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明教抗元,六大门派为何围攻它?百年前一高人说出答案

与现实世界不同,武侠的世界中总是会用一种类似“非黑即白”的是非对错观将那些江湖中人划分为黑白两道,简单点说就是坏人通常都是十恶不赦的,他们被正道人士惩戒就是众望所归,而好人通常都是一尘不染的,即便是再艰难的抉择,他们也理所当然的应该挺身而出,必要时还得牺牲自己,这种脸谱化的人设固然能够制造更多的冲突,引发剧情的一些爆点,但看多了之后难免会让人有审美疲劳之感。

金庸笔下明教抗元,六大门派为何围攻它?百年前一高人说出答案

(曲洋剧照)


​即便是在金庸的作品中也不乏此类设定,比如《笑傲江湖》中的武林门派立场划分就十分鲜明,五岳剑派和少林、武当就是正派,而日月神教则被定为为邪派,所以曲洋和刘正风成为知音是世人所无法理解的,不过金庸的故事相较其他武侠作品也的确是有一种高级感,比如书中正派的岳不群、左冷禅就十分卑鄙,反倒是向问天、任我行有几分快意恩仇的洒脱,所以金庸笔下的角色是正是邪还得由读者自己品味。

不过对于某个门派来说,定位通常都是很难变化的,比如前文提到的日月神教,此派中的确是没什么好人,即便向问天行事磊落也不能改变这一点,《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是否也是如此呢?

一、明教与六大门派的矛盾

明教到底算是正派还是邪派?这个门派在金庸作品中正式登场应该是在《倚天屠龙记》中,而书中的主要矛盾有两个,一是中原群雄与元军的矛盾,二是六大门派与明教的矛盾,而在这部作品中,很明显明教是被定为为邪派了。

书中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一役算是故事中期的一个小高潮部分了,主角张无忌也正是在此一役为明教力挽狂澜,继而成为明教教主,名号也威震武林,这一事件是让明教与六大门派的矛盾化解了不少。

金庸笔下明教抗元,六大门派为何围攻它?百年前一高人说出答案

(张君宝剧照)

不过让人纳闷的应该是“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一事压根就不应该发生,因为前文提到了书中的两大矛盾,国恨家仇一定是高于武林纷争的,如果连国都不在的,这些武林中人又如何站得稳脚跟?而很明显,明教势力也是反抗元蒙古人的,他们与六大门派有着共同的愿景,那就奇怪了,痛恨外敌的张三丰怎么没凭借自己的武林威望拦住六大门派呢?着实说不过去。

二、明教到底是正是邪?

其实不仅仅是《倚天屠龙记》中六大门派与明教的矛盾显得不合时宜,金庸笔下另一部作品中其他门派对于明教的态度更是让人不解。

在《射雕英雄传》中,当周伯通提到黄裳创作《九阴真经》的故事时就提到了明教,当时作为北宋官员的黄裳是奉皇帝之命前去征讨明教,照理说既然明教是个邪派,武林中的其他门派对于朝廷的做法必然是支持的,然而事情并没有如此发展。

金庸笔下明教抗元,六大门派为何围攻它?百年前一高人说出答案

(明教剧照)

原著道:“黄裳带领的官兵大败。他心下不忿,亲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战,一口气杀了几个什么法王、什么使者。哪知道他所杀的人中,有几个是武林中名门大派的弟子,于是他们的师伯、师叔、师兄、师弟、师姊、师妹、师姑、师姨、师干爹、师干妈,一古脑儿地出来,又约了别派的许多好手,来向他为难,骂他行事不按武林规矩……那些人气不过,将他家里的父母妻儿杀了个干干净净。”

简言之就是黄裳杀了明教的人,结果其他门派的人跑去帮明教的人报仇,将黄裳一家人杀光,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其他门派还与明教同气连枝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倚天屠龙记》中六大门派和明教的矛盾根本不应该发生才是,难道真就是因为谢逊的事而破坏了明教和其他门派的关系?那也应该是找谢逊麻烦而不是找明教啊?其实仔细品一品金庸的设定就知道《倚天屠龙记》中明教被围攻是合理的。

三、明教的目的

笔者所指的那位解释理由的高人就是距离《倚天屠龙记》正篇故事百年前登场于双雕中的周伯通,也就是他在为郭靖介绍《九阴真经》来历时提到的这段故事中隐晦的表达出了明教的目的。

金庸笔下明教抗元,六大门派为何围攻它?百年前一高人说出答案

(周伯通剧照)

明教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推翻统治王朝,继而取而代之,《射雕英雄传》中他们是因为反宋才被黄裳征讨,而到了《倚天屠龙记》中他们反元也并非为了中原群雄,纯粹也只是为了一己私利,《水浒传》中的方腊也一度是明教教主,他也是想要自己当皇帝,所以《倚天屠龙记》中即便明教反元,中原群雄也同样有理由围攻它,因为他们反元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何况书中最终夺得天下的朱元璋也被设定为明教中人,也证明了这种说法的正确性,其他正道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明教则只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已,六大门派围攻之并非只是武林纷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