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碧玉也動人》

《小家碧玉也動人》

二月十九日中午十二點多,我和兒子乘中巴離開廬山。在車上幸遇一位衣著頗為考究、身材小巧精緻的中年男人,那男人五官清秀極具本土特點。對方得知我和兒子要去九江候車南下,便極力建議我帶兒子到九江市區遊覽一下。並耐心的給我介紹九江雖小,但有幾個是非到不可的好去處。我在對方好心的建議下由輪渡碼頭下車,一路向火車站方向遊覽。 ­

剛下車我和兒子就激動的跑上了九江大堤。趴在厚重堅實的堤壩上,看著那波瀾不驚,溫馴儼然玉帶一般緩緩而去的江水,江面上泊靠著幾隻小船,岸邊一群孩子在那裡追逐嬉鬧著。眼前的一切,讓你很難想象,九八年那場史無前例的巨大洪澇災害究竟是什麼樣子了。不過從那堤壩的厚重,以及九江當時所面臨全城覆沒的危險,就不難推斷和想象當時那水勢的兇險和可怕了。“願英雄們的血不要白流,願這江水常藍!但願我們的南水北調工程早日實現,將洪澇災害減免為零,再也不要讓人們經受那可怕的災難了;就讓這孩子們遠離所有的不幸和磨難,健康、快樂的成長吧!”我望著緩緩而去的江水暗暗祈禱著。 ­

我和兒子在“九江號”品嚐了當地的米線和蟹黃包後,就趕到了風光旖旎的甘棠湖。湖上有一座綠樹掩映的小島,島上那一組古色古香的建築,就是那頗為著名的煙水亭。 據說唐時,江州司馬白居易曾多次到此賦詩作對感景色之秀美。北宋時,理學家周敦頤見島狀如彎月,遂起名“浸月”。後人在島上建“浸月亭”,寓景於白居易《琵琶行》詩中“別時茫茫江浸月”的詩意,同時也表達了後人對白居易、周敦頤兩位先人的懷念、敬仰之情。後來周敦頤的兒子來到江州為父守墓,見甘棠湖一帶“山頭不溝薄蘢煙”,遂在那湖堤修建一亭,名為煙水亭。 ­

島上的建築群分為左、中、右三部分。人們習慣上稱島上整個建築為煙水亭,其實每座建築各有名稱,歷代文人騷客常常宴遊於此。亭內有風格各異的楹聯匾額,或敘事繪景,或寫意抒情,聯由景出,文景交融,遊亭觀聯,雅趣盎然。相傳浸月島又是東吳水軍都督周瑜的點將臺。東漢末,柴桑為東吳屬地,吳主孫權的行宮就設於此處。我和兒子徜徉於迴廊小橋流水之間,望著那水岸上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摩天大廈,想象著三國時古老的潯陽城煙硝迷漫,金戈齊鳴的驚心動魄。不禁感嘆著:一代天驕又如何呢?數風流人物,非看今朝莫屬呀! ­

除此之外,我們還遊覽了九江一個名聞遐邇的景點,就是《水滸傳》中宋江醉提反詩的潯陽樓。它位於九江市區九華門外的長江之濱,從外面看分為上下三層,飛簷翹角,雕樑畫棟,氣勢非凡;整體風格渾樸典雅、古色古香。登樓憑窗遠眺,只見江水奔流,煙波浩渺,令人心曠神怡。 ­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和兒子只匆匆觀賞了九江這三處景點。小城給我的感覺有如江南那纖細小巧的女子,精緻、典雅又不失風情,雖是小家碧玉卻也楚楚動人。不知為什麼,只短短的兩個多小時的遊覽,我竟愛極了那份雅緻,離去時心緒裡竟冒出了一些戀戀不捨。我想,這就是九江的魅力所在!這就是她的不凡之處了。

“再見了,美麗的城市!再見了,讓我魂牽夢繞的九江!”火車徐徐開動,我的心卻留在了那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