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七種人易患骨質疏鬆,一個公式幫你自測骨松風險

骨質疏鬆症已經成為我國50歲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問題,中老年女性骨質疏鬆問題尤為嚴重。 2018年中國骨質疏鬆症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社會大眾對骨質疏鬆症認知水平及骨密度檢測率較低是導致我國低骨量人群龐大的重要原因。

低骨量狀態和骨質疏鬆症前期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由於公眾對骨質疏鬆症預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我國居民的骨密度檢測率較低,大部分居民在骨量下降初期沒有采取及時的防控措施,而在出現疼痛、脊柱變形和骨折等情況後才發現自己患病,延誤了骨質疏鬆症防治的有利時機。

警惕!這七種人易患骨質疏鬆,一個公式幫你自測骨松風險

那麼如何在早期發現骨質疏鬆的存在呢?

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骨質疏鬆症風險一分鐘測試題

1.您有沒有輕微碰撞或跌倒就會發生髖骨骨折的情況?

2.您是否曾經因為輕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會傷到自己的骨骼?

3.您經常連續3個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強的松等激素類藥品嗎?

4.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釐米?

5.您經常過度飲酒嗎?

6.每天您吸菸超過20支嗎?

7.您經常患痢疾腹瀉嗎?

女士回答:

8.您是否在45歲之前就絕經了?

9.您曾經有過連續12個月以上沒有月經(除了懷孕期間)?

男士回答:

10.您是否患有勃起功能障礙或缺乏性慾的症狀?

如果上面任何一條問題的答案為“是”,就表明有患上骨質疏鬆的危險,但這並不證明受試者就患了骨質疏鬆症,是否患有這種病症需要進行骨密度測試來得出結論。


亞洲人骨質疏鬆自我篩查工具(OSTA)

此工具基於亞洲8個國家和地區絕經後婦女的研究,收集多項骨質疏鬆危險因素並進行骨密度測定,從中篩選出11個與骨密度具有顯著相關的風險因素,再經多變量回歸模型分析,得出能最好體現敏感度和特異度的2項簡易篩查指標,即年齡和體重。

具體算法:OSTA指數 =(體重-年齡)×0.2

結果小於-4,屬於高風險;

結果在-4~-1之間,屬於中風險;

結果大於-1,屬於小風險。


舉例說明,體重45公斤、年齡70歲的人,風險程度為(45-70)×0.2=-5,說明患骨質疏鬆症風險高。

通過上面的自我評估工具,可以瞭解自己是否有骨質疏鬆危險因素,如果存在這裡面的因素,建議到醫院檢測骨密度,然後進行正規的骨質疏鬆的預防和治療。

警惕!這七種人易患骨質疏鬆,一個公式幫你自測骨松風險

骨質疏鬆症青睞這七種人

1.身材瘦小,體重過輕:骨架小的人,骨骼的總重量不高,可流失的骨質也少。

2.女性為易患骨質疏鬆症人群

男女骨折比率為1:3。50歲以上的女性患者中,每3人中有1人將經歷一次骨質疏鬆骨折。絕經後女性更是最危險人群。45歲後每增加5歲,骨折風險增加1倍。而男性通常65歲後才出現骨密度下降。

3.中老年為高發人群

骨質減少風險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大。如果親屬在50歲前或絕經前罹患骨質疏鬆症,那你發生骨質疏鬆的危險就相對更大。

4.吸菸飲酒:研究發現,女菸民每吸菸10年,骨密度就會下降2.3%~3.3%。在絕經女性中,因吸菸帶來的骨頭變脆風險更大。酒精會弱化骨骼,它會過濾掉骨骼中的鈣、鎂和其他礦物質。

5.怕曬太陽,不愛運動:不利於機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和鈣的利用。

6.遺傳傾向:研究發現,骨密度的高低75%取決於遺傳,25%取決於其他因素。如果家裡的人有骨折史、彎腰駝背、身高下降等問題,那麼家族成員患骨質疏鬆的風險更高。

7.代謝紊亂: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病情未得到控制,繼發骨質疏鬆。

警惕!這七種人易患骨質疏鬆,一個公式幫你自測骨松風險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一)調整生活方式

營養、陽光、運動是預防骨質疏鬆的三大法寶。

(1)攝入富含鈣(蝦皮,芝麻醬,紫菜,海帶等)、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並每天攝入牛奶300ml 或相當量的奶製品。

(2)充足日照:建議上午11: 00到下午3:00間,儘可能多地暴露皮膚於陽光下曬15~30 min,每週兩次,以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儘量不塗抹防曬霜,但需注意避免強烈陽光照射,以防灼傷皮膚。

(3)規律適度的運動:游泳或在水裡走路對骨質疏鬆的人來說最為合適,其他抗阻運動如舉啞鈴及慢走、慢跑、太極拳、瑜伽、舞蹈和兵乓球等都很適合骨質疏鬆患者,運動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4)戒菸,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和碳酸飲料

,儘量避免或少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

警惕!這七種人易患骨質疏鬆,一個公式幫你自測骨松風險

(二)充足鈣和維生素D攝入量。

成人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800mg,維生素D為400U/d;50歲及以上人群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1000~1200mg,65歲以上老年人推薦維生素D攝入量為600U/d,除去每日通過飲食約攝入元素鈣400mg,故尚需補充元素鈣500~600mg/d,而用於骨質疏鬆症防治時,維生素D攝入量劑量可為800~1200U/d。

警惕!這七種人易患骨質疏鬆,一個公式幫你自測骨松風險

補鈣的原則是儘可能通過飲食攝入充足的鈣,飲食中鈣攝入不足時,可遵醫囑給予鈣劑補充。

補充鈣劑需適量,超大劑量補充鈣劑可能增加腎結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鈣血癥和高鈣尿症時應避免使用鈣劑。補充維生素D製劑時應注意個體差異和安全性,定期監測血鈣和尿鈣濃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