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安徽|跟着历史时光机 走遍安徽博物馆

对于现代城市人来说,"游山玩水吃美食"是大多数人青睐的休闲方式,正一如由山、水、人、文组成的"徽"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念那唇间的美味,都市的浮躁与繁华瞬间忘之脑后。

然而,一场疫情的出现,家门外的风景变得如此遥不可及。不如,跟着我们,一起宅家"走安徽",从自然风光中感受大美安徽。待春暖花开山河无恙,再一起摘下口罩,踏遍安徽风光。

岁月如白驹过隙不留痕迹,记忆跟随时光慢慢远去,逐渐褪色斑驳。如何把历史铭记?如何让记忆永葆活力?

博物馆便是这样一处地方,留住时间的脚步,唤起褪色的记忆,开启封存的故事,让历史闪闪发光。待到疫情散去,我们一起来安徽的博物馆,重温灿烂文明,追忆峥嵘岁月,了解安徽的人文风情,感受非遗技艺之精湛、读懂安徽名人的思想脉络与光辉事迹,让历史照亮前行的路。

安徽博物院

如果想了解安徽的故事,那就来安徽省博物院把。在这里,你能看见几千年来安徽省的发展脉络,在岁月长河里浮浮沉沉。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了解历史故事,捕捉远去的记忆,透过这段记忆,看见过去的故事。

安徽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22万余件(套),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楚国货币、汉画像石、文房四宝、元代金银器、新安书画、徽州雕刻和古籍善本、徽州契约文书、潘玉良美术作品等类别。在已鉴定文物中,一级藏品858件,二级藏品2459件,三级藏品12761件。

  • 镇馆之宝:

铸客铜鼎

铸客铜鼎,又称楚大鼎或铸客大鼎。战国青铜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地址:合肥市怀宁路268号(新馆)、合肥市安庆路268号(老馆)

安庆市博物馆

黄梅戏如同红茶文化一般,形色万千的戏剧浓缩在一方博物馆中,在小小的空间里展现大大的背景故事。来到黄梅戏的故乡——安庆,在安庆黄梅戏博物馆中感受黄梅戏的起源、发展以及成就。

安庆市博物馆与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暨黄镇生平事迹陈列馆、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为三块牌子一个机构,是以地方历史文物,尤其是以近现代革命和戏剧文物为主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现馆藏珍贵文物数千件,主要为古化石、石器、陶瓷器、青铜器、名人碑刻、书画、革命文物和文史资料等。

  • 镇馆之宝:

越王丌北古剑

越王丌北古剑,1987年出土于安庆市,通长64厘米,铸造精湛,通体无锈蚀。剑格两面各铸铭文10字,剑首铸铭文12字,共32字,均为鸟篆体阴文,共有16字错金,隔字错金。

地址: 安庆市沿江东路150号、安庆市菱湖南路102号(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暨黄镇生平事迹陈列馆)、安庆市湖心中路6-2号(中国黄梅戏博物馆)

淮北市博物馆

你见过为一条河而建的博物馆吗?隋唐大运河流走千年岁月,唐代木沉船、众多窑口的精美陶瓷器、石建筑桥墩……历史在这里驻扎。这些沉睡千年的历史文物,帮助现代人诠释诸多历史文明的密码。

淮北市博物馆,又名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系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数万余件。地域特色浓厚,造型别致。博物馆内容展示隋唐运河文化和汉文化,其中设置了运河遗韵厅、隋唐瓷器厅、宋代瓷器厅、古相遗珍厅、汉画像石厅等。

  • 镇馆之宝:

淮北大运河瓷器

1999年,淮北市柳孜镇因公路拓宽,发现隋唐大运河遗址。遗址出土一批唐代沉船,一座宋代石构建筑及大量唐宋时期全国二十多个窑口的瓷器、完整器及可修复器千余件,瓷片近十万片。

地址:淮北市博物馆路1号

淮南市博物馆

到淮南博物馆,沉浸到淮南真实的生活中去。蔡家岗为什么叫蔡家岗?上窑怎么就叫上窑了? "淮南虫"是什么虫?"楚风汉韵"为什么是淮南的文化底蕴?

淮南市博物馆现有4个陈列展厅(2个基本陈列、2个临时展厅),展厅面积近6000平方米。收藏有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历代文物,重要藏品有商、周以来的青铜礼器,包括春秋晚期蔡昭侯墓、蔡声侯墓、战国楚幽王墓出土的历代珍贵文物3000余件和经考古发掘的隋唐寿州窑瓷器标本10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件、二级文物40件、三级文物600余件。以蔡、楚两国和汉代文物以及隋唐古寿州窑瓷器最具地方特色。

  • 镇馆之宝:

长颈錾刻花草纹铜壶

长颈錾刻花草纹铜壶,为汉代青铜器。

地址:淮南市洞山中路15号

马鞍山市博物馆

这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客厅"。 远古时期的马鞍山,地跨长江两岸,有较多的自然资源,孕育出的古人类文化。考古发掘证实,早在距今约30万年前,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开启了人文之旅。

马鞍山市博物馆成立于1989年,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示、研究、保护、开发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马鞍山市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近万件(套)。藏品层次较高,1771件藏品中,有国家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24件、三级文物524件。藏品结构具有浓厚的六朝文化特色,六朝时期文物约占藏品总量的60%以上。民俗类文物逐步成为馆藏新亮点。

  • 镇馆之宝:

青铜铙

青铜铙,商代,通高52.5厘米,重54千克。气势恢宏,纹饰精美,尤为突出的是,除外壁满饰纹饰外,钲和舞的内壁都饰有阴线勾连卷云纹,较为罕见。 2003年出土于马鞍山市经济开发区,既非埋葬,又非窖藏,而单独出土,它为何人、何时所拥有,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地址:马鞍山市雨山区太白大道2006—1号

阜阳市博物馆

你见过西汉时期的金弩机吗?阜阳博物馆经过几代文物工作者辛勤的征集、整理、保护,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馆藏文物精品荟萃。在这里你将看到皖北史前自然环境、阜阳史前文化等。

阜阳博物馆是国内建馆较早的地、市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之一。馆藏品12.5万件,珍贵文物2580件套,其中国家级一级文物47件套、二级文物230件套、三级文物2303件套。藏品主要特点是以地方历史文物为主,品类较为齐全,可分为古生物化石、青铜器、陶瓷器、竹简、玉石器、书法绘画等十几类。

  • 镇馆之宝:

商龙虎铜尊

龙虎铜尊,商代盛酒器。1957年安徽阜南出土,原件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是商代青铜器中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除此之外,阜阳市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楚"郢大"铜墙铁壁量、西汉青铜辟邪、王莽暑期颂扬"井田制"青铜镜等文物也堪称稀世之宝。

地址:阜阳市颍州区清河东路339号

宿州市博物馆

作为"十一五"十大地标性建筑,宿州市博物馆建筑风格充分吸纳了汉文化元素,仿汉式高台大屋顶规制,大理石外墙,正立面镶嵌着取自汉化像石图案的浮雕,庄重古朴。

宿州市博物馆展陈文物700余件,馆内集展览、收藏、陈列、研究、传播于一体。全馆共分为三层:一层为库房、办公区域、临时展厅和民间艺术馆。其中,民间艺术馆包括地方戏曲、埇桥马戏、民间工艺、书画艺术和灵璧奇石5个部分。二、三层是展示宿州历史文化展厅,包括九州通衢、人文溯源、秦汉雄风、汴水咽喉、明清遗韵、现代风云、人杰地灵等7个部分。

  • 镇馆之宝:

风花雪月四系瓶

风花雪月四系瓶,产自磁州窑,白釉褐彩,青灰胎,小口,卷沿,短颈,溜肩,长弧腹,圈足。颈肩部竖装四系,其下至上腹部施白釉,下腹至底施酱釉,腹部褐彩自右向左书"风花雪月"四字行草。

地址:宿州市通济一路8号

铜陵市博物馆

铜陵市博物馆是地方性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全面展示铜陵地方特色的青铜文化。铜陵是中国最早的产铜地之一,其矿冶历史始于商周,盛于唐宋,延至当代,数千年绵延不断,世称铜都。

铜陵市博物馆有藏品5000余件,其中一级藏品15件,二级藏品27件,三级藏品498件。其主要功能为承载铜文化展、铜陵区域文化展等各类展厅以及文物收藏、研究、宣传、教育等。铜陵市博物馆外形以铜陵出土的青铜器——春秋兽耳鸟纹鉴为设计原型而建造,为中国最大的单体装饰铜幕墙。

  • 镇馆之宝:

饕餮纹爵

饕餮纹爵,商代青铜器。1983年12月出土于铜陵市狮子山区西湖镇墩村,一起发现的还有饕餮纹斝,是整个皖南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珍贵文物之一。

地址:铜陵市学院路477号

宣城市博物馆

宣城市博物馆,以馆藏文物为依托,以历史文化底蕴为背景,运用图片、模型、场景等辅助手段,分为石器、陶器、瓷器和青铜玉器及文房四宝五个专题,生动地再现宣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馆舍为徽派民居形式的仿古建筑,粉壁青瓦,朱栏花棂,古朴典雅。

馆内现有各类文物藏品6400多件,种类较齐全,有玉石器、陶瓷器、铜器、金银器、漆木器、书画古籍及文房四宝类藏品等,最具特色的是六朝青瓷及各个时代的铜镜。

  • 镇馆之宝:

青釉人物鸟兽堆塑罐

青釉人物鸟兽堆塑罐,1986年4月,宣城市区南15公里的向阳乡河北窑厂出土。堆塑罐又称"魂瓶",表现了墓主人及其家族永保富贵、家运兴隆的祈望,同时也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地主庄园和江南水乡的景象,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地址:宣城市宣州区府山广场

亳州市博物馆

亳州的历史藏在博物馆之中。每一个物品都牵扯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印证着不同时代深刻的内涵。这座建筑封存着历史上无数鲜活的人物,凝聚着古老的智慧,沉淀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生生不息的历史使命及永远灿烂的历史文化。

亳州博物馆为综合性博物馆,仿汉城堡式建筑,2010年正式向公众开放,馆藏文物2687件套,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 镇馆之宝:

玉刚卯

玉刚卯,1972年8月谯城区凤凰台汉墓出土,东汉佩饰。一对,玉料呈白色,方柱体,中心有一上下垂直相通的小圆孔,以供系佩用。四面各以阴线篆刻铭文两行,共66字。从铭文看,一为刚卯,一为严卯,内容为辟邪厌胜之词语,通常是成双佩戴。玉刚卯、严卯为汉代的特殊玉器,十分珍贵,对传世品的断代和辨伪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地址:亳州市谯城区芍花路209号

蚌埠市博物馆

蚌埠市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蚌埠古代历史、近现代城市发展史以及淮河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

现址建筑外观取意于"大禹劈山导淮",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2万平方米,馆内设有: "孕沙成珠--蚌埠历史文化陈列"、"流动的文明--河历史文化陈列"、"记忆流年--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铲释天书--考古体验厅"、"翰墨丹青--馆藏书画作品展"和"梳影宝鉴--馆藏精品锏镜展"等几大特色陈列。

  • 镇馆之宝:

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

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出土于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整体由陶土经手工捏制后烧制而成,是一个美丽少女的形象。该件文物为我国目前已发现的"雕题纹面"的最早实物例证。

地址:蚌埠市东海大道市民广场

芜湖市博物馆

芜湖市博物馆是集史料研究、文物收藏、文化传承、科学传播、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一座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文化品位的综合性博物馆。

芜湖博物馆的展示区分为三层,以时间为轴,分别展示了芜湖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也以古老的化石,还有精美的手工艺品、用图片、文字、视频、或是实景模拟等形式,让人更加了解芜湖。

  • 镇馆之宝:

青瓷羊尊

青瓷羊尊,三国时期吴国瓷器。胎色青绿、釉质莹润,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表现了六朝时期工匠高超的技艺,堪称当时的代表作。

地址:芜湖市鸠江区中江大道和仁和路交叉口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是个人文荟萃的地方,悠久的吴越文化、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在这里流传,孕育了灿烂的地域文化以及古文化沉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极其丰富。

池州市博物馆按序厅、历史文物、儒学文化、佛教文化、非遗文化、古碑亭廊六大板块陈列展示,现有馆藏文物1200余件。

  • 镇馆之宝:

秦半两钱铜范

地址:池州市池阳路229号

寿县博物馆

寿县博物馆以丰富的馆藏,浓郁的人文气息,成为大专院校、科研学术机构考察学习的基地,成为青少年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被安徽大学列为实习基地,省市县有关部门列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文史爱好者纷至沓来,一睹寿县博物馆馆藏文物,感受寿州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藏品涉及自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青铜器、陶瓷器、玉石杂项、金银器、古籍书画等上万件,其中国家文物数据库登录各类文物6340件,已定级文物3075件(套),一级文物224件(套),二级文物125件(套),三级文物1550件(套),一般文物1176件(套)。

镇馆之宝:

楚金版

寿县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战国楚金币量居全国之首,寿县历年出土楚金币有"郢爰"148块、"卢金"5块、"陈爰"2块、无印金钣18块,还有部分零碎散金,共计184块,总重量近20000克。除了两块"郢爰"、1块"卢金"和1块无印记金钣被调入国家博物馆和中国钱币博物馆收藏外,其余均收藏在寿县博物馆,成为寿县博物馆楚文化收藏的最大亮点。

地址:寿县寿春镇大街

萧县博物馆

萧县博物馆成立于1978年,馆址设在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萧县孔庙院内,国家三级博物馆。

萧县博物馆属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馆藏3千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8件、二级文物69件(套)、三级文物348件(套)。馆藏文物中,以新石器时期的石器和玉器、汉代陶器、汉画像石、宋代萧窑瓷器居多,而又以汉画像石、宋代萧窑瓷器更具地方特色。

  • 镇馆之宝:

汉画像石

萧县出土了160余块汉墓石版浮雕,内容涉及诸多上古神话传说和史迹。萧县汉画像石不仅是绘画和雕刻两门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还是汉代民间艺术的综合体现。其中,最著名的是"二龙穿九壁"画像石。

地址:萧县龙城镇民治街68号

天长市博物馆

天长市博物馆是皖东地区唯一一家综合性博物馆,是皖东地区唯一一家综合性博物馆,欲为又一个"马王堆"。 主体建筑为明三暗四仿古式建筑,内设保卫、陈列、群教、保管等组织机构。

藏品丰富,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就有一千余件,仅鉴定过的国家一级文物就达七十件。

  • 镇馆之宝:

环形长发白玉龙

西汉环形长发白玉龙于上世纪90年代在安徽天长三角圩汉墓群出土,白玉质,圆形扁平体,通体透雕成一条首尾相连弯曲如环的玉龙。

地址:天长市石梁西路131号

含山博物馆

含山博物馆毗临于风景秀美的的水景公园,由建筑主体工程和文化休闲广场两部分组成,整个建筑形态呈首尾相连的玉龙造型,是一个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安徽省内一流的县级博物馆。

  • 镇馆之宝:
  • 玉龙

    玉龙,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玉灰白色泛青,表面琢磨光滑。龙首尾相连,吻部突出,头顶雕刻两角,阴线刻出嘴、鼻、眼, 脸部阴刻线条表现折皱和龙须。

    龙身脊背阴刻规整圆弧线,连着弧线阴刻17 条斜线并两面对刻,似龙身鳞片,靠近尾部实心对钻一圆孔。

    地址:含山县环峰镇清溪路东侧

    望江县博物馆

    望江县博物馆于1984年成立,现有县馆藏文物有2026件,其中一级文物22件,二级30件,三级749件。太平天国地契曾参加全国文物珍品展览,新石器时代石斧,战国时期的铜剑、戈、矛,隋代的鸡首壶,唐代的四神镜等13件文物参加安徽文物珍品展览。

  • 镇馆之宝:
  • 鸡首壶

    地址:望江县华阳镇回龙西路文庙巷1号

    潜山县博物馆

    潜山博物馆座落在天柱山南麓,建于1983年9月15日。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

    国家三级博物馆。馆址依山傍水,以北宋建筑太平塔为主托,集园林与博物馆为一体。

  • 镇馆之宝:
  • 窃曲纹龙首流盉

    窃曲纹龙首流盉,春秋青铜器。直口,圆盘状盖上一半圆钮,圆腹中饰一周窃曲纹,龙首形提梁上饰重环纹和鳞纹。一侧一短曲状兽首流,流上部饰重环纹,下部饰鳞纹。一侧饰扁平的扉棱纹。寰底,三蹄足。

    地址:潜山县梅城镇皖光苑路28号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是安徽省最大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是地质、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是安徽省的文化工程之一,是一个具有现代化、高科技、独具特色的地质古生物专业博物馆,是珍稀地质矿产标本收藏、研究中心,是国土资源知识普及与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馆藏标本近4.5万件,汇集了省内主要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观赏石和宝玉石精品等。其中皖南恐龙蛋、恐龙骨骼、巢湖鱼龙化石等尤其珍贵。

  • 镇馆之宝:
  • 巢湖龙化石

    巢湖龙,全名为龟山巢湖龙,是产于安徽巢湖地区早三叠世地层中的一种已灭绝的海生爬行动物。它也曾被称作安徽龙、陈龙。

    巢湖龙属于体形较小的鱼龙,成年个体身长达0.7米,因提醒似鱼又似蜥蜴而得名。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鱼龙之一,自由徜徉于距今约2亿4千万年前(早三叠世)的海洋中。

    地址:合肥市嘉和路999号

    安徽省农业博物馆

  • 镇馆之宝:
  • “中华鲟”标本

    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生活于我国长江流域,别处未见,有“活化石”之称。1958年,毛主席来到安徽视察时,亲手抚摸这条野生中华鲟标本,并赞叹不已。

    地址:合肥市徽州大道136号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来到黄山就不得不去黄山市的徽文化博物馆,徽州文化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博物馆外观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青灰瓦、马头墙。在这里感受徽商对教育的重视,体验徽州当代的人文理学,惊叹徽州建筑及雕刻的高超技艺,欣赏新安画派的艺术作品……所到之处,无不感叹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为安徽省第二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全面体现徽州文化主题的博物馆, 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 镇馆之宝:
  • 文府墨

    长方形松烟墨,颜色乌黑,正面阳刻"文府"二字,并填蓝彩。背面存一阳刻繁体"制"字,填蓝彩。此墨1978年出土于祁门县茶科所的一座南宋墓葬,是已知安徽省现存最早的古墨之一。

    地址:黄山市屯溪区迎宾大道50号

    中国徽州税文化博物馆

    中国徽州税文化博物馆是安徽省黄山市地方税务局于2005年9月创建,是中国税务史和中国博物馆史上的第一座税文化博物馆。

  • 镇馆之宝:
  • 清同治八年休宁的关于“皖南茶叶税改称落地税”的《告示》

    清同治八年(1870年)休宁茶叶税改革《告示》,是一件全部文字均用毛笔书写而成的官方绵纸文书,它是关于徽州税文化十分珍贵的徽州文书,徽州文书,是公认的“中国历史文化的第五大发现”;

    其中直接涉及徽州茶叶税文化的“精品中的精品”却并不多见。它是几百年前徽州茶叶税收活动的历史参与者和见证者,更是徽州茶叶税文化乃至中国茶叶税文化研究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另外两件镇馆之宝是明宣德十年祁门税课局的《税票》清康熙十七年关于徽州盐商许德和持“盐引”行盐的《公函》

    地址:黄山市屯溪区黄山东路109号

    中国状元博物馆

    中国状元博物馆,恰似名人馆一样的存在,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展示状元文化,兼容中国传统文化与地方民俗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状元博物馆矗立在“中国第一状元县”——黄山市休宁县,外形是古楼模样,一派古色古香,展厅里陈列着的文物、景观、雕塑、图片、模型、文字等,充分展现出状元文化的精髓,身处展厅的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科考现场,能够感受到古代考生身处考场的紧张氛围,景观的衬托,让人感同身受,充分了解到科举考试的不易以及状元郎的艰辛。

  • 镇馆之宝:
  • 休宁状元黄思永殿试试卷

    黄思永(1842—1914),字慎之,号亦瓢,安徽徽州休宁县人,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状元。

    黄思永状元卷是黄思永于清光绪六年历经乡试、会试的过关斩将后进京入朝,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出题的殿试时,夺得“庚辰科第一甲第一名(状元)”的应试作文“殿试对策卷”原件文物。

    地址:休宁县状元文化广场1号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依托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部驻扎云岭期间留下的主要遗址而建立的革命纪念馆。

    它是全国著名红色旅游圣地之一,享有“南方延安”的美称,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

  • 镇馆之宝:
  • 叶挺军长使用过的望远镜

    叶挺望远镜系黄铜质地、全长13厘米、宽10厘米,两目镜中有一个铜钮用来调节焦距。

    重400克,相镜3.7厘米,物镜4.4厘米,可望远放大500倍,在军事望远镜中属袖珍型,体积虽小但小巧玲珑、制作精良。经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专题鉴定,确定是叶挺在皖南最先使用的望远镜。

    地址:泾县云岭镇罗里村

    渡江战役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滨湖新区最南端,面向八百平方公里的浩瀚巢湖。渡江战役纪念馆体现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巨大的馆身犹如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浩瀚的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舰首跨度35米、悬挑高度44米,纪念馆整个馆体地面长度南北长107米,宽39米。馆身以49°角向前倾斜,象征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主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馆内基本陈列《百万雄师过大江》全面展示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

  • 镇馆之宝:
  • 《胜利之师》浮雕

    浮雕整体高8米、局部高12米、宽45米,是目前国内最大浮雕。浮雕的内容有占领总统府、渡江战役、毛主席诗词等,大气磅礴,蔚为壮观。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云谷路299号

    九华山历史文物馆

    九华山历史文物馆设在已有1200余年的开山祖寺化城寺内,位于九华山风景区九华街中心地带,是展示九华山深厚佛教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是来山游人和香客必到之地。九华山历史文物馆收藏了2000多件具有浓厚佛教文化特色的文物。

  • 镇馆之宝:
  • 《大方广佛华严经》(《血经》)

    明代高僧海玉,字无瑕,在九华摘星庵苦修。一共耗去28年时间,以指血调研银珠濡笔恭书《大方广佛华严经》部,故有《血经》和《明代血经》之称。

    地址: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九华街花城路41号

    林散之艺术馆

    林散之艺术馆坐落于马鞍山市采石矶风景区万竹坞,与李白纪念馆相邻,林散之艺术馆设计为园林风格,占地三千八百平方米,绿草茵茵的庭院里主馆、副馆和学术馆三个以茅草为顶,粉墙红窗的仿古建筑错落有致。

    主馆名之为“江上草堂”,内藏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一百余幅,大多为草书精品;他生前所作写生画稿及诗作手稿则保存于副馆内。

  • 镇馆之宝:
  • 《金顶》

    横幅《金顶》,1989年创作。1989年,峨眉山金顶重修之后,请林散之先生题写“金顶”二字。林散之先生对金顶有着特殊的感情,虽然当时身体十分虚弱,还是高兴地写了。

    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是内涵十分丰富。从字形上看,真、草、隶、篆皆有;从墨色上看,枯、湿、浓、淡并存。

    地址:马鞍山市雨山区采石镇牛渚社区唐贤街2号

    安徽省源泉文化民俗博物馆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草创于1981年,2003年6月29日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安徽省第一家民办博物馆。

  • 镇馆之宝:
  • 太平军石刻造像

    地址:合肥科学岛路农业示范园内

    德化堂中国古床博物馆

    德化堂中国古床博物馆成立于2011年5 月,2012年扩建改陈。博物馆收藏有全国各地300余张古床,数量为全国之冠,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私人古床专题博物馆。

  • 镇馆之宝:
  • 金丝楠木架子床

    地址:马鞍山市九华路与康乐路交叉口西北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