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原生家庭敗也原生家庭——電影《小婦人》和小說《微物之神》

成也原生家庭敗也原生家庭——電影《小婦人》和小說《微物之神》

當然,影片沒能在2月14日上映


先來認識兩個虛構的人物,喬和阿慕。

誰是喬?誰又是阿慕?

喬是根據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小婦人》中馬奇家的大女兒;阿慕是印度女作家阿蘭達蒂·洛伊的長篇小說《微物之神》的女主角。

我怎麼將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虛構人物勾連在了一起?

先從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部小說講起——

《傲慢與偏見》:假如伊麗莎白運氣不佳遇到的達西先生是登徒子呢?


成也原生家庭敗也原生家庭——電影《小婦人》和小說《微物之神》


簡·奧斯丁最著名的長篇小說《傲慢與偏見》一開篇,就是貝內特夫婦的一段對話。對話很長,格局很小,圍繞的是村裡來了的那個有錢的單身漢,主題是"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貝內特夫婦的如意算盤是,讓這位有錢的單身漢看上自己家女兒中的一個,從而讓貝內特家從此擁有一個乘龍快婿。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貝內特家的二小姐伊麗莎白與有錢的單身漢達西先生用一部長篇小說的長度來鬥嘴,在鬥嘴的過程中,伊麗莎白和達西漸漸瞭解了對方,兩造都覺得對方是自己最合適的人生伴侶,兩個相愛的人走進婚姻的同時,也堵上了貝內特太太聒噪不停的嘴。

"茶杯裡的風波",是文學史對簡·奧斯丁作品的概述,言下之意,就是悲呀喜的,就是一茶杯水能翻出的那麼大的波浪。你看,針尖對麥芒時很針鋒相對,到了兒伊麗莎白不還是如她媽媽貝內特太太之願成了有錢的達西先生的太太了嘛。


成也原生家庭敗也原生家庭——電影《小婦人》和小說《微物之神》

簡·奧斯丁

禁足的這些日子,又拿出《傲慢與偏見》隨手翻翻。合上書本盯著封底,一個邪惡的想法突然生長出來:假如達西是個靠不住的登徒子呢?也就是說,假如達西有錢是個幌子,那麼,被達西貌似夾槍帶棍其實蜜蜜甜的話語騙了的伊麗莎白,該將這受騙的賬算到誰的頭上?

她那替她恨嫁的媽媽貝內特太太,無疑。

要命的是,貝內特太太這樣看不得已屆婚嫁年齡的兒女不願意嫁夫娶妻的媽媽,從來不肯絕跡。她們就是不明白,她們的慌張會擾亂兒女的智商,使得在做出選擇的時候走出一招臭棋。

《小婦人》:馬奇太太成全的只有喬嗎?

馬奇家包括四姐妹的媽媽在內的5個小婦人中,誰的熱值最大?西爾莎·羅南飾演的喬,大概是很多人的選擇。可我卻認為,是戲份最少的四姐妹的媽媽馬奇太太。

第一次投稿非常順利,喬對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一位作家充滿了信心。然而,接踵而至的失意,讓喬倍覺灰心,她甚至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像妹妹梅格一樣以家庭主婦為人生歸宿嫁給苦苦追她的勞裡算了,或者像妹妹艾米那樣找到有錢的意中人再憑藉對方的實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成也原生家庭敗也原生家庭——電影《小婦人》和小說《微物之神》

馬奇太太說,女孩們就要見見世面……

媽媽不說話,不等於她不知道女兒們的心事。馬奇太太只是在找尋合適的機會——這也是我何以覺得馬奇太太是《小婦人》中熱值最高的那一個。終於有機會跟大女兒喬單獨在一起了,聽到喬自責是自己發了不必要的火才讓妹妹艾米掉進了冰窟窿,馬奇太太說了一大段特別高光的話:"我這一輩子幾乎沒有一天不在生氣,我的耐心不是天生的,是經過了40年努力,我努力不讓怒火戰勝自己",可是當喬表示要向媽媽學習時,馬奇太太卻又說:"人不應該抑制自己崇高的天性",並在聽到喬關於女人除了心靈外還應該有思想和靈魂,女人不應該只有美貌還應該有才華和抱負之後,鼓勵喬不要放棄追求夢想。

四個女兒中,除了貝斯早逝外,梅格和艾米各有各的人生格局,且與喬的大相徑庭。馬奇太太沒有覺得梅格想早早嫁人生子有什麼不對,也不覺得艾米想要嫁個有錢人後當畫家有什麼不妥,"女孩們要有自己的生活",所以,在馬奇太太看來,只要是女兒們的自主選擇,都是最好的選擇,她不想挾持喬的夢想去左右另外兩個女兒。


成也原生家庭敗也原生家庭——電影《小婦人》和小說《微物之神》

喬夢想成真


可惜,100多年以後像馬奇太太有這樣覺悟的媽媽,還真是不多。更多的媽媽總是在想方設法地讓兒女們按照她們的選擇去選擇,在"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這句貌似不錯的話襯托下,媽媽的選擇總是對的。真的嗎?

《微物之神》:阿慕死於有了私情嗎?

相比《傲慢與偏見》,印度作家阿蘭達蒂·洛伊的長篇小說《微物之神》的名氣,要小許多。但是,此話僅在此地說得通。在英語國家,這部獲得過布克獎的小說,知曉率相當高,因為,小說寫得實在太好了。


成也原生家庭敗也原生家庭——電影《小婦人》和小說《微物之神》

好在哪裡?最出色的,是語言。阿蘭達蒂·洛伊的語言彷彿善作女紅者妝奩匣子裡的五彩線,她用這些五彩線在時間空間裡來回穿梭,織成了一匹花色繁複、色彩豔麗的織錦緞,熠熠生輝。許多人迷失在阿蘭達蒂·洛伊的《微物之神》裡,多半是被她的語言絆住了。撥開《微物之神》的語言迷障,我們會發現,阿蘭達蒂·洛伊的故事內核,非常傳統:在印度南方小城,女人們幸福嗎?

女人們不幸福。

阿慕的父親是大學教授,阿慕的母親是家庭主婦。小時候,阿慕就經常經受爸爸家暴媽媽的驚嚇。阿慕以為爸爸毆打媽媽的行徑會隨著他們的長大而停止,但是,當哥哥阻止爸爸又一次暴行後,爸爸居然狠命摔壞了家裡最好的一把椅子以洩憤。眼見目睹這一切,阿慕對自己說,找個機會盡早離家吧。在朋友家的一次聚會上,阿慕認識了一個在阿薩姆茶葉公司工作的男人,就匆匆嫁了,並很快生了一對龍鳳胎。孩子還沒有學會走路,阿慕已經不能忍受懶惰至極又沒有本事的男人,就與之離婚帶著一雙兒女回了孃家。畢竟才20多歲,阿慕與家裡的木匠有了私情。私情被窺破後,木匠被活活打死,阿慕自己也被母親和哥哥囚禁在家裡,不久傳出消息,一頭長髮、皮膚能發出光來的漂亮的阿慕,剛過30的阿慕,病逝。


成也原生家庭敗也原生家庭——電影《小婦人》和小說《微物之神》

印度作家阿蘭達蒂·洛伊

阿蘭達蒂·洛伊沒有質問,阿慕為何而死。那不是小說要做的事情,而是小說的讀者應該問自己的一個問題。

阿慕是死於離婚後有了私情嗎?尤其是對象還是一個低種姓的木匠?

不是。

假如阿慕婚姻美滿,她就不會帶著一雙兒女會孃家,不用說,就不會與木匠有苟且之歡。

可是,阿慕的丈夫不是她自己選的嗎?

假如,不是因為父親總是家暴母親讓阿慕覺得在父母身邊多呆一天都不能夠,她會做出因匆忙而糊塗的選擇嗎?

可見,是糟糕的原生家庭害死了阿慕。

為糟糕的原生家庭所害的阿慕們,只存在於虛構作品麗嗎?怎麼可能!不然,我在春節期間發佈的一篇《原生家庭:造成性格缺陷錯不在你,而在於你的原生家庭毒性大》,就不會收穫那麼大的閱讀量和那麼多坦誠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多麼不堪的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