在窗前,和妻子低聲耳語,徵詢意見或者問問家事。

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而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正因為陸英營造的這種讀書的家庭氛圍,才讓女兒們從小就愛上了讀書,而且也能讀到經典書籍。

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陸英讓孩子們多讀書,成就了女兒們靈魂的塑造,而陸英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為了營造整個家族的學習氣氛,陸英讓女兒們當老師,教平時帶她們的乾乾們(奶媽的意思)也要學習認識字,開展了識字比賽,看誰教的多,也要看誰認識的多。

通過這樣的比賽,不但讓女兒們教學相長,也讓乾乾們學會了識字,這樣她們再帶孩子的時候,也有了文化的底蘊。

合肥四姐妹的媽媽,紅顏薄命,因拔牙去世,卻留下寶貴的教育經驗

充和與叔叔


陸英本身的文化素養,再加上她的遠見卓識,為女兒們打下了堅實的學習基礎和良好的學習氛圍。她知道女孩子們一定要有知識有文化,這樣才能在將來為自己做主,而不是僅僅只能當一個家庭主婦。

三、崇尚教育,成就才女四姐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陸英真正做到了這一點,她不但對自己寡居的婆婆特別孝順,也同樣對待姨婆婆們;她不但培養自己的女兒們愛讀書,她想讓別人家的女兒們有書讀,於是跟丈夫提議開辦女子學校,讓別人家的女孩子也能進學校。她有這樣超前的思想,讓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也想為她點個贊。

那個年代,女孩子們能讀書的確實不多,經濟條件、家庭思想都阻止了女孩子們進學校的腳步。張家獨資創辦了樂益女中,讓女孩們也能走進學校,能讀書、能學習文化知識,而且樂益女中對待窮苦人家和工人家庭的女兒,一律免收學費。

合肥四姐妹的媽媽,紅顏薄命,因拔牙去世,卻留下寶貴的教育經驗

四姐妹與朋友


有這樣先進思想的媽媽,女兒們自然在耳濡目染下,有了開明的思想和文化上不同凡響的造詣,她們的才華橫溢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成年後的四姐妹,各自找的丈夫也都是文化屆的翹楚,大女兒張元和嫁給了著名崑曲演員顧傳玠,二女兒張允和嫁給了語言學家周有光,三女兒張兆和嫁給了大文豪沈從文,四女兒張充和嫁給了德裔美籍漢學家傅漢思。

她們在各自的小家庭裡,都成為了和媽媽一樣的賢妻良母,同時在她們的身上也能看到媽媽留下的一直上進的精神。

陸英雖然英年早逝,卻用自己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給女兒們做好了榜樣。她的先進思想和遠見卓識成就了張家,也照亮了女兒們的道路,正如有人說的那樣:真正決定一個家庭高度和孩子未來的,從來都是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