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許縣板張莊村駐村幹部王東山:為戰“疫”情鼓與呼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李國強/文圖

深夜12點的硃砂鎮政府一片寂靜,通過辦公大樓二樓的窗玻璃射出一抹光亮,給沉寂的政府大院帶來一線生機,亮燈的辦公室裡,王東山正在電腦前敲打著鍵盤,伏案書寫著疫情一線的抗疫文章。

通許縣板張莊村駐村幹部王東山:為戰“疫”情鼓與呼

通許縣板張莊村駐村幹部王東山:為戰“疫”情鼓與呼

突然,電話響了,一看是妻子的電話,王東山趕快接通,電話裡傳來了一個男孩的童音,“爸爸,我睡不著,你咋不回來啊?我還等你給我講故事呢!”“乖兒子,趕快睡覺吧,今天真的回不去了,爸爸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明天一定回去,給你講好聽的故事......”,王東山一邊看電腦的時間,一邊耐心地勸兒子。因為疫情加班,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按時回家了。4歲的兒子有個習慣,每天睡覺之前,總要讓爸爸講個故事,伴隨著故事進入夢鄉。他對小兒子感情很深,聰明伶俐的小傢伙是他的驕傲,對他來說,再大的事情莫過於對兒子的疼愛。都12點半了,孩子還沒睡覺,還在等爸爸,等爸爸回家講故事,孩子的不睡覺令他有些不安。“來,媽媽給你講,爸爸在加班......”妻子接過電話哄孩子,“你忙你的吧,該休息要休息,注意身體,”妻子叮囑了一句話並掛斷了電話。此情此景,他思緒萬千,疲憊發澀的眼睛不禁淚目。

通許縣板張莊村駐村幹部王東山:為戰“疫”情鼓與呼

通許縣板張莊村駐村幹部王東山:為戰“疫”情鼓與呼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作為硃砂鎮板張莊村駐村幹部的王東山,面對嚴峻的疫情,把疫情當戰役,視一線為戰線,視現場為戰場,嚴格按照上級疫情防控工作的相關要求,團結和帶領村兩委班子及廣大黨員群眾,全力投入到村裡的疫情防控工作當中,大力宣傳,全面消殺,耐心勸返,細緻登記,執勤值守,疫情防控工作紮實而卓有成效開展著,盡最大能力保障了全村980口群眾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同時,又兼顧脫貧攻堅工作,切實做到了兩不誤,兩促進。

通許縣板張莊村駐村幹部王東山:為戰“疫”情鼓與呼

通許縣板張莊村駐村幹部王東山:為戰“疫”情鼓與呼

在全力搞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作為硃砂鎮宣傳幹事的王東山,還肩負著全鎮疫情防控工作的宣傳和報道,擔起了一線先進典型、感人事蹟宣傳和推介的重任。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全鎮廣大黨員幹部和社會愛心人士為戰勝疫情群策群力,他們不顧個人安危,不計個人得失,舍小家為大家,投身最苦、最累、最危險的疫情防控第一線,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王東山身在一線,心在疫線,更瞭解和熟知一線的危險和艱辛。面對戰友們的無私付出,看到社會群眾和愛心人士的慷慨奉獻,他為之動情,竭盡全力進行了及時的採訪與報道,讓這些弘揚正能量的音符得到有效及時傳遞。因白天忙於村裡疫情卡點的防控工作,就利用晚上擠時間進行構思和創作。為了趕寫一篇稿件,困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會兒,餓了就泡一包方便麵充飢,長時間一個姿勢的久坐,又犯了腰疼的老毛病,疼痛難忍時就站起來活動一下。有過通宵達旦,有過徹夜不眠。

採訪中,板張莊村黨支部書記宗加民對記者說:“東山是最辛苦的,他白天來疫情卡點執勤,晚上還要回辦公室寫文章!我和東山接觸的最多,瞭解的也多,我們有微信朋友圈,當每次看到他加班到深夜發朋友圈的時候,總是忍不住要點個贊,給他一個鼓勵,並評論一句暖心的話。面對大家的關心和關懷,王東山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曾在電視臺當了10年的記者,練就了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的吃苦耐勞好習慣,多幹點不算啥”。

通許縣板張莊村駐村幹部王東山:為戰“疫”情鼓與呼

辛勤的付出,換來的是疫情防控的零數字,獲得的是宣傳工作的大豐收。他採寫的《我要為疫情貢獻力量》、《一車鮮鴨蛋 滿滿抗疫情》、《放棄蜜月戰役情》、《一對新婚小夫妻 疫情防控真給力》、《敢為疫情舍親情 防控一線勇擔當》、《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不誤》等一篇篇膾炙人口、感人肺腑的文章應運而生。一樁樁抗疫故事,一個個先進典型,一件件感人事例,在全鎮廣大幹群眾中廣泛傳閱,正面報道了疫情一線的人和事,弘揚了真善美,宣傳了正能量,在幹群內部產生了共鳴,學先進、比奉獻蔚然成風,通過文字的魅力,凝聚了全鎮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磅礴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