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美國普通人


真正的美國普通人

打開電視,無論是新聞電視直播,還是電影電視劇,你常常能看到美國普通老百姓的身影:身材肥胖,啤酒肚,膚色黑黃,皮膚褶皺,衣著邋遢。開著一輛舊車,常年從事體力勞動,或者服務業,數學不好,勉強讀完高中,十七八歲就開始做售貨員收營員,或者在當地工廠當工人,拿著政府的救濟糧食卷,在超市裡只賣最便宜的轉基因食品和大量垃圾食品如薯片,汽水,不喜歡讀書,自我感覺良好。這樣的人佔到了美國人口的50%以上,與在曼哈頓見到的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精明能幹,品味考究的白領,以及常青藤大學裡英俊帥氣,穩重禮貌,經歷豐富的學生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真正的美國普通人


美國社會階級的嚴重固化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教育,特別是昂貴的學費,阻斷了絕大多數窮人通過教育的上升通道:從“神話”到“實話”頂級學校一年5萬美元以上的學費,就可以將大部分黑人擋在門外。另外,父母素質和受教育水平低下,理念的落後更是阻止這些小孩進一步努力的根源。除了少數學生能被名校錄取,得到獎學金資助外,出身貧困家庭,自身又不算非常拔尖的學生,只能去讀州立大學,社區大學,甚至輟學。其他的怎麼辦?去超市賣菜,去食品店送外賣,去當服務員等,這一輩子大概就這樣了,前途渺茫,他們必然是失落的一代,他們的孩子也難逃他們命運的重複。

真正的美國普通人


二是知識,這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美國社會底層普遍存在的反智主義,特別是“反數學”和“反書呆子”,還有就是知識產權保護的過度使用。“反智主義的奇效在於,那些年輕無知的小孩會說:哈,讓那些書呆子去成功吧,爺是不在乎數學的,喝下了一瓶自我麻醉的奇效藥,腰不酸了腿不疼走路也有勁了。讓他們去學精算,統計,金融,數學,計算機?更是想都不要想,貧民的孩子沒有技術,很難和那些富家子弟競爭。改變命運更加無從談起。”至於知識產權,一般認為它有利於推動發明和創新,但知識產權的過度使用又產生了中國人所說的“過猶不及”它造成了知識和財富的高度壟斷,是既得利益和社會階級不斷固化,最終反而阻礙了知識的擴散和社會的進步。

真正的美國普通人


在美國,由於知識產權的過度保護,“無論是買課本,聽歌,還是看書,雜誌,電影,都需要花錢購買。例如一本新的課本售價一般200美元。一本普通的流行讀物20美元,一本雜誌5美元,不像中國。這就導致了窮人無緣接觸許多知識,於是,他們只能尋找替代途徑獲得免費信息:電視,網絡的免費資源。電視充滿了腦殘娛樂的節目,因為好頻道是要付費的。

美國電視和網絡上大量免費的腦殘節目”使美國眾多民眾只滿足於感官娛樂,不求上進,再加上”垃圾食品摧毀這些人的健康和智識“,這種情況的美國如何與今天的中國相比。

感興趣的讀者可與去了解一下“美國的醫療保險”和“中國的醫療保險”之間的天壤之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