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足虫——马陆

马陆也叫千足虫、千脚虫、秤杆虫。马陆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倍足纲,体节组成。长约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马陆能喷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热带雨林中的马达加斯加猩红马陆喷出的液体能使人双目片刻失明。

马陆在世界上约10000种。世界上最大的千足虫是非洲巨人马陆,可达38厘米长,身围直径有4厘米。身体黝黑光亮,被触碰后,它的身体会扭转成螺旋形。

马陆性喜阴湿,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层、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一般白天潜伏,晚间活动。如遇到危害或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马陆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

马陆的卵产于草坪土表,卵成堆产,卵外有一层透明粘性物质,每头可产卵300粒左右。在适宜温度下,卵经20天左右孵化为幼体,数月后成熟。马陆1年繁殖1次,寿命可达1年以上。


千足虫——马陆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重要的分解者 ,马陆是土壤动物中的常见类群 ,主要以凋落物、朽木等植物残体为食 ,是生态系统物质分解的最初加工者之一 。生活于腐败植物上并以其为食,有的也危害植物,少数为掠食性或食腐肉。

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它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除草坪外受害植物还包括仙客来、瓜叶菊、洋兰、铁线蕨、海棠、吊钟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在有的家庭里,马陆也被当成宠物来饲养,一般饲养的马陆都喂落叶,腐木。有时候也可以喂各种瓜果蔬菜当作零食。马陆个体数量,水平分布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垂直分布由表层向下锐减。年变化夏末最多。

冬末最少;马陆的摄食量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加.就同一种捅藩物而言,其摄食量半分解的;末分解的;马陆的同化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粪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马陆与环境土壤及凋落物中微量元素之间无明显相关,但马陆体内Sr、V、Ba、Z u的含量较高;马陆对凋落物的分解量约占年凋落物平均l门还量的0.21。


千足虫——马陆


马陆又称千足虫,是一种陆生节肢动物。它体形呈圆筒形或长扁形,分成头和躯干两部分,头上长有一对粗短的触角;躯干由许多体节构成,多的可达几百节。除去第一节无足和第2~4节是每节一对足外,其余每节有两对足,所以足很多。在北美巴拿马山谷里有一种大马陆,全身有175节,加起来共有690只足,可以说是世界上足最多的节肢动物了。当然,其他还有许多种类的千足虫。有的身体较小,才2毫米长;和大马陆相比,它们的足少得多。

马陆行走时左右两侧足同时行动,前后足依次前进,密接成波浪式运动,很有节奏。不过,它虽然足很多,但行动却很迟缓。千足虫平时喜欢成群的活动,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枯枝落叶堆中或瓦砾石块下。专吃落叶、腐殖质;也有少数种类吃植物的幼芽嫩根,是农业上的害虫。马陆虽然无毒颚,不会螫人,但它也有防御的武器和本领。当它一受触动就会立即蜷缩成一团,静止不动,或顺势滚到别处,等危险过了才慢慢伸展开来爬走。马陆体节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种有毒臭液,气味难闻,使得家禽和鸟类都不敢啄它。

马陆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分解者,马陆摄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据初步估算,马陆对落物的分解量约占该地区年平均凋落物量的21%,马陆对同一种、不同腐解程度的叶片摄食量不同,对半分解凋落物的摄食量大于对未分解凋落物的摄食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马陆的摄食效率不同,其同化效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粪便排泄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不同林型下个体数量分布不均匀。通常,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在土壤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马陆的个体数量季节变化明显,以夏末最多,冬末最少。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重要的分解者,马陆是土壤动物中的常见类群,主要以凋落物、朽木等植物残体为食,是生态系统物质分解的最初加工者之一。对大型土壤动物的饲养研究在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对马陆所作的研究在国内尚未见到;通过对马陆的生态分布、摄食量等的研究,探讨并揭示该类群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分解过程中的功能。

千足虫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这么多足的。出生的幼虫只有7节,蜕皮一次增至11节,有7对足;二次蜕皮后增至15节,有十五对足;经过几次变态发育后,体节逐渐增多,足也就随之增加。当然,其他还有许多种类的千足虫。有的身体较小,才2毫米长;和大马陆相比,它们的足少的多。


千足虫——马陆


毒性

虽然无毒颚,马陆体节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种有毒臭液,气味难闻,使得家禽和鸟类都不敢啄它,而且人类误食马陆会导致口唇过敏性水肿等。

陆生

北美巴拿马山谷里有一种大马陆,全身有175节,加起来共有690只足,可以说是世界上足最多的节肢动物。

防疫

马陆喜欢潮湿,容易带来细菌。在它经常出没的地方撒上生石灰后,其潮湿的生长环境就会变干燥,就不会滋生马陆了。也可以用“三唑磷”喷洒,但皮肤过敏的人最好不要使用。

蛰伤处理

千足虫不咬人,但触摸摆弄它时可分泌出能引起局部刺激的毒素,严重的可致明显的红斑,疱疹和坏死。皮肤中千足虫的毒性分泌物应该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但一定不要用酒精。若皮肤发生反应,局部可敷以皮质类固醇。眼部受伤者需立即淋洗,并应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或软膏。

马陆与蜈蚣

有一些市民会误把马陆当成蜈蚣,其实它们是节肢动物中的两个分支。马陆的身体呈圆长形,是由黑色、黄色相间的体节所构成,头部有一对触角,每对体节有两对纤细的黑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