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评:减负减压,对社区工作者多一些关心关爱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广大社区工作者不辞辛苦,日夜奋战,他们尽到了应尽的责任,值得敬佩。换言之,在疫情防控中,社区工作者也是不折不扣的主力军,发挥了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此前介绍,疫情发生以来,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在65万个城乡社区的疫情防控一线,平均6个社区工作者守护着一个社区,每名社区工作者平均面对350名群众。任务异常繁重,工作十分辛苦,绝非虚言。

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已有30多位城乡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期因公殉职。就在3月4日17时,辽宁丹东市振兴区临江街道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长于洋同志,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奋战了43天后,因突发心脏病,溘然长逝。而在此前,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太平哨镇泡子沿村党支部书记王秀君突发心梗去世,倒在战“疫”一线。

每一个生命的离去都让人痛惜。那些坚守阵地的城乡社区工作者绷紧防控弦、忘我工作,有的人付出了生命代价,更让人惋惜。

同广大医护人员一样,坚守阵地的民警、城乡社区工作者等群体的工作量大、压力不小,且有一定的风险。就在日前,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的通知》(简称《通知》),在肯定城乡社会工作者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还提出了八项关心关爱措施。

从适当发放工作补助,到做好职业伤害保障,再到改善防护条件等等,每一项措施都很实在。其中,提到的切实为城乡社区工作者减负减压,尤其值得关注。社区工作者压力大,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社区工作者身处最基层,接触的人员多,劳动量大,压力也就大了起来。第二,在个别城乡社区,工作人员还会受困于形式主义,比如各类填不完的表格,这也额外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让他们身心俱疲。

如今,《通知》已提出要求,严肃查处疫情防控期间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除因社区疫情防控需要出具的居住证明和居家医学观察期满证明外,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要求城乡社区组织出具其他证明。该措施推进下去,将有力纾解社区工作者的压力。

由于社区工作者通常连续作战,会陷入疲劳状态,及时轮休也是可行之举。武汉已决定,下沉干部与社区工作者组成“AB岗”,在社区工作者轮休期间,由结对下沉干部接替处理日常事务。无独有偶,北京市西城区开展在职党员“顶岗一日、让社区干部每周歇一天”活动,号召地区在职党员主动加入社区防疫队伍,充实一线力量,共同织密织牢疫情联防联控安全网。诸如此类的举措,有力有效更有针对性,能够让社区工作者获得宝贵的休整时间。

社区工作者身处一线、事务繁杂,大家多一些设身处地的考虑,就能感受到他们的工作的不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自觉配合他们,多理解支持他们的工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社区这个疫情防控基本单元上形成合力,也就是为早日战胜疫情助力。

(原题为《热评丨减负减压 对社区工作者多一些关心关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