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6年倫敦大火,倫敦損失1000萬英鎊,為何卻只用34年就浴火重生


1666年倫敦大火,倫敦損失1000萬英鎊,為何卻只用34年就浴火重生

倫敦大火

1666年9月2日凌晨,英國首都倫敦布丁巷的一家麵包房失火,火勢蔓延全城,成為了英國倫敦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火災,史稱倫敦大火。

大火連續燒了4天,燒燬了倫敦1/6的建築,包括87間教堂、44家公司以及13200間民房,20萬人無家可歸,造成了大約1000萬英鎊的經濟損失。而當時倫敦市年收入不過1.2萬英鎊,理論上說,災難損失需要833年才能彌補。

但到了1700年,僅僅用了34年時間,英國迅速完成災後重建,超越巴黎成為歐洲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忙、最富有的都市。一位市民更是不無自豪地說:“這不僅是最好的、還是世界上最健康的城市!”

1666年的倫敦大火讓倫敦損失慘重,為何卻能在34年後超越巴黎,浴火重生?

1666年倫敦大火,倫敦損失1000萬英鎊,為何卻只用34年就浴火重生

17世紀倫敦地圖

災後重建讓倫敦擯除弊端

1348年,英國倫敦遭遇鼠疫襲擊,損失慘重。但在鼠疫過去後,依然有許多人向城市聚集,越來越多的人口流入倫敦。不過因為王室政策的限制,倫敦城市擴張規模遠遠跟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導致城區人口密度越來越大,衛生、居住條件越來越差。

1444年,有一份市民請願書抱怨說:“天鵝、家鵝、蒼鷲、母羊和其他家禽,他們的排洩物發出惡臭,如此強烈刺鼻的味道長期依賴造成嚴重的汙染,威脅人們的生活。”

T·F·雷德威曾寫道:“大多數小商販都是在街道上進行販賣,由於市場不夠大,有時候像是肉類市場一樣。。。隨著城市發展,城市的溢流越來越嚴重,市場上的街道也越來越擁擠。隨著馬車使用的增多使這一切變得更加讓人難以忍受。。。農村人帶著家人來到城市,也被迫站在街上。”

擁擠、雜亂、骯髒的倫敦疫病爆發越來越頻繁,伊麗莎白一世和查理一世都曾經試圖進行新的建築工程改善倫敦的惡劣條件,但都因為耗資巨大、多方反對無奈擱置。


1666年倫敦大火,倫敦損失1000萬英鎊,為何卻只用34年就浴火重生

重新規劃的倫敦

不給隨著一場大火將倫敦燒了個乾淨,重新進行規劃建設也就順理成章,國王在大火撲滅後當即下令著手倫敦的重建計劃。除了建築師、規劃師,科學家、作家都參與了重建規劃方案的競標,提出了不少方案。

為了儘快進行重建,1666年10月初國王決定成立專家委員會,負責倫敦的災後重建。後又成立城市委員會負責倫敦重建之前的勘測工作,為倫敦重建提供精確數據。

專家委員會成立後第一次會議於10月召開,重點討論如何進行勘測工作,在拓寬道路的同時保障房地產權以及補償工作;因為勘測工作進行緩慢,沒有辦法進行明確的設計規劃,第二次會議圍繞加速清楚廢墟進行了討論;第三次會議制定了粗略的重建方針,要求改造堆滿垃圾的街道。

1667年2月,英國議會通過了《重建法案》,規定了大都會的形態,決定哪裡的街道應該拓寬,以改善交通和貨物流通,把市容市貌和城市結構變得整齊有序,把重建的責任則歸於個人承擔。

1671年,指導大型公共建築重建工作的第二部《重建法案》發佈。

在各項正確政策的指導之下,倫敦的災後重建科學有序,消除了之前舊城的種種弊端,街道變得更加整潔寬敞,規劃更加合理,建築防火性能更好,排水防洪更加高效,一個現代化的倫敦初具規模。

1666年倫敦大火,倫敦損失1000萬英鎊,為何卻只用34年就浴火重生

大火前的倫敦

災後重建催生金融改革

倫敦的災後重建需要大量的資金和物資,需要僱傭大量勞動力,正是需要大花錢的時候。

因此在1667年《重建法案》中宣佈,未來十年對運入倫敦港口的煤炭每噸徵收1先令稅收。這部分錢除了支付河邊土地的購買費用外,還用於拓寬道路和重建城市監獄。

後將稅收提高到每噸3先令,並將期限延長到1687年(比原定時間要延長10年零3個月)。倫敦城獲得稅收增長部分的25%,每噸稅收中有1先令6便士支付艦隊運河的工程和各處公共建築的土地購置費。此外,稅收中的25%用於重建城市教堂——聖保羅大教堂。

增稅措施確實解決了倫敦政府的燃眉之急,但當時英國每年財政收入為400萬英鎊,英國政府卻無法將資金都投入到災後重建,一方面當時的英國需要通過戰爭在海外同荷蘭爭奪商品市場,一方面需要鎮壓國內的議會軍,除掉軍費開支所剩無幾,根本無力負擔倫敦重建。

英國皇室同樣窮的叮噹響,由於1665年王室拋棄人民逃離倫敦起了個壞頭,再加上查理二世無力償還重建倫敦的大量借款,使得王室信譽大幅縮水,更加借不到錢。


1666年倫敦大火,倫敦損失1000萬英鎊,為何卻只用34年就浴火重生

英格蘭銀行內景

沒錢就無法進行災後重建,為了籌措足夠的資金,1693年,以威廉·博德森為首的一批商人向議會遞交了建立英格蘭銀行的提案。經過討論,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取得貨幣發行權並且開始為政府提供貸款。

18世紀後,隨著英國對外戰爭越來越頻繁,加上倫敦重建的高額花費,英國政府不斷向英格蘭銀行借款並且給予更多優惠政策:1710年英格蘭銀行成為國家彩票銷售款項唯一指定接受銀行;1715年從財政部獲得發放國債的業務。

英格蘭銀行的成立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使得英國得以承擔連年戰爭和災後重建的高額開支,並且促進了現代金融業在英國的發展,打破了高利貸對信貸行業的壟斷,對工業革命的誕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666年倫敦大火,倫敦損失1000萬英鎊,為何卻只用34年就浴火重生

倫敦大火

另一項變革則是保險業。隨著社會變革不斷加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前往城市定居發展,幾塊木板和帆布刷上瀝青就能拼湊成居所,居住條件十分惡劣。

W·G·貝爾在《1666倫敦大火》中寫道:“塗上黑色的防水樹脂,這些就算倫敦數以千計的貧民居住的地方。。。即便這樣的住處也很短缺,數千的貧民被迫尋找地下避難所。再有一些貧民被迫成群居住在房屋下,那些房子隨時可能變成廢墟,需要及時的維修。”

此外還有人在原本狹窄擁擠的街道上私自搭建屋棚存放貨物,在倫敦大火發源地布丁巷,沃爾特·貝桑特在《倫敦史》中這樣寫道:“(布丁巷)周圍堆滿了油、酒、焦油和各種易燃物品的倉庫。”

當時的倫敦存在著非常大的火災隱患,各種小型火災時有發生,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需要建立相關制度保障財產安全,因此從17世紀開始,預防火災、設立火災險的建議被不斷提及,又數次被擱置。

一直到1666年大火把倫敦燒成白地之後,人們才將設立火災險提上工作日程。1680年,尼古拉斯·巴本與合夥人創立了鳳凰火災保險公司,此後很快在整個英國普及開來。保險業的逐漸完善提升了英國人進行商業拓展的信心,為倫敦和英國經濟的長足發展提供了保障。

1666年倫敦大火,倫敦損失1000萬英鎊,為何卻只用34年就浴火重生

人民通過焚燒生煙來祛除鼠疫

消防改革

在倫敦大火發生之前,倫敦一直存在著非常嚴重的消防安全隱患,除了大量木質結構房屋、狹窄擁擠的街道、私自搭建的存放大量易燃物的窩棚,更重要的是缺乏足夠的消防設備和專業的消防人員。

1635年-1638年間,英國樞密院曾經數次上書希望在倫敦各行政區設立消防設備和消防巡視人員,但由於內戰爆發而擱置。

而在倫敦大火的撲救中,以上缺陷暴露無遺,倫敦政府痛定思痛,除了房屋使用耐火阻燃材料、房屋之間留足消防通道,還需要保證消防用水和消防器材以及專業消防人員的充足。


1666年倫敦大火,倫敦損失1000萬英鎊,為何卻只用34年就浴火重生

倫敦的消防設施

1667年,倫敦議會通過一項法律,專門規定城市消防的各種措施和組織規範,並且向每一戶居民和企業徵收消防稅,從財政上支持城市消防基礎設施、設備和消防大隊的正常運作。

1668年,倫敦市發佈《防火條例》,要求在每條街最顯眼的地方安裝消防栓。

1680年,尼古拉斯·巴本與合夥人創立了鳳凰火災保險公司,獲利頗豐,很快引發潮流,大大小小的火災保險公司在英國遍地開花。這些火災保險公司除了出售火災險之外,甚至還自備消防隊,只要客戶有需要,他們將隨時出動為客戶滅火。

而隨著各公司消防隊協同救火的實踐日益增多,最終促成倫敦消防局組建,保障了倫敦的發展。

1666年倫敦大火,倫敦損失1000萬英鎊,為何卻只用34年就浴火重生

倫敦大火紀念碑

災後重建促進經濟發展

在1665年的倫敦鼠疫中,倫敦損失了10萬人,許多房屋成為無主空房,而為了躲避鼠疫大量百姓和貴族都逃往城外,再加上在大火中再次有人逃離倫敦,結果就是倫敦城內大量房屋空置,房價大跌。

但倫敦畢竟是英國首都、王室駐地,不可能就此輕易廢棄,因此有諸如巴蓬一樣的投機客、貴族地主預期未來倫敦土地價值會再上漲,他們開始大量購入房屋、地產、廠房,然後轉租或出售謀取暴利。

另外由於1/6的倫敦燒成白地需要重新建房,加上倫敦的改建,建築業相當有利可圖,大量資本開始湧入,磚石、土方,總之一切有利可圖的地方都能看到資本家的影子,他們插手倫敦重建的方方面面,掙得盆滿缽滿。不過這也導致一個問題,就是“房地產商、資本家投機行為,街道面貌千篇一律,建築風格亂成團。”不過賺到錢了,誰在乎這個。

1666年倫敦大火,倫敦損失1000萬英鎊,為何卻只用34年就浴火重生

重建後的倫敦街頭

災後重建還促進了倫敦港口的建設。重建後的倫敦港的吞吐量比之前大為提高,適應了經濟與貿易的發展,逐漸使倫敦成為英國乃至歐洲第一大港。

除了災後重建,災後成立的火災保險公司也盈利頗豐,1680年,尼古拉斯·巴本與合夥人創立了倫敦第一家專業的火災保險公司——鳳凰火災保險公司,他們為火災風險提供保障,保費標準通常為磚屋付年租金的2.5%,木屋付5%。

此時的倫敦人民對倫敦大火依然心有餘悸,鳳凰火災保險公司的火災險一推出就吸引了4000餘人投保。看到有利可圖,越來越多的商人開始進軍保險業,獲得了高額利潤。

這些資金一方面用於個人享受,另一方面則用於再投資,極大促進了經濟發展。


1666年倫敦大火,倫敦損失1000萬英鎊,為何卻只用34年就浴火重生

如今的倫敦

如今距離倫敦大火早已過去了354年,火災的遺蹟也早已湮滅於歷史的塵埃之中。不過倫敦能夠經歷住火災的考驗得以浴火重生,其過程中積累的種種經驗教訓,也為後來的城市建設者們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成功範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