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869年,廈門女子梳妝照。

3月8日是婦女節,是全世界婦女的節日。

毫無疑問在過去的幾千年中婦女一直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及家庭各個方面都備受歧視與壓迫。

女性成為男權社會的附庸,她要依附於男人才能生存下來。經濟不獨立,必然喪失獨立的人格,也談不上權利的賦予。

社會生產力迅猛發展,廣大女性參與到產業革命中,成為產業工人,女性成為家庭經濟重要支柱。

特別是在產業革命的影響下,先進女性衝破中世紀以來的封建束縛,走向社會,擁有與男子同等抗衡的社會力量。

1914年3月8日,歐洲多國婦女舉行反對一戰的示威遊行。

1917年3月8日,俄羅斯婦女舉行總罷工紀念在一戰中喪生的200萬俄羅斯婦女,拉開了"二月革命"的序幕。

20世紀初這一系列發生在歐美的婦女解放運動共同促成了"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誕生。

謹以此文獻給三八婦女節,獻給全天下女性同志們,你們辛苦了,世界因為有你們更美好。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04年,北京慕貞女校的教室內。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漢中,富貴人家的千斤小姐(中)與女僕。南懷謙/攝,大約拍攝於1904-1914年之間。

中間的女子是富貴人家的千金小姐卻裹著小腳,等於是一個殘廢人。而窮人家出生的女僕卻是大腳,沒有裹腳,成為健康的人。

兩相對比非常富有諷刺意味,條件好的女子不愁吃不愁穿,卻是深受封建禮教毒害,成為一個不僅身體殘疾而且精神也殘疾的人。

小姐與女僕究竟誰過的幸福,還真不一定。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15年,美國威斯里安女子學院,在這裡讀書的宋氏三姐妹。

日後這三姊妹成為那個時代最有權勢的姐妹,在當時沒有那位女性能有她們混的好的了。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16年,北京培華女子中學,12歲的林徽因(右一)與表姐妹們身穿校服的合影。

我認為這是民初,最有精神氣質的女性照片,不僅只有林徽因,四位女孩真的都很美。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20年,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鄧穎超(左二)和她的同學們。

這時的鄧穎超才16歲,看起來還是個懵懂的清秀少女。不過,在她15歲時就參加了1919年五四運動,參與領導天津學生的愛國運動。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這是那個時代護士的服裝,不像現在護士穿的白大褂。

她們的護士帽像修女的包頭巾,因為那時的醫院一般都是教會辦的,護士的服飾受修女服影響很大。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30年,山西,纏足女孩。

大清朝都完蛋19年了,還是有很多女孩在自覺的裹小腳。封建王朝是不在了,但是封建思想遺毒仍舊根深蒂固。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34年,廣州汕頭淑德女校的第一屆畢業生,她們是1873年入學,拍這張合影照時他們已經60多歲了。

中國的婦女解放運動是從辦女子學校與不纏足開始。

而女學的興辦、女子教育權的獲得,是婦女解放運動得以開展並取得成果的首要因素。

進入淑德學校讀書的女孩子基本上是窮苦平民的孩子,女學沒能影響中國上流社會。

1907年3月8日,清政府頒佈了《奏定女子小學堂章程》、《奏定女子師範學堂章程》,規定了凡女子學堂學生,一律不許纏足。

女子學校的創辦培養了中國第一代新型的知識女性,成為近代中國婦女解放的先聲。同時,也是對沿襲了數千年的"男尊女卑"封建禮教的挑戰。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34年,北京,張包鋪前四位女師傅。這四位女師傅挺漂亮挺有氣質,手藝我想一定不錯。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35年,抽鴉片的兩女子。

醉生夢死也許就是這個感覺,這個樣。生活活成這個樣,其實也就沒啥意思了。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38年,美國紐約,當地華僑組織了龐大的支持抗戰遊行募捐活動。

抗戰時期,中國女性以她們所能的方式積極支持抗戰,為抗戰做出了巨大貢獻與犧牲。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40年代,上海,穿旗袍的姑娘。

上海姑娘總是領先當時中國的時尚潮流,道理很簡單,上海是中國的東方巴黎。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41年初,河北阜平縣沙河畔,八路軍女戰士在大生產中積肥。沙飛/攝。

看她們年齡也就在十八九歲左右,正處豆蔻年華的年紀,這個積肥其實就是在撿糞。

你十八九歲在幹什麼?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民國時期,無錫,合影照。

需要交待一下,這張照片不是在家裡拍攝的,而是在照相館裡。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42年,延安抗大女生。徐肖冰/攝。

這是五位是女大學生,看她們腳上穿的不是高跟鞋、運動鞋而是草鞋,也就是說身為大學生,她們艱苦的連鞋都沒有。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46年3月,瀋陽,中國和日本女孩在晚會上唱歌跳舞。

她們的演出不是給中國人看的,而是給當時瀋陽的佔領軍看的,佔領軍是蘇聯紅軍。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46年3月,瀋陽,妓女們站在妓院自己的房門口招攬客人。

怎麼看,她們都不像幹這行的。印象中她們應該穿的坦胸露背才能吸引人,這照片告訴我們即使那時的妓女也很保守。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48年,河南省鄭州,省立鄭中(如今的鄭州二中)高三女生合影。

這七位是一個班的女生,此時她們即將畢業,正面臨著高考的壓力。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48年,香港,中央飯店夜總會內的舞女們。

這幾位舞女看起來年齡已經很大,吃青春飯到這個年頭看來並不如意。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49年,上海,歌女。佈列松/攝。

她們是"天涯歌女",為了生活去賣唱。只是不知那時她們的出場費是多少,演出一場能給多少錢?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50年,臺灣,接受後勤服務培訓的"少女訓練團"的年輕女孩在就餐。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50年代,香港匯豐銀行總行門前,三位美女合影照。

這張照片告訴我們20世紀50年代,香港與內地人們在穿著上的巨大差距。

20世紀50年代,灰布蘭開始成為內地服飾的流行色。中山裝、軍裝成為男女流行的服裝款式,放眼望去可以說滿大街都是統一的顏色、統一的款式。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50年代末,湖南省長沙市肉食水產公司,年輕的女職工現場表演學殺豬。

第一次看見這張照片驚爆了我的眼球,小女子"不愛紅裝愛殺豬"。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55年,河北省饒陽,做針線活兒。

這樣的鄰里關係,這樣的融洽姐妹關係在現在的單元樓裡是找不到這樣的生活畫面的。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56年,姐妹們在工廠花園探討問題。錢浩/攝。

麻花辮子,花布棉襖,三姐妹促膝交談的畫面很像是大觀園裡吟詩的林黛玉、襲人、薛寶釵。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56年1月22日,天津市各界90多萬人集會慶祝社會主義改造勝利。

她們個個可都是老闆狼,個個都是女子能撐半邊天的狠角色。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57年2月,哈爾濱亞麻紡織廠的女工在試穿當時最時髦的蘇聯"布拉吉"。

這是整個50-70年代女孩們夏天穿的最漂亮、最時尚的裙子,來自蘇聯的"布拉吉"。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58年9月,福建省福州市,船民婦女在練習寫字。

解放前,福州市的水上居民中婦女100%都是文盲。

解放後,她們組織了識字班,在當地小學教師的輔導下開展掃盲學習。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59年,常州,姐妹仨。湯德勝/攝。

20世紀50年代末還可以看到穿旗袍的衣著,這之後滿大街都是女軍裝的灰布蘭。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64年,廣西省,在聽廣播的壯族姑娘。楊玉銘/攝。

在這些閉塞地方,姑娘們都有一雙對新奇事物嚮往與好奇的眼神,一個收音機可以為她們打開世界。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66年,湖南省長沙縣靖巷公社,女子插秧手。

她們是一代中國女性勤勞智慧的典型代表。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66年12月,山西呂梁山上,長征路上讀毛主席語錄。葛新德/攝。

這是文革開始後許多紅衛兵為了體驗、學習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重走兩萬五千里長徵。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72年,江蘇省武進縣(今屬常州武進區),工地廣播站。湯德勝/攝。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70年代末,江蘇省淮安,淮中考區的宣傳專欄。

不知道她們是要參加中考還是高考,不過牆上豎排的一段話是很有意義的"自己的前途正確對待"。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73年9月11日,北京天安門前大街,歡迎外賓的學生。布魯諾·巴貝/攝。

總算看見有色彩的衣服了,不過色彩還是很單調。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70年代,雲南省麗江獅子山上,正在參加訓練的納西女民兵。

日落西山紅霞飛,女戰士打靶不輸誰。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76年2月16日,黑龍江亞布力林業局虎峰山林場,知青女民兵。李振盛/攝。

這張不用多說了,"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是最好的概括。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76年,江蘇省無錫縣鴻聲公社,蠶花姑娘送蠶去收購站出售。王孔長/攝。

筐子裡裝的不是棉花而是蠶繭,這是豐收的喜悅笑容。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76年,江蘇省清江市(今淮安市),紗廠女工。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78年,江蘇省如東縣,小憩。洪祖仁/攝。

躺在草垛裡的女孩,有那麼點懶散,有那麼點閒情逸致的感覺,像是一張油畫裡的故事。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80年,北京香山公園,戴墨鏡的五朵金花。王文瀾/攝。

五朵金花,颯爽英姿,時尚的前沿,美麗的風景線。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80年,陝西華縣,打工妹。葛新德/攝。

改革新風吹滿地,人們的精神狀態,服飾穿著都有了巨大變化,灰布蘭一去不復還。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83年,瀋陽京劇團和評劇團扮演身殘志不殘的時代楷模張海迪的女演員們。

張海迪,1955年出生于山東省濟南,小時候因患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

雖然她沒上過一天學,卻自學完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85年,雲南省大理市下關鎮鴛浦街,洱源縣農村4位白族女青年第一次來到髮廊燙髮。劉建華/攝。

改革開放後,人們對美的認識與追求開始改變,女孩那種千遍一律的齊耳短髮,人們看厭了,要開始追新了。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88年,山東省青島,第一隻時裝模特隊。

奼紫嫣紅萬千佳麗,一道亮麗的時尚風景線。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90年代,重慶時尚MM。

在90年代這是時尚MM,現在看來穿著極其普通,還有一種保守的老土感覺,也就不到30年時光,我們對美的理解有著巨大變化。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91年,上海,穿著時尚服裝的女性。

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的服裝市場開始猛追世界潮流。

這種寬肩衣服,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咋看咋彆扭。現在女性喜歡緊身的衣服,這樣可以盡顯自己婀娜的曲線之美。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92年,深圳,街頭巷尾總可以看到這樣的"髮廊",門口總是坐著幾個招攬客人的女孩。

髮廊妹也就是從這時開始時興起來,慢慢的也就變了味。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94年,上海好萊塢模特培訓中心,正在接受形體培訓的模特。

魔鬼般的高挑身材,摩登時代,這些都是養眼的摩登時尚女郎。不過此時她們已經接近50歲了。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90年代,天安門廣場,廣告模特。劉佔坤/攝。

這種形式的廣告模特在當時還是相當新穎的,現在滿大街到處都能經常看見,我們也就不以為然了。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95年6月,瀋陽市強制戒毒所,在戒毒的女子。謝軍/攝。

看著她們的身影,一聲長嘆,原來小女子也會學壞,她們不全是林妹妹!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95 年3 月,上海,18 名"空嫂"飛上藍天。

她們都是上海下崗紡織女工再就業成為"空嫂",感覺"空嫂"比空姐更有成熟的美。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97年,江蘇省揚中市,西來橋幼兒園老師合影。

看到她們,我想起了我的幼兒園老師,我的老師就像照片中她們一樣的美,但是她們現在都退休了。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99年,上海,網絡小姐選美比賽。

時光荏苒,花容月貌曾經的網絡大美女們如今已經將近50歲年紀了。

這是一張定格青春記憶的照片。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1999年,寧夏,挖甘草的女青年。劉雷/攝。

頭巾之下口罩之上能看看見西北女人堅韌與剛強。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2000 年,河南省淮陽縣(今屬周口市淮陽區),跳豔舞的女子們。趙利文/攝。

這是流浪藝人歌舞團在正式開場之前,總會用這種低俗的豔舞表演吸引觀眾的眼球。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2005年,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模特展示新款羽絨服。

羽絨服通常給人北極熊肥胖的感覺,這幾款模特身上的新潮羽絨服恰恰是塑形的瘦身款,時尚又不失塑形的實用本色。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2007年12月1日,海南島三亞市,第57屆世界小姐總冠軍張梓琳加冕。劉佔坤/攝。

她是首位中國姑娘獲得世界小姐桂冠。以美征服世界,乾的漂亮,梓琳姑娘!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2008年,瀋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大媽們。謝軍/攝。

奼紫嫣紅的中國大媽,這些做奶奶的人,她們對美的追求不亞於年輕人。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2009年,天安門廣場,國慶大閱兵女兵方隊。英姿颯爽,軍威震撼,這是最美女子照片。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2014年9月4日,湖北省棗陽市,三姐妹。德蘭/攝。

這三個小姑娘是本市一家大型私營企業的白領,屬於同一公司不同科室的同事。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2015年,湖北武漢,16位女企業家變身模特,身著為自己量身定製的服裝登臺。

她們不是普通的老闆娘,本身她們就不是老闆娘而是企業主,這裡看到是女性最美的自信。

自己能掙錢腰桿挺的直。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2015年5月23日,天津,亞洲女排錦標賽複賽在天津舉行,中國女排以3比0打敗日本隊。圖片來源:osports全體育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2016年3月,上海交通大學,女大學生。

時尚氣息十足,書卷氣息似乎缺少,浮躁之氣在她們臉上是能看的到的。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2020年2月2日中午,河南省焦作市支援武漢應對疫情醫療隊的郭亞茹為了方便穿防護服,剪掉長髮。

郭亞茹是一位新婚妻子,90後的她舍小家顧大家,聽從召喚,隨隊出征。


請注意照片中的女人

2020年2月22日,武漢市漢口醫院,曾感染新冠病毒的返崗醫護人員蔡桃英、楊麗、張晶、欒佳文(由左至右)的合影照。才揚/攝。圖片來源:新華網。


微言大義

2020年春節直到現在最辛苦的應該是醫護工作者。

而這之中可能女性工作者居多,她們在抗疫的第一線,冒著隨時可能被感染的生命危險,舍小家、顧大家。

即使她們不戴口罩,我們從照片中也不知道她們是誰,但是我們都知道她們在為了誰?

她們是2020年最可愛的人,2020年最可敬的人。

2020年3月8日,我們應該一起向她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