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我家就在"博物馆"里住

我家就在

我常常感叹:生活在银川的人好幸运!他们一出门就进了“博物馆”,每天都与具有悠久历史的文物相伴。自秦汉时期就已兴建的水利设施,一直伴随在人们的身旁,至今仍在发挥作用。银川平原的引黄灌区,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水利博物馆,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真的就和生活在博物馆里一样,这是全国少见的独特景观。

我家就在

千年古渠穿城而过 张强 摄

我的家就在银川。我在银川定居已有40多年了,我常常有住在博物馆里的感觉。可不是吗?从家里出来,不到十分钟,就可以看见汉代初建、唐代扩建的唐徕渠。总长达140多公里的唐徕渠,至今还是银川平原的一条命脉,确保上百万亩农田旱涝无虞。就连我家门口的中山公园也深得其利,因为有了唐徕渠水的补给,“银湖”才得以摆脱干涸的命运。如果没有唐徕渠、没有黄河水,中山公园里就不可能有湖水。如果走出城外,不仅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水浇地,而且可以看到星罗棋布的水利设施,其中许多都很有历史了。随随便便就能接触历史,轻轻松松就能看到文物,自自然然就可与古代文明对话,这是何等的荣幸与快乐啊!

在宁夏,特别是在引黄灌区,许多与水利博物馆有关的实物和地名,人们都能如数家珍、耳熟能详: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昊王渠、鞑子渠、大清渠……如果说不出这些,那简直是孤陋寡闻,也会遭人耻笑的,因为这些古渠不仅反映了宁夏引黄灌区的历史,也反映了宁夏的历史,如果不了解这些古渠,那就是不了解宁夏的历史。

在银川平原,引水渠、排水沟、水稻田,举目可见;桥梁、涵洞、水闸,触手可及;水库、水车、泄洪道、扬水泵站等水利设施,营造了银川平原的富裕和文明。银川市人是幸运的,向西可以一睹唐徕渠、尹家渠的芳容,向东可以尽览红花渠的神态,穿城而过的引水渠和排水沟,在银川市区内外留下了一片片湖泊湿地,犹如在大地上撒下串串珍珠,烘托出鱼米之乡的盛景。这份幸运,并非银川人独有,在吴忠市市区生活的人,也会时时感受到母亲河的情怀和老祖宗的智慧。他们清晨晨练、傍晚散步,都会来到古老的秦渠旁,在林木茂盛、鲜花盛开、空气清新的渠畔公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接受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我家就在

湖光波影看银川 张强 摄

说起来,银川平原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说它不幸,是因为地域辽阔的乌兰布和、腾格里、毛乌素沙漠,紧紧围绕在它的周围,随时都张开血盆大口,摆出“虎视眈眈”的架势。而年均降雨量二百毫米、蒸发量却高达两三千毫米,完全可以让大部分动物“望而却步”,让许多植物“无精打采”“奄奄一息”,银川平原也极有可能成为不毛之地。说它是幸运的,是因为银川平原得到了母亲河的滋润,这才有了令西北许多地区都羡慕的大片绿洲。当然,母亲河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哺育这片大地的,因为母亲河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流淌的,也有自己前行的轨迹,如果历朝历代不兴修水利、不让它按照人的意志流淌,像血管输血一样将黄河水输送到每个可以孕育生命的地方,那就没有银川的勃勃生机,甚至没有银川这座城市,更没有银川现在拥有的一切!

说宁夏的引黄灌溉是一座大型的水利博物馆,还因为这里的许多地名都与水有关。以渠、沟、桥、闸、坝、湖、滩为名的乡镇、村庄、农场比比皆是:在村庄中,有郝渠村、朱渠村、四渠村、新渠村、洼渠村、渠中村、四支渠村、河渠拜村、岔渠桥村、马莲渠村,有板桥村、官桥村、上桥村、郭桥村、李桥村、马家桥村、田家桥村、新华桥村、二道桥村,有头闸村、二闸村、三闸村、尾闸村、正闸村、韩闸村、分水闸村、陈木闸村。在乡镇中,有小坝镇、大坝镇、峡口镇、高闸镇、大观桥镇、望远桥镇、黄渠桥镇、郝家桥镇、新华桥镇。在农场中,也有以渠或湖为名的,渠口农场、西湖农场、连湖农场、巴浪湖农场,就是这个大家族的成员。这些地名,几乎覆盖了整个灌区,充分印证了银川平原引黄灌溉的悠久历史。

古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黄河文明,至今熠熠生辉。而今,黄河的子孙仍在开拓进取,黄河的灌溉之利也被不断“扩容”: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结束了宁夏无坝引水的历史;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灌溉、发电、防洪,发挥着综合效益;全国最大的扬黄扶贫灌溉工程,让人迹罕至的红寺堡由黄变绿,有20多万人在那里脱贫致富;在地势较高的中部干旱带上,十余个规模宏大的扬水工程造就了一片又一片绿洲;沟通各大水系的艾依河(现改名为“典农河”)像一条玉带一样环绕银川,银川马上“活灵活现”、灵动多姿……

于是,许多地方又有了新的渠系,又建起了新的泵站,又刷新了新的扬程,又创出了高产的新记录,又推出了暗灌、滴灌、喷灌等新的节水措施,形成了新的开发区,又诞生了新名词。原来死气沉沉的地方,焕发出了生机;原来纷纷逃离的地方,变成令人希望的乐园;原来叫不出名字的地方,有了响亮的新地名。宁夏大地上的水利博物馆,还有各式各样的实物被不断补充进来,其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其独特的魅力也越来越令人关注。

宁夏的发展史,几乎就是引黄灌溉史。这部历史,是一部流淌的历史,是从古到今连绵不断的历史。

黄河在宁夏流淌,流过的是水,留下的是富裕、文明,创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为我家常住这座水利博物馆而自豪。当然,这份自豪并非我独享,生活在宁夏引黄灌区的所有人都可以、也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在自豪之余,还应有一份责任感:珍惜它,保护它,让它永葆青春,永续利用。

我们的家就在博物馆里,我们就应该像爱家一样爱这座博物馆。(庄电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