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同盟軍在緬北控制有多大?

忠愛娟596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又稱為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縮寫MNDAA,緬甸撣邦第一特區的武裝組織,是聯合了克欽獨立軍和德昂民族解放軍多支“地民武”(地方民族武裝),領導者為特區主席彭家聲。

1968年後緬甸人民軍進駐果敢,1989年果敢成立“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同年獲緬政府承認成立“第一特區”。該轄區於2002年實現了基本禁絕罌粟種植。果敢位於緬甸撣邦東北部,面積約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2009年該部一分為二,一部已經接受政府改編為邊防營,另一部力量依然存在,在其他民族武裝控制地區臥薪嚐膽。






老張品味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又稱為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縮寫MNDAA,緬甸撣邦第一特區的武裝組織,是聯合了克欽獨立軍和德昂民族解放軍多支"地民武"(地方民族武裝) ,領導者為特區主席彭家聲。果敢面積大概為2700平方公里,人口大概30多萬,多數為果敢族。目前,果敢地區仍然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提起果敢同盟軍,首先來看一下果敢的歷史。緬甸果敢面積只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其中90%以上為果敢族,漢語為官方語言。為什麼這個地方叫做果敢呢?目前有三種說法:

第一、果敢是英國殖民統治者引用的新名字,音譯於科幹山。

第二、果敢二字由撣語演變而來,“果”是撣語中的九,“敢”則是戶口,也就是這個地方最早是由九戶人家組成的。

第三、果敢是來自於漢語,意思就是果斷,敢為。

緬甸果敢同盟軍歷史是怎樣的,現狀又如何?

歷史上果敢一直都是我們的領土,秦代的時候這個地方叫做哀牢地,東漢的時候是永昌郡。一直到清朝,該地都設有土司管轄。1885年第三次英緬戰爭,緬甸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其後,英國殖民統治者從清政府手中獲取了果敢。1942年,日本侵佔緬甸,果敢的土司楊文炳宣佈抗日,當時雲南省主席龍雲還接見過楊文炳,後來蔣介石也在重慶召見了他。1948年1月緬甸獨立,楊文炳為了自己的利益,提出果敢系緬甸領土,果敢任命應當享受緬甸的合法公民權益。當時緬甸國會通過了這一提案,果敢便成了緬甸的一部分。1962年,中緬雙方劃定邊界,基於“尊重歷史,照顧現實”的精神,雙方做了一些讓步。從此,果敢正式成為緬甸的版圖。第一個階段(明末以前):那個時候果敢沒有被朝廷直接控制,而是由土司管理。漢代的時候是屬於東漢永昌郡,元代的時候為雲南省鎮康路。

第二階段(明末到1959年):1658年,永曆帝逃亡了緬甸。其後,他被吳三桂所殺。隨同的士兵和將領便留在了果敢等地。果敢的土司是明朝將領楊高學的後裔,楊氏還受到了清朝皇帝的冊封。英國吞併了緬甸以後,趁機把緬北等地收入囊中。1897年,中英簽訂了《中緬條約附款》,英國以“永租”為名取得了對果敢的控制權。1960年,隨著兩國邊界條約的簽訂,以漢族為主體的果敢正式成為了緬甸的一部分。第三階段(1959到1989年):那個時候果敢處於動盪時期。楊氏土司的地方武裝、緬甸政府複製的羅星漢自衛隊和彭家聲領導的緬共武裝,在果敢地區爭奪統治權。經過幾十年的混戰,到了1989年的時候,緬共牢牢控制了果敢地區。1989年,彭家聲脫離緬共,和緬甸軍政府達成協議。彭家聲的果敢同盟軍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認。這個時期,果敢擁有獨立的政府、軍隊、稅收和法律制度,不對緬甸政府承擔任何義務。

1992年由於彭家聲推行禁毒,與副司令楊茂良發生了矛盾,雙方火併。楊茂良在佤邦聯合軍的幫助之下,一度把彭家聲打得全線失守。1993年5月,彭家聲不得不退出果敢。不過2年過後,彭家聲又回來了,在女婿和緬甸政府軍的幫助下,又重新控制了果敢地區。2008年,緬甸政府開始有計劃消除這些割據勢力。為此,緬甸政府軍和果敢同盟軍交火。彭家聲一度也眾叛親離,副司令白所成、果敢縣長明學昌以及追隨彭家聲二十餘年的特警大隊長趙凱都投奔了緬甸政府。2009年8月29日,彭家聲的果敢同盟軍被擊潰,彭家聲本人不知去向。同年12月4日,果敢同盟軍被正式改編為邊防軍。

不過5年以後,2014年,彭家聲又一次捲土重來,帶著重組後的果敢同盟軍與政府軍作戰。一直到現在,果敢地區一直處在動盪之中,很多難民逃亡雲南。2014年12月中旬,隱居多年的彭家聲公開聲明,果敢同盟軍復出,並伏擊了緬甸政府軍。2015年2月,彭家聲實施光復果敢的行動,帶著3000人進攻緬甸政府軍,而緬甸政府軍則調集12000人進行清剿。雙方作戰持續四個多月,嚴重影響了當地民眾的生活。從果敢的歷史不難看出,緬甸政府實際上是慢慢佔據上風的。原因很簡單,緬甸政府畢竟隨著時間的增長,實力會更強,而果敢不過是一個小地方,發展潛力是有限的。最新的消息是果敢同盟軍、德昂軍和若開軍在中國昆明舉行了和平會談。


讀書是福


果敢同盟軍由彭家聲創建於1989年,即是彭家聲加入緬共帶進來的隊伍,也是89年脫離緬共獨立的隊伍。

果敢同盟軍自2009年8.8事件之後失去了老街及大部分地區的控制權。這裡面既有緬軍實力強大,白所成裡應外合的因素,也有彭德仁指揮方面的因素。

果敢包含:老街市(5街道辦)、清水河區(5鄉鎮)、滾弄區(2鄉鎮)、紅星區、興旺區、東山區、西山區、拱掌區、慕泰區。

同盟軍掌握紅星區、興旺區、西山區和東山區、慕泰區的一部分,其他區域零星躥入。

拱掌貌似緬共時期就被緬軍佔領;清水河區之前是楊家控制,後來與滾弄、老街一起被緬軍佔領;東山區基本被緬軍和白匪警察控制;西山區也不能完全控制,大概就這樣吧……

看新聞報道同盟軍還在撣邦與曼德勒邊界戰鬥,有點搞不懂……







Red_Guard


果敢的歷史

果敢是緬甸北部與中國交界的一個地區,此地曾經隸屬於中國的統治,相傳是由當年明朝最後一位將軍李定國的割據勢力。

當年吳三桂在逼迫緬甸王交出永曆皇帝后,南明最後一位將軍李定國手裡還掌握著一定的軍隊,就駐紮在果敢地區。

此地地形複雜,吳三桂不能短時間的攻克,所以雙方已經達成了和解。當時李定國臣服於吳三桂,並且接受吳三桂的雲南王的冊封,所以果敢地區早期屬於雲南控制的地方,這樣的一個狀態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

果敢地區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是屬於雲南地區所管轄的,緬甸在被英國殖民時期,英國通過一定的手段強行的租賃了果敢地區,並且將其劃歸到緬甸的統治,當時清政府比較懦弱無能,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後來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果敢地區一度曾回到了中國的懷抱,只不過後來在內戰時期由於國民黨在大陸上的大勢已去,當時果敢地區為了避免戰爭也就宣佈自己是歸屬緬甸,並非歸屬中國。

直到後來中國與緬甸劃定邊界的時候,也並沒有提及到這塊土地,也就默認這塊土地確實歸屬了緬甸。

當時此地雖然名義上屬於緬甸,但是卻有著很高的自治權。此地的軍事政治所有都是由當地的果敢同盟軍管轄和緬甸毫無關係。

只不過在2009年果敢地區因為禁毒問題出現了內部分裂,導致緬甸軍隊趁機而入並且強行攻佔果敢地區。

而在2015年的時候果敢前任領導人彭家聲重新返回果敢地區並且發動了戰爭,在事隔一個月之後,緬甸軍方並發表聲明稱已經完成了對果敢地區絕對的武裝武裝統治。但是果敢同盟軍也發表聲明稱,對於此地有著絕對的統治權。

那麼果敢農民進軍在緬北地區的統治面積有多大呢?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果敢地區一共有一個縣兩個區,土地面積為2700平方公里,其面積和河南盛產辣條的漯河市大小相當。

常住人口為25萬人口,其中漢族人口多達87%,還有回族彝族,屬於緬甸國家的民族基本上沒有,所以果敢地區也有“小中國”之稱。

當年果敢地區推行的官方語言是漢語,實行的是漢語化教育,講的也是普通話。不過緬甸政府對此地進行侵佔之後,強行在此地推行緬甸語為官方的語言,學校也全部按照緬甸語進行考試,實行的是緬甸民族化教育。

果敢同盟軍現在在緬甸的實際控制面積非常少呢?

在2009年發生動亂之後,果敢地區曾一度被緬甸軍方控制。在2015年的時候彭家生髮動了光復行動,派遣近3000人對緬甸軍隊進行攻擊,而當時緬甸軍隊出動各種先進作戰化設備,共計12000人,對於彭家聲的軍隊進行圍剿。

經過交戰之後,果敢的西山區和東山區以及部分老街區被緬甸軍控制,只有紅星區興旺區還屬於同盟軍控制。


夏目歷史君


一個縣,想當於一個重慶


四村老表


現在只有紅巖一個區,,,相當於我們的一個鄉,不過是山區,,人民只有2--3萬人,,同盟軍大概300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