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加勒比海盜怎麼說沒就沒了?


受到《馬可·波羅遊記》的影響,歐洲列國開始有了尋找傳說中富饒的印度,以及聯合有“上帝之鞭”一名的蒙古帝國一同夾擊伊斯蘭國家的想法。

在哥倫布起航的同時,教皇和西班牙皇室特意用七拼八湊的蒙古文寫了一封呈遞蒙古大汗的“國書”。於是,在西班牙皇室和教皇的資助下,哥倫布順著馬可波羅走過的那條航線從地中海一直順著西非外洋沿岸行駛,在循序漸進的探索中慢慢橫渡大西洋。

也許就和現在流傳甚廣的“馬可波羅遊記是他自己編造的”一樣,按著馬可波羅的航線,哥倫布至死也沒到達印度和中國。但於公元1492年10月12日,他發現了一片被群島分隔開的海域,併為其命名為東印度洋。

轟轟烈烈的加勒比海盜怎麼說沒就沒了?

哥倫布探索新大陸的四次航線

不過,比較諷刺的是,哥倫布雖然給美洲完成了一次命名,但整個美洲大陸卻至今使用亞美利哥的命名。原因則是因為哥倫布至死都認為自己到達的地方是印度,而在亞美利哥確認這是一塊新大陸後,“東印度洋”正式改名為“加勒比海”。寓意“勇敢的水手”。

轟轟烈烈的加勒比海盜怎麼說沒就沒了?

加勒比海雖然從發現之初就一直充當著美洲門戶的重大使命,但真正使其出名的還的是1715年西班牙王位戰爭之後的那一段時間。至迪士尼公司以其為模板改編拍攝了《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后,這片海域才真正為人所熟知。

美洲門戶

北美大陸和南美之間,因為板塊移動相互撕扯而誕生了大量的島鏈和群島,而這些島鏈就像是繩子一樣圈出了兩塊半封閉的陸間海,這就是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

這片海域被北美、南美、中美洲三塊大陸架堵死,能夠出海的只有由島鏈和群島構成的那一邊。正亦如此,特殊的地理環境給予了其施展地緣政治的足夠空間,整個加勒比海的情況用一個“亂”字就能完全概括。

轟轟烈烈的加勒比海盜怎麼說沒就沒了?

加勒比海

甚至可以說“美州未亂加勒比先亂,美洲已治加勒比未平”。眾所周知,哥倫布在美洲登陸的第一座島嶼是“聖薩爾瓦多島”,這座島嶼是就是加勒比海地區的海島群中巴哈馬群島的一份子。歐洲人對印第安人的侵略戰爭也是從這兒開始的。

從當時的文獻中我們可以得知,這個擁有3000多個島礁、700多島嶼的世外桃源,共生活著30多個印第安人部落。但在大航海時代結束後,這兒徹底成了一個由85%的黑人、12%為白人所組成的現代歐洲化世俗國家,其原住民連百分之一都不足。

轟轟烈烈的加勒比海盜怎麼說沒就沒了?

閃電博爾特的祖先便是被販賣到牙買加的黑人奴隸

在後來,西班牙洗劫了整個中南美后,更是將新大陸的大量財富都集中在加勒比海邊緣地區,17世紀一位西班牙國王曾對自己的子女說過:“這是我最最重要的財產,因為它可以直通印度。

而西班牙對加勒比海如此看重的原因大多是因為“風系”和“洋流”。這不像現代可以用螺旋槳和馬達推進船隻,在航海靠帆船的時代,風向和洋流完全可以主導一次航行的進度和方向。

轟轟烈烈的加勒比海盜怎麼說沒就沒了?

北大西洋海域主要洋流

而從屬於西班牙領土的加那利群島則可以一路順風系和洋流“飄”到加勒比海。而那麼多探險家失敗可哥倫布卻取得了成功,其中的原因就在於哥倫布的探險是在卡斯提爾贊助下進行的,他可以途經加那利群島進入最好的航線,從而利用風系,沿著風路進入直達美洲的航線。

加勒比海盜的前身

在歐洲人對加勒比海上的印第安人進行了無數次的大清掃之後,這兒成了白人的“法外之地”。

16世紀開始的“黑三角貿易”給加勒比海帶來了蓬勃生機。

歐洲奴隸販子從本國出發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換成奴隸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通過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菸草和稻米等種植園產品以及金銀和工業原料返航。這一航道給歐洲各國帶來的經濟收益高的嚇人。

轟轟烈烈的加勒比海盜怎麼說沒就沒了?

在當時強盜主義氾濫的歐洲,西班牙皇位繼承戰爭後的不少對國家失去信心的老兵便流離至此。在利益的驅使下,他們理所應當的成了海盜。

解鈴還須繫鈴人,這群海盜的故事得從西班牙皇位繼承戰爭開始講起。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領卡洛斯二世因沒有孩子而斷後,西班牙作為歐洲首屈一指的大國,其王位自然成了被一群陰謀家窺伺的香餑餑。

按照歐洲的習俗,一個皇室如果絕嗣,那麼會從血緣關係最近的其他皇室中挑選。但在長期的聯姻中,基本歐洲每個國家都會有點西班牙皇室的血統,誰都想要繼承西班牙王位,於是只好看看誰的拳頭硬。

雖然有繼承權的國家很多,但小國有心無力。主要參戰國也就是當時歐洲的幾個霸主國,奧地利、英國、法國、荷蘭。他們起初想獨佔西班牙的,但四家勢均力敵,便只好誕生了像切蛋糕一樣瓜分西班牙的想法。

轟轟烈烈的加勒比海盜怎麼說沒就沒了?

王位繼承戰爭態勢圖

一開始四個國家互相商談哪塊地歸自己,可商量到一半,法國卻一頭霧水的被英國人針對,瓜分西班牙的協商最後變成了奧地利、英國、荷蘭聯合瓜分法國和西班牙。

這場戰爭一共打了13年,奈何法國陸軍在歐陸一直是BUG般的存在,奧地利還險些被法國反攻至首都。正面打不過,英國便想方設法從後方瓦解對手,於是特意組織了一群皇家海盜,專門蹲在航線上洗劫法國和西班牙的商船。

不過因為法國的殖民地大多在北非,不太好下手,於是位於美洲天高皇帝遠的西班牙殖民地成了重點洗劫對象。第一批的的加勒比海盜就是一群有著英國爵位的退役老兵,如頻發出現在影視作品中的摩根船長、羅伯茨船長,這些都是有著爵位的貴族

最猖獗的一段時間

廣義上的加勒比海盜是英國的“私掠艦”、士兵,但像電影《加勒比海盜》被敷衍英雄主義、每天打家劫舍的法外之徒,其實僅存在於 1715 年西班牙王位戰爭結束到 1718 年英國下令剿滅海盜的三年裡。

他們的結局也就和電影中的差不多,被各國海軍逐個擊破。

英國和荷蘭最先盯上了西班牙人的艦隊,但後來因為大量法國流民加入,這場圍剿西班牙的劫掠活動莫名其妙成了英、法、荷三國聯軍,當時法國皇室還站在抵抗英國人的最前線。

最著名的“海盜窩”就是英國的拿騷、羅亞爾港以及法國的海地、托爾蒂島。從此可以看出,這群海盜的巢穴,大多都在巴哈馬群島周邊。

轟轟烈烈的加勒比海盜怎麼說沒就沒了?

推開地圖,大致就能知道原因了:巴哈馬群島向東南和西北方有著長達950公里的島鏈,這不僅可以堵死墨西哥港的出海口,還可便於藏匿和設伏,將列斯群島籠罩海盜船的陰影下。也因為這條封鎖線太長,海盜頭子們不得不讓大量的法國人和黑人成為自己的主力部隊。

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加勒比海盜在接受了大量法國流民後勢力空前絕後的壯大,但也為滅亡埋下隱患。

海盜時代的落幕

起初都是各國的私掠艦,大家串通一氣,完全可以做到不露風聲,來如風去如電,誰也不知道這群海盜是誰。但法國人加入後,這群海盜就開始魚龍混雜,紀律性越來越差,內部矛盾也與日俱增,最終“海盜是英國私掠艦”這件事也隨著對英國極為不滿的法國人傳滿歐洲大陸。

當時,各國都有大量遠洋貿易,為了保護這些商船又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防備海盜。現在知道海盜是誰了,大家肯定會群起而攻之,把海盜老巢滅了以絕後患。於是,英國被迫斷絕與私掠艦的一切關係,並主動加入圍剿海盜的隊伍。

轟轟烈烈的加勒比海盜怎麼說沒就沒了?

之後這群英國私掠艦便開始走上電影《加勒比海盜》的劇情線了,開始自立為王,雖然看著威風,但面對多國海軍還是成了兔子,被打的四處逃竄。

英國又緊接著出土了新的《航海法案》,各國紛紛效仿。這群海盜的物資補給線徹底斷絕,即使他們搶了再多的金銀財寶,可沒有地方銷贓也只能是一群破銅爛鐵。

得不到補給,海盜們沒火藥、沒糧食,即沒有戰鬥力,更留不住人心。被迫之下越來越多的海盜小兵開始迴歸正常社會,而一些名聲赫赫的海盜頭子成了光桿司令,在多次的圍剿下也都被推上了絞刑臺。

轟轟烈烈的加勒比海盜怎麼說沒就沒了?

時至今日,由於加勒比海就在美國的眼皮子底下,根本不可再出現一點海盜的喘息空間。上個世紀由於美蘇的長期博弈,加勒比海算不上太平。但蘇聯分裂後,再無人能夠插手美國在加勒比海的主導權,亦成了一塊非常不錯的旅遊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