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老福州天桥往事

福州东街口天桥于1985年10月9日动工,当年12月28日竣工,仅仅耗时80天。天桥由福州城乡规划设计院余步伦、翁振合、叶晨立工程师设计。天桥呈八角形不等边形,造价200万,设计每小时最大通行量为2.4万人天桥上部为空腹T形环式连续钢梁,下部由4根V形主柱支承,四周环围着4个平台。天桥由马尾造船厂设计制造,主体采用钢结构,施工时为了尽量不影响交通,钢梁在工厂加工焊接后,运到现场吊装,只用2个多月就安装完毕,天桥用钢量达300多吨,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非常严格。前期分段制作刚完成,就立即转入现场装配施工。东街口是繁华街区,为了不影响交通,施工时间安排在晚间10点至翌日晨5点。那时从马尾到福州市区,道路可不像现在这么宽阔,满载大型钢构件的车辆难以通行。经反复研究,决定将钢构件用渡船运至马江对面的峡兜上岸,而后再装车,从南路进城。市政府十分重视,专门派出警车开路。


记忆中的老福州天桥往事​该天桥建成后,20多年来对缓解东街口的交通拥挤发挥了很大作用。小时候对于东街口的记忆,大概就是市中心一样的存在,琳琅满目的商店和矗立的百货高楼,幼小的我看得应接不暇。安泰楼的明记港式茶餐厅,每次去客人都是络绎不绝,忙碌的店员和焦急等待着干炒牛肉河粉的我们,吃完还得再来一份打包带走,不小的店面却因为人满为患而让食物的味道变得更加诱人。每每从二姑婆家出来的时候,吃货般的小编便会对着家人撒娇,闹着让家人去对街的麦当劳买汉堡甜筒来吃。于是,与这天桥有了多一分的接触,川流不息的人经过这里,未曾停下却欢声笑语。

记忆中的老福州天桥往事​这座天桥好像跟着我们一起呼吸,一起感受着我们的喜怒哀乐。随着年月的改变,长大的小编也常常在放学后的傍晚,伴着夕阳晚霞,与同学一起坐着公交车,来到东街口,走上天桥,虽然这天桥时常拥挤到我喘不过气。从天桥而下,到新华书店旁的唱片店看看磁带买买书,一呆就是大半天。饭点才到熟悉的餐厅,熟悉的麦当劳,永远点一样的套餐,好像怎么样都吃不腻。夏夜闷热,就跑到东百或者大洋里吹吹空调,即使还是学生的我们根本买不起百货里的东西。回家的路上总是和小伙伴谈天说地,来来往往的行人也毫不影响我们的兴致,即使,家与这里有着的十二站的距离,即使晚上的作业很多。电信营业厅前的献血车,小编18岁生日那天就在这里光荣地献了一次血。对了,还不能忘记公交车站后面的海峡影城,每次想看电影总是会来到这里,在这个小城里,东街口留下了多少故事和光阴。这天桥上,有人表白,有人约会,有人求婚,有人许愿,有人承诺,有人因为拥挤的人潮被可恶的小偷偷了钱包手机,也有人因为心疼乞讨的老人而掏出口袋的零钱。可是我们中都没有人,想到这座天桥会就这样有一天消失在我们的生活里吧。还记得小编在小学课堂上,望着教室里滴答滴答的钟,心里想,我到底什么时候可以长大呢。可这一转眼,就来到了现在。小时候以为长大可以做许多从前做不到的事情,可等到真的长大才明白,生活中有许多事,是再怎么努力也没办法改变的,那一种无力和不舍。就好像这一座陪着我们25年的天桥,伴随着多少人的青春,放映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就这样好像来到了全剧终。2010年,得知天桥即将要拆除的消息,在下过绵绵春雨的第一个午后,带着不舍再一次,走过你。看街口的繁华,看与你合影的人,那天的天桥满满当当的都是人,可我再也不觉得聒噪,也不觉得拥挤,我只觉得,我想再认认真真的看看你,消失前的样子。2011年因福州地铁1号线东街口站建设需要,东街口天桥初步计划安排20日(正月十八)晚开始拆除。时间拟安排晚上10点至次日6点,20日晚10时45分开始动工,历时8天完成了全部拆除。东街口天桥就这样在不舍中永远从大家的视野中消失。2017年,东百中心整装开业,新建了天桥连廊,大家都说这是东街口天桥要回归了,朋友圈里大家都喜极雀跃,曾经一度听到这个消息时,心中还是难掩激动之情,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以为东街口天桥真的会再回来。而阔别多年东街口天桥的样子,看着崭新的天桥连廊,小编还是怀念以前东街口天桥的模样,那大概是再华丽的桥廊也无法带给我的,那是不用看照片就能记起的想念的模样,也是看到照片就更加想念的模样。就像有人说的:“那不是一座桥,那是一个在那看着我长大的老人。”,还有人说:“焕发新生的东街口,还是小时候熟悉的街,熟悉的东百、大洋、聚春园,只是不见了当初标志性的东街口天桥。就像人生吧,有的在岁月中慢慢流逝,有的在不经意间改头换面,新旧交替,不断更迭。”小编我想说,即使商圈不断扩大,数不清的高楼大厦和热闹广场,但东街口在福州人的心中一定始终都有一个位置,那是每每跟他人说起或是自己经过这里的时候,都能唤醒的城市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