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嬰之母”林巧稚一生未婚 卻接生5萬多嬰兒

1901年12月23日,從鼓浪嶼日光巖下的“小八卦樓”裡,傳出了一個女嬰的啼聲。


這是聖誕節的前夜,教堂的鐘聲,迴盪在溫潤的空氣裡。


這個女嬰,是家裡的第三個女兒。她的父親——一個虔誠的基督徒說,這個孩子,是父神送給我們的禮物。


他給她取名為“巧稚”。


“萬嬰之母”林巧稚一生未婚 卻接生5萬多嬰兒

林巧稚家人合影(左一為林巧稚)

1921年7月,高中畢業後的林巧稚,得知北京一所美國人辦的醫學院正在全國招生,於是約上同伴,從廈門鼓浪嶼乘船來到上海,參加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招生考試。

測試英語科目時,由於天氣酷熱,女伴餘瓊英在考場中暑暈倒,林巧稚立即中斷考試,與另一女生將餘瓊英迅速抬往陰涼處。等到處理完這起突發事件回到考場,考試已經結束了。

那一年,在15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考生中,只錄取25名,林巧稚因為試卷沒有答完,對考試結果已經不抱任何希望。然而萬萬沒有想到,一個月後,她還是意外地收到了錄取通知書!

“萬嬰之母”林巧稚一生未婚 卻接生5萬多嬰兒


當天,在考場默默注視她的考官,發現林巧稚具備優秀醫生應該具備的優良品質:

第一,會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對在協和學習至關重要。

第二,處理突發事件沉著果斷有序,這是一名醫生不可缺少的素質。

第三,她的考試總成績並不低。

考場之外,她捨己救人的精神感動了主考官,於是將林巧稚的表現,寫成報告附在試卷後面一同上交,最終被院方破格錄取。

畢業後,林巧稚進入北京協和醫院工作。

“萬嬰之母”林巧稚一生未婚 卻接生5萬多嬰兒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醫院被迫關門。為了謀生,林巧稚一面在北京東堂子衚衕10號掛牌看病,一面到中和醫院上班,還被聘為北大醫學院婦產科系的主任、教授。當時物價飛漲,在北大醫學院讀書的一些窮學生,交不起學費和伙食費,不得不幫人打工甚至賣血來支付這筆費用。作為當時北大醫學院的教授,林巧稚將這些學生的困頓生活看在了眼裡:“中國的醫學事業需要人才,再苦再累,為了醫學事業的發展,為了這些貧困同學的生活,我們必須盡己所能。”山河破碎的年月,生活本就無比拮据,但林巧稚聯合醫學院的其他教授,把在醫學院的全部收入都捐獻出來作為醫學獎學金,幫助那些生活貧困的北大醫學學生。


1946年,她又受聘兼任北大醫學院婦產科系主任。到1948年重返協和的時候,林巧稚在北大隻度過了短短的6年,但她為北大醫學教育做出的貢獻是年月不可磨滅的。


1949年,林巧稚收到了開國大典的觀禮邀請函,但林巧稚選擇留在醫院。安靜的產房裡可以聽到天安門廣場上的歡呼聲和口號聲,林巧稚和病人一起度過了本應在天安門的時光。

“萬嬰之母”林巧稚一生未婚 卻接生5萬多嬰兒

曾經有秘書問林巧稚:“主任,你這雙手接了多少個孩子啊?”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千千萬。”對於自己一直沒有結婚成家生子,她是這樣解釋的:“健康應從嬰兒抓起,我一輩子沒有結婚,為什麼呢?因為結婚就要準備做母親,就要拿出時間照顧好孩子,為了事業,我決定不結婚。”在“萬嬰之母”林巧稚的世界裡,醫院才是她唯一的家,而陌生的病人,則是她最放不下的至親。她的生活乃至她的心中,似乎再也沒有地方放下一個叫做“丈夫”的人了。


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去世。


林巧稚孑然一身,沒有留下任何房產、家財,甚至在死後都將自己的遺體捐給了協和醫院。她說:“以我一個人的力量如果能夠幫助別人,我毫不猶豫傾付所有。”


故鄉人在鼓浪嶼修建了一座毓園,在毓園裡樹立了林巧稚的漢白玉全身塑像。塑像的後面,安葬著林巧稚的骨灰。

“萬嬰之母”林巧稚一生未婚 卻接生5萬多嬰兒

鼓浪嶼毓園


一襲白衣的林巧稚微微笑著,雙手握在胸前。


每天,都有遊人來到毓園。紀念這位中國現代婦產科學的奠基人。


也有一些遊客,會不小心把“林巧稚”念成“林巧雅”。


還有一些年老的遊人,會特意來到毓園,表達他們不盡的感念之情。


而關於她的故事,也能在她的故鄉鼓浪嶼中探尋到,近期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移動咪咕圈圈和北京易迅無限聯合發起雲博物館活動,每週以一個館為主題,帶你足不出戶深度逛遍國內最精彩的博物館。本週牽手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為大家介紹關於鼓浪嶼,關於故宮文物的那些故事,一起去看看吧~

“萬嬰之母”林巧稚一生未婚 卻接生5萬多嬰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